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中医科学性探析

2010-08-15冯慧卿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510006韩清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104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中医学科学性哲学

冯慧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510006)韩清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10405)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中医科学性探析

冯慧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510006)
韩清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10405)

从科学的内涵和划界标准的演化,探讨了中医的科学性问题。随着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深化,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野下,对中医学的性质及科学性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

中医学;科学性;科学实践哲学

中医究竟是什么?中医是科学吗?也许说清楚这个问题要比用中医治好病还要难。近百年来,中医的多次存废之争,其核心就是中医是否是科学。其实,中医是否是科学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科学及中医本身的性质。

1 科学的内涵及其演化

在古代西方,科学一词可以追溯到古拉丁语Scientia,它最初的含义是“知识”和“学问”。在中国古代,《礼记•大学》中有“格物致知”的说法,意谓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清代末年,人们就把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统称之为“格致学”。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公元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意思是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随后,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都使用了“科学”一词。从此,科学一词便在我国广泛使用。

从近代到现代,人们从不同侧面给科学下定义。科学定义虽有许多种,但是科学概念中如下的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人所公认的。

首先,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是通过生产实践、社会其他实践和科学实验而得到知识的。然而,零散的经验知识还不是科学。科学是网罗事实、发现新事实并从中得出关于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理论知识。科学也不仅仅是某种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这些知识单元组成的体系。

其次,科学不只是知识体系,还是生产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动态过程。所以,知识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未知事实和未知规律,并使知识体系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是密切结合的。

再次,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随着科学的发展,一方面科学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功能日益显著,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科学也由单个人的工作发展到集体研究再发展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政府、企业都直接参与科学事业。

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特定的场合或狭义地说,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在内。本文中讲到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当然,其中某些观点也适用于理解人文社会科学。

其实,这里所说的科学及其特征主要指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对此还有许多科学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可证实性的知识。批判理性主义者认为,在经验上证实一个普遍性的陈述是不可能的,而证伪才是可能的,科学借助试错法进步,所以科学的特征是可证伪性。科学革命结构论者认为科学史表明证伪也不可能是决定性的,提出科学有复杂的历史结构,有范式的知识领域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或者是前科学。还有学者提出了伪科学的十几条标准。由此看来,判断科学的真伪不是简单的事情。

中医科学吗?答案可能会有多种。一说中医是科学,二说中医不科学,三说中医是科学但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四说中医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等等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说法?归纳起来问题有三:一是中医本身比较复杂,二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三是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 中医的性质及科学性探讨

首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即中医的学科性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一门以中国古代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运用了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气化规律、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学问。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具体方法,都大量熔铸了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历算、气象、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因此,可以说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科学与文化双重内涵[1]。也就是说,中医学是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学科。如果要对中医学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只能将中医学内容按属性划分后分别对待。

其次,我们考察一下科学的特征及其划界理论在评价中医科学性时存在的分歧。科学的特征及其划界理论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形成的。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科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时的科学,同时,当时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对现代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科学的作用和功能在逐渐扩大,科学评价标准和划界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对于一门具体学科,用不同的科学评价标准自然得出不同的结果。从上面分析中医学的性质可知,中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不管采用哪种标准,中医学所包含的科学性是不能否定的。比如,张仲景应用六经辨证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理法方药,对很多伤寒疾病产生了较好疗效,我们能说不科学吗?对于中医学中存在的非科学成分,不同的评价标准认识会不一样,其中的分歧有大有小,也有完全对立的。比如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从哲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实验方法无法证实和证伪。事实上,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从中国哲学中借来的,中医学是医、哲、文、史混合的学科,其核心部分是临床医学。所以说,总体上不能否定中医学是科学的。

