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升新疆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0-08-15王晓艳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新疆民族科学

王晓艳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更快的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为此,高校要立足于新疆独特的区情、社情和战略地位,着眼于新疆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理论教育在意识形态中的所占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特点,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新疆高校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疆独特的区情、社情和战略地位,决定新疆的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乌鲁木齐“7.5”事件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参与者绝大多数是民族青少年,其中还包括了少数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学生。为什么这些人生活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却对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仇恨?事件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已刻不容缓。

在新疆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强化“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因此,新疆高校要高度重视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民族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实效性,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摆在首位。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状态。为了更好的加强新疆高校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只有通过增强教师本身的教育智慧和道德责任感才能实现。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学术科研能力、教学水平;道德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素质。这些直接影响到民族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可行政策提高民族教师整体素质。首先,制定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供有利条件保证民族教师进一步学习深造,提高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高校要完善用人机制,严把招聘关。引进政治素养高,学历层次高,业务水平强的“民汉兼通”的教师,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智慧素质和道德责任感,才能提高民族学生理论水平,感染他们的思想、影响他们的行为。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在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央有关决定,同时结合新疆特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有助于民族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疆地方课程开设,有助于对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五观”教育,强化他们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有助于民族大学生识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站稳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新疆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即“05改革方案”,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新课程设置的统一部署,结合新疆特色。开设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地方课程即《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科学无神论》等。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教材的滞后性和形势的多变性,决定政治理论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是根据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而适时做出的调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随时代步伐,及时把党和国家对于新疆地区的新政策和新方针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对于民族地区的关怀和帮助。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以事实说话,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回顾历史,让学生感受新疆的巨大变化及新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3)在教学手段运用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现代化,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学生参与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特长和优势,又要善于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即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象方式让民族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重温历史,感受现状,感受党和国家的温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高校要努力按照国家精品课要求建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理论、新疆地方史等课程网络平台,让民族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互动。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拓展课外教育,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天,实践是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加深民族学生对理论知识、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培育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感恩之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实践方式方法和途径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实践过程要正确引导、科学管理;要确保实践结果的有效性。有效地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干预,高校要积极探索一条依法管理、组织大学生实践的新路子,形成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支持、高校的努力、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校民族大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其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知识基础薄弱和社会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学习、生活、心理、就业压力大。加上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影响,不愿与人交往,导致人际交往问题,甚至有的产生狭隘的民族意识,出现“高傲的自卑”心理现象等。为使民族大学生能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校应根据民族学生实际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专业有效的心里健康教育。一方面,加强高校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重点提高辅导员与班主任综合素质。作为合格的辅导员需要具备高度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以及足够的判断力、解释力和预测力。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举动,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加以持续的关注和引导。尤其是鉴于新疆特殊的区情,作为辅导员必须要深入民族学生,提高政治敏感性,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防止“三股势力”分裂意识的秘密渗透。另一方面,开展专业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便于与民族学生交流,应创建民族心理咨询室,培养民语言咨询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心里讲座课开展校园网上心理咨询等。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3)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解决民族学生学习生活上实际问题,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和学校的努力。如就业问题,学校要加强对民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国家和自治区需出台相应的民族大学生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切实解决他们经济困难及后顾之忧。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机制

首先,构建以高校为主,家长、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以高校为主,家长、社会参与较少,家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忽视。学校与家庭沟通渠道不畅,缺少互动。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既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的有效机制。其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现行的评价机制手段单一,考核主要采用笔试,而不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念或精神品质、行为方式的考核,难以对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作出公正客观评价,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他们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熟知,但未必真知,真知未必真行,经受不起时间和社会实践的考验,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培育学生参与意识。在平时和期末考试之间设置相应的环节,从平时的实践中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考核,用多元化的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理论考核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通过开展主体性、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调动民族学生参与积极性,并把参与的状况列入考核内容。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民族大学生学习动力。新疆高校应设立多项奖学金、助学金及其他资助、勤工助学、特困生困难补助等,以调动民族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根据新疆高校民族学生的思想现状,建立和实施奖励机制。

(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尊重民族大学生风俗习惯

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所言:“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之以情就要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做到心灵的沟通,才能够获得民族大学生信任。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才有针对性。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45页

[2]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N]的通知。

[3]《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4]张立辉,孙建华:以和谐理念和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2月版

[5]马凤强,周月华,王英姿著《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科学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科学拔牙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