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土地资源安全及相关研究进展

2010-08-15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刘敏

浙江国土资源 2010年2期
关键词:土地理论资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刘敏

我国土地资源安全及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刘敏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严重退化的现实面前,我国土地资源正经受着养活众多人口、满足建设占用、保障农业发展和支撑生态修复的历史性考验,土地资源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探讨新时期土地资源安全战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安全研究

生态安全研究是近三四十年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反映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由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组成的安全体系。

生态安全包含两重含义,一方面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生态系统是否处于不受或少受损害或威胁的状态,并保持功能健康和结构完整;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的其它各个方面。目前对生态安全概念的具体描述不尽相同,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看,均大致包含以下内容: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使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保持正常的功能与结构。

对于生态安全的研究,目前国外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环境)风险与生态(环境)安全、化学物质的施用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等两个方面的微观研究;而整体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评价研究还尚未涉及;国内则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认识(包括概念探讨、特点、研究内容等)、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方面,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方法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生态安全监测、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资源安全研究

资源安全术语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但在此之前能源安全、水安全、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概念已广泛运用。资源安全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的定义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从资源本身来定义资源安全,如有人理解为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这一界定主要考虑的是资源自身的安全状态和资源的基础是否保持良好,因而有人把这一概念作为生态安全或环境安全的定义。另一种情况是从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来定义资源安全,如将资源安全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战略性自然资源可持续保障的状态;或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和足量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者是指一国或地区自然资源保障的充裕度、稳定性和均衡性。

国外对资源安全非常重视,许多国家都把能源安全战略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关注的焦点是对资源供应风险的防范上,更注重在国家政策上如何应对和化解资源供应中的风险问题,而对资源安全的理论和指标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国内有关资源安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方面来进行研究;二是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研究,把资源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从资源环境领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石油和粮食保障问题。

到目前为止,评估资源安全的综合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主要指标散见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等专门领域。

三、土地资源安全研究

1、土地资源安全的涵义与范围

土地资源安全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延续,是资源安全的核心部分,与生态安全、土地健康评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土地资源安全的着眼点是可持续发展,即保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数量稳定、质量良好,能够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土地资源安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空间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可以分为国家土地资源安全和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国家土地资源安全不是区域土地资源安全的简单汇总;按照土地资源的类别,土地资源安全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安全(主要表现为食物安全)、建设用地安全及后备土地资源安全;按照三大效益,可以分为土地经济安全、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安全。

2、土地资源安全与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的状态,即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生态环境的潜力。土地既是一种基本的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土地资源安全可以看作是资源安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土地资源安全范畴下的生态安全也可以看作是生态安全系统的子系统。但土地资源安全的研究内容并不是这两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要注意到在资源环境安全这一更大系统内土地资源安全系统与能源、矿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等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研究土地资源安全问题,不是单纯的就资源论资源,要把土地资源纳入“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进行研究,既能体现其生态服务价值,也能体现土地的社会经济功能,只有确保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才能营造人与土地资源和谐相处的安全生态环境。因此,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土地资源安全。

3、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基本理论

土地资源安全涉及到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从理论上来看,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土地稀缺性理论、土地不可逆理论等构成了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

(1)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是个古老的话题。人地关系理论经历了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然后发展为现今的可持续发展论。该过程充分体系了人类对人与生存环境关系的基本认识、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地位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转变。然而,不管该趋势如何变化,从人地数量的简单对比,到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乃至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人地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

人地关系是指人的生存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或简单理解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广义的人地关系。狭义的人地关系是指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亦即不同人地关系状态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围绕“人类社会-土地综合体”这一主轴关系而展开的,在人地关系的多层次结构体系中,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基本层次。

人地关系有两大基本原理:其一是土地承载力限制与超越原理。人地关系发展历史表明,土地承载力的限制是人地关系问题的集中表现,人地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土地承载力的提高。其二是人地关系地域关联互动原理。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区域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不同空间尺度的人地系统处于整体关联互动中,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或人文环境发生变化都可能对广大地区造成冲击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成为人地关系的基本属性,其典型特征是变动与冲突,互补与协作。

近年来,我国人地关系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吴传钧、左大康、邓静中、陈传康等人的开创性工作,构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及其内容框架体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的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风险分析;人和地两大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机理、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地域的人口承载力分析;人地相关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研究。这些都为土地资源安全研究提供了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和土地资源问题始终是影响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只有协调人地关系才是保障土地资源安全的根本出路。

(2)可持续发展理论

资源安全问题的提出源自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思考;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主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其实质是人地关系理论的延续和拓展。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质是基于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和实践观,而这一切要求社会发展建立在国土资源安全基础之上,它要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超越土地承载力,保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具体到可持续土地利用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 A O,1993)提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和管理5条原则或标准,实际上包括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3个基本方面,即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包含“需求”和“限制”两个概念,是一种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需要,使人类在不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提高生活质量。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支撑。

(3)其他基本理论

①土地稀缺性理论

缺性是指供使用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有两层含义:首先,供给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其次,特定地区,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积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各类用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土地占有的垄断性这一社会问题和地租地价等经济问题。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所引起的土地供不应求现象,从而引发了土地资源的安全性问题。

②土地不可逆过程理论

所谓不可逆过程,在热力学上是指系统从一种状态返回到原始状态时,系统内部和外界环境必定发生性质变化的过程。土地不可逆过程,并不意味着它们根本不能倒转。借助于外力可以使某些不可逆过程逆向复原,但这时在环境中留下了永久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论采用任何曲折复杂的途径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土地资源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资源的合理利用。按照非平衡热力学和耗散机构理论,土地利用表现为不可逆过程。换句话说,当一种土地用途变更后,欲使新的土地用途返回到原有的土地用途,土地内部和环境必发生性质变化,这种性质变化有时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土地的不可逆过程告诉我们在规划或实施土地利用是,要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地进行可行性论证,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发展方向

1、土地资源安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任何一项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其基本理论问题,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纵深发展,有赖于在以下方面的不断成熟。

首先是概念、术语、变量和语言规范的建立与开展,其次是土地资源安全运行机理的研究;再次是土地资源安全利用的原理及理论内核。

2、土地资源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

这一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时空范围内土地资源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调节能力。尤其需要查明该系统的弹性和抗干扰强度。 (2)土地资源及其环境子系统对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供容能力。控制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土地资源系统的供容能力范围之内,是实现土地资源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首要条件。 (3)维育某种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土地资源条件。包括数量是否充裕,质量是否有保障,结构是否稳定,区域分布是否均衡等。

3、土地资源安全测度及安全评价研究

首先,应该关注各类土地资源数量的丧失情况,特别是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和耕地的数量变化,建立数量变化指标体系库;第二,对质量指标的研究。如耕地的生产力变化,森林覆盖率,湿地的生态功能,物种的丰富度等等;最后是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其中一个考虑的因素,可用效益成本方法进行简单的衡量;除去经济效益以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土地资源安全很大程度上是生态、社会的安全,如何将无形的效益量化衡量将士研究的一个难点。

4、土地资源安全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

土地资源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土地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的活动,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数量也是不断变化的,怎样科学、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是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基础。应有效地应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地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

猜你喜欢

土地理论资源
坚持理论创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这土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