再次,回顾中医科学性论争过程中,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及科技成果,但其文化母体始终未变。在哲学体系、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影响下,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和自成一体的诊疗方法。因此,中医学除了学术特征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而且文化特征是贯穿中医学术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是中医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医学的根本所在。当中国文化受到冲击时,中医学不可能置之度外。中医学科学性百年论争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怀疑和否定的一部具体鲜明的论争史。近一百多年来,面对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国门轰然打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在逐步丧失,乃至达到对传统进行不遗余力地批判并欲全盘西化的地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医颇有微词,进行了抨击,并引发了几次中西医论争;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解放后,以王斌、贺诚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着封建社会的打倒而一起打倒;乃至今天,网上竟有让中医退出医疗系统的签名活动,可见歧视、废止中医的活动在近现代中国一直绵延不断,一脉相承,这与传统文化在近现代中国的命运何其相似。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文化选择尚没有达到文化自觉,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完全恢复仍需待时日。由此看来,在中医学科学性百年论争中,人们所采取的评价标准不只是来自于科学本身,同时也参杂了许多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可想而知,这样的论争会有一个答案吗?那么,作为仅存几项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学在今天其价值如何?究竟有无存在的必要?我们希望中医科学性讨论会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

3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中医学

总结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判断某一学科或理论是否科学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分析学科或理论的属性及特征,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最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标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近年来,当代科学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关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研究,特别是欧陆传统的解释学哲学的研究,越来越强地表达了这样一些最显著的特征:①当代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唯一形态;②科学知识不是独具真理性的认识,其中不仅自然在“说话”,而且与自然打交道的认识者、行动者的团体以及通过群体间的互动也在“说话”;③当代科学哲学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不同流派在批判中发展,他们给出了相互矛盾的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从后来的科学哲学发展看,他们更加倾向于把科学视为一种过程,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而新近发展起来的科学实践哲学则明确把“科学”称为一种实践技能和行动的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实践哲学中,还提出了与以往传统科学哲学不同的观点:①科学是实践活动的领域,对科学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②科学实践必然是地方性的,社会性的,因此,建基于地方性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知识不仅一开始就不是普遍性知识,而且在本质上就一直保留着地方性知识的重要品格;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品格只是它表面的外套,它不是去地方性的结果,而是被标准化的结果。③科学在其主要和根本的意义上,不是表征体系,而是实践活动。④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通过文化研究的方式(如民族学和人类学的方式)加以研究。

这样的科学哲学出现后,一些被原来的传统科学哲学排斥为非科学的知识似乎具有了与自然打交道的实践活动领域的品格,可以按照“科学”知识加以对待、研究和处理;像中国传统知识中的中医也可以作为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加以处理。既然科学是一种实践活动的领域,一种地方性知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实践方式而非表征,那我们可以追问,这些地方性知识是否应该被看作是近代科学出现之前一种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有效方式,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在逻辑上,科学是一种实践活动的领域,一种地方性知识和一种文化现象这一陈述,并没有表明,所有的实践活动和地方性知识以及文化现象都是科学。但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特有的地方性的与自然打交道的实践活动,这至少表明了它与科学(指当代科学)知识的某种平行性,使得我们在处理地方性知识时,可以对比两者,进行研究。例如,地方性知识的实践及其理论的作用是否仍然具有某种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其知识体系中有多少来源于实践活动,多少是从世俗文化中得到的?对这些问题的厘清将给我们的分析带来重要的收获[2]。

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出发,中医学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它不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而且称得上是一门与西方医学比肩而立的独特科学。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推拿技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特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中医学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学在诊疗防治时仍然是以实践为主导的,我们需要在实践知识观下祛除蒙在阴阳五行学说上的玄学色彩,重新解读其实践性真意[3]。随着对科学内涵及中医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和客观。

[1] 张宗明.要从多元性认识中医[N].中国中医药报,2004,09:20.

[2] 李静静,吴彤.科学划界标准新探[J].科学学研究,2007(03):425-429.

[3] 吴彤,张姝艳.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N].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07):540-5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112

1672-2779(2010)-18-0136-02

2010-06-29)

猜你喜欢

中医学科学性哲学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菱的哲学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