对多媒体教学误区的深层梳理
2010-08-15冯玲玉
冯玲玉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对多媒体教学误区的深层梳理
冯玲玉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误区:成为优质课评定的必要条件,成为学校现代化建设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志,重视多媒体教学技能而忽视传统教学技能,等等。这些误区是由于教育技术学科的不成熟性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造成的,应该从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学校环境的系统化设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解决。
多媒体教学;误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综观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一种新教学媒体的应用总是要经历出现倡导、尝试讨论、风靡普及、冷静思考,直至反思批判的过程,这是媒体技术应用的普遍规律。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突出应用的例子,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最突出的表现,其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当前已发展到冷静思考和反思批判阶段。应该说明,反思批判是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影响事物发展所有因素的全面、成熟的总结,是扬弃,是肯定成绩、修改错误,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螺旋式的上升。
较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多媒体教学寄于厚望,对于利用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占领教育改革制高点等诸如此类的言论大家并不感觉陌生。今天,当认真总结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现状时,觉得这种良好希冀有点脱离实际,正如爱迪生对于电影的期待一样。众所周知,爱迪生在1913年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1]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表现形式丰富、传输效率高、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等特点,在特定条件下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是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成为不争的现实。当下应该认真而全面地梳理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误区,适时调整发展思路。
一、多媒体教学误区概述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点,这种优势是在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局部而不是全部。在观念和实际运用误区的诸多方面,多媒体成为现代化和先进性的代名词,过分地夸大了其作用和地位,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区,具体归纳为以下五大方面:
误区一:多媒体手段运用成为评定优质课的必要条件
在新媒体发展初期,为调动教师运用新手段的热情,倡导多媒体的运用,在优质课的评定中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作为专门的一条因素提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现今对于大多数学校,多媒体已经不是新奇事物,它已成为学校基本普及的教学媒体,时时处处把运用多媒体上课作为评定优质课的必要条件,显然是机械的、不科学的。优质课应该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不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方式。任何媒体都有优点和不足,同一种媒体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里,不同教师和学生使用时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有权利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形和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哪一种媒体是必须的。笔者在观摩国家级名师于永正、支玉恒这些教师上课时,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深厚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非先进的教学手段,他们的教学是“旧瓶装新酒”,即用传统手段来实践贯穿素质教育目的。相反,一些教师尽管运用多媒体手段,但是教学效果很差,成为“新瓶装陈酒”。
误区二:多媒体硬件建设成为学校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志
一个学校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教育资源的综合实力、师资力量、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多媒体环境是教育资源的局部而非全部。多媒体教学应该有机地和其他资源融为一体才能发挥整体的办学优势,体现学校的先进性。而现实中的学校,往往把多媒体的硬件作为基础建设,作为宣传、办学现代化的一项标志,学校重视对多媒体硬件的建设投入,而对硬件的运用效益关注不够。对于相应的软件舍得投入建设,对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讨论关注不够。
误区三:师范院校重视师范生多媒体教学技能培养,忽视传统从师技能培养
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多种技能和知识,包括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即师范性技能和知识,简称从师技能)、实践性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主体性知识,即专业知识,一个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对所教学科的精深掌握,其次是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对学生的爱心。师范生素质培养应该着眼于以上全面的教师素质培养目标,而非重从师技能轻视专业基础;在技能培养中,应该传统技能和现代技能并重。师范院校在现实中有轻视传统教学基本功、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倾向。
传统的教师技能包括三笔字、普通话、音乐、美术基础等多个方面,笔者认为师范生的传统教学基本技能现状不容乐观。比如书写方面,笔者在观看师范生试讲的过程中发现,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错别字乱飞的现象非常普遍,书写规范、正确、美观的师范生凤毛麟角。高校校园里或者社会上随处可见的是电脑培训,而很少见书法培训广告。学生更加热衷于各类现代技能的学习,轻视传统技能的学习。掌握新技能,并不意味就要放弃传统技能。学会了电脑,不会拿手写字,高素质又体现在哪里?21世纪,文化、精神在人的追求上占很大比重,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领域之一,书写是人的修养之一,作为教师不善于书写是说不过去的。
多媒体技能并非现代教育技术的一切。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课件制作、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等,更包括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践中有重技能、轻理论等不良倾向。
误区四: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
课件作为教学载体,是多媒体教学赖以成功的基础。不可否认,在一些公开场合下,不乏具有较高水准的课件。课件来源可以是改编、利用、自制的,但是日常情形下,有些教师在下载、修改、制作中存在随意与盲目。多媒体教学,首先是指媒体的多样性,文本、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共同来呈现信息;其次是一种过程,包含教学环节,教学程序、步骤。概括起来,教育性、教学价值的体现是多媒体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评价的标准。
常见的课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种是媒体过多过滥,信息量过大,画面堆积的元素太多,主题不明确;另一种是没有多媒体特性,仅仅是讲稿或课本的“搬家”等。这直接造成学生的认知负荷过重、记不上笔记、来不及思考、所学知识消化不了等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应用模式有多媒体投影教学、交互式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模式。[2]目前多媒体教学运用最广泛的形式是投影教学,其教学模式仍然是集体授课,而交互式、网络探究式教学活动很少。这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的影响有限。
误区五:以课件中心代替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中心
多媒体教学包括人、信息、环境,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这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课件是为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常见课件强调技术性、集成性,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在下载型的课件中由于受课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限制,或者是教师对课件操作的不熟练等原因,笔者发现,现实中不少教师上多媒体课时只运用单一的课件,没有配合板书,直接用手点击鼠标,对着屏幕往下念,上课成了念课件。这样教师上课时受制于课件,既丧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丧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产生了鼓励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负面效果,以拷贝教师课件代替听课,习惯于看一些形象化的低认知层次、缺乏批判思维能力要求的内容,忽视了教学责任。[3]
二、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原因探析
1.社会的追“新”效应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受广告宣传、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等的影响,全社会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媒体一直热切追捧,学校也不能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应地对新型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很重视,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新型媒体的建设,忽视传统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不可取的。相反,可以结合学校的地方特色,创造性地建设特色教育资源,如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农村广阔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证。
2.教育技术学科的不成熟性
教育技术学科发端于美国,仅有百年历史。与其他教育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相比是一门年轻学科,传至我国才有半个多世纪,中间又经过文革的停滞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30年左右的历史中,各种媒体出现风起云涌,令人应接不暇。在学科本身的本土化过程中因为各地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数字鸿沟等因素,学科的建设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学科的理论基础——传播学、视听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技术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论和技术只是呈条块状各自生硬地存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只表现在具体的应用,而没有找到恰当的层次和位置。比如,有关基于教学、认知心理、视听心理、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多媒体画面的一门综合理论没有建立起来。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画面的艺术处理仅仅停留在经验层次。
3.教育技术学科的社会认同度低
从学科学的角度看,学科发展大体经过潜学科、发展学科、发达学科这三个阶段。一门发达的学科应该在整个学科群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或人类发展服务,能够让人类看到这个学科存在的重要价值,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或相关实践领域工作。我国教育技术学在整个学科群中尚处于弱势地位,这个学科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在社会上,在学校管理、教育管理层面上,教育技术则是技术学科,教育技术人员是技术服务人员,是教学辅助人员,可有可无。在新时期,更是看成计算机技术人员,没有当成教学人员看待。这种倾向投射在学校的后果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增大对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投入,而忽视对教育技术中教学理念、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投入。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对策探讨
1.实践层面
(1)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系统化设计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强调的是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在实践中随着对多媒体教学的冷静思考,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将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是很重要的和必要的。而所谓的多媒体教室,最常见的是前几年一窝蜂建设起来的投影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二者并没有方便多种教学媒体组合利用的特性,投影教室里屏幕放置在教室正前方,想用其他教具和媒体,比如板书、贴图等,很不方便,屏幕挤掉了其他媒体的空间。而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没有考虑教师的讲授需要,没有其他如白板、投影等设施。由于对各种媒体的结合使用没有全面考虑,缺乏系统化设计,给教师操作运用多种媒体造成很大不便。因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应该方便多种媒体的使用,包括传统板书、电子白板、挂图、印刷图片、录音播放。
(2)加快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其质量评价机制尚未纳入到学校系统化评价体系中去,管理滞后,缺乏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备课、审查、试讲等环节。课件质量和教学过程缺乏评价标准,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和评价的常规化、制度化,只停留于竞赛层面。如笔者所在高校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标准仅针对教师多媒体教学竞赛的一个评分项目依据而以书面的形式存在。关于多媒体教学精细化、成熟化、系统化、可操作性的依据标准和评价机制亟待建设。
2.理论层面
(1)夯实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建设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育学领域属于新学科。在基础理论建设上尚处于宏观构建和进行方向性思考的阶段。耿新锁认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着眼点的几经转移,依次是“媒体中心论”强调资源、“系统过程论”强调教学、“五领域论”强调学习、“二层次理论”强调绩效,针对教育大众信息化教与学能力的提升,可称之为“能力中心论”。[4]在实践层面,应关注于具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应用层次,而很多实践应用无章可循,理论与实践脱节。多媒体教学的科学规范、健康发展需要有章可循,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建设迫在眉睫。多媒体理论应该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新的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是游泽清教授的“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5]相关著作从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和艺术性结合出发,归纳整理出几十条可供操作的艺术规则(或认知规律),为今后设计、开发多媒体教材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手段时有章可循。这门新理论叫做“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The Multimedia Design Theory)。尽管该理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这种探索至少是具有填补理论空白和现实价值意义的。教育技术学科今后应该朝着独立性的方向发展。
(2)教师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位、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学校应该着眼于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放眼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在教师教育的大视野中,从培养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出发,系统规划师范生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科学设计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技术的教学定位迷惘问题,进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6.
[2]华国盛.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55-57.
[3]陈宝军.“能够”、“方便”、“责任”多媒体教学批判[J].现代教育技术,2009,(7):18.
[4]耿新锁.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37-139.
[5]游泽清.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编辑:王天鹏)
book=37,ebook=105
G434
A
1673-8454(2010)14-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