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塔塔尔族对近代伊犁教育事业的贡献及影响
2010-08-15李国强海扎托拉安尼瓦尔
李国强 海扎托拉·安尼瓦尔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近代以来,由俄国陆续迁入我国新疆伊犁等地的塔塔尔人,数量虽然不多,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当地的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并且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塔塔尔人原先长期集中居住在俄国的喀山、克里米亚等重要城市,既有着深厚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背景,同时又深受欧洲与俄国文化的影响,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思想活跃、观念新潮、眼界开阔,来到伊犁等地后,塔塔尔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当地的近代教育事业之中。
一、创办新式学校
长期以来,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各地的民族教育一直为封建宗教势力所控制。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各地的一些有识之士深感要免受西方侵略,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因而在新疆逐步兴起了一股创办近代世俗教育(即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热潮。伊犁的一些进步商人纷纷前往俄国的喀山、斜米、布哈拉、塔什干和潘菲洛夫等地求知学艺。回国后,他们提出“发展文化教育能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提高我们的素质,能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思想,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880年,伊犁塔塔尔学者及富商自筹资金,在伊宁塔西来甫开地方的塔塔尔清真寺旁边,开办了一所私塾,招收当地塔塔尔族子弟和其他民族的子女入学,这所私塾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新式学校,但是从其教学的内容和它从清真寺里面分离出来看,它还是开了伊宁市世俗教育的先河。1881年,塔塔尔富商斯德克等人又出资聘请了当时著名的宗教人士、学者卡西夫力到该私塾学堂担任校长。卡西夫力到任后,热情地致力于该校的发展,亲自主持制定了学校教学课目表,亲自担任任课教师。
到1882年,当时伊犁地区的塔塔尔族人口增至2000余人。由于人口的增长,原有的私塾学堂已不能满足求知学子的需要,校舍显得严重不足。1885年,一位名叫嘎宾托夫·西甫尔丁哈吉的塔塔尔富商兼学者,在巴依托拉清真寺的南侧建起了一所学堂,命名为“卡西夫力学校”。学校的教师多来自俄国的喀山、乌法和奥伦堡,课本也是从俄国的喀山等城市购置的。学校基本采用喀山等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这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初步具有了近代世俗教育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卡西夫力学校”的建成,标志着伊犁近代教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1910年,伊犁的塔塔尔族学者、知识分子和一些开明人士,再次掀起了教育复兴,普及科技的热潮。他们认为“忽视子女的培养与教育就等于是忽视了未来”,女孩也应当同男孩一样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因为“今日女子乃明日人之母,是后代的启蒙老师。若他们为文肓之辈,则无法奠定未来栋梁之根基”,因此决定在伊犁创办一所女子学堂。他们特意从俄国喀山聘请了被誉为知识大师的哈布多拉波比和哈迪霞夫人等教育界名士到伊犁女子学堂任职、任教,并委托哈布多拉波比偕同卡西夫力亲自负责学校的创办事宜。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之下,许多有钱有势的塔塔尔人及其社会知名人士、官府上层人士等积极响应,捐款捐物,出谋划策,很快就在塔西来甫开塔塔尔清真寺附近原私塾学堂旧址建起了这所伊犁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堂。女子学堂取名为“麦克铁甫努尔”,意为“曙光学校”或“光明学校”。
伊犁女子学堂是当时新疆境内及俄国中亚地区操突厥语诸民族中唯一的一所成规模、成建制并设有初中部的女子学堂:甚至在当时俄国塔塔尔族聚居地区也不曾有过。这在当时新疆世俗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封建宗教势力的形势下,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壮举,消息传到俄国的喀山等地后,舆论反应强烈。塔塔尔语著名杂志《苏音比开》在其1914年的刊号上,仍然对此举予以高度的评价:“中国塔塔尔人创办了集教育科学与技术知识为一体的女子学堂,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好事,我们必须树他们为榜样”。
伊犁女子学堂在办学规模、教学原则及教学内容诸多力面,较之从前都有了很多的创新和质的飞跃。学堂不仅招收了塔塔尔族的女子,也招收了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回、锡伯等民族的女学生,甚至还有几位汉族女孩子在该校就读,仅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是十分罕见、十分难得的。
女子学堂小学部开设的课目有识字、算术、读物、宗教、品德、音乐、体育、服装设计、塔塔尔族手工艺(主要是各种绣花)等。从课目的设置来看,应该说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女子学堂的特色。学堂初中部开设的课目有:语文、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天文、品德、阿拉伯语(宗教)、汉语、音乐、体育等,同当时以男生为主的卡西夫力学校相比,伊犁女子学堂除部分具有女性特点的课目外,其他几乎完全相同。
由于人口的继续增长,伊犁女子学堂无法吸收容纳更多的入学新生。当时伊犁教育界有关人士塔塔尔人法孜力江·于尼西、尼扎木·法特活林和扎克尔江等人经商议,筹集资金将西起伊宁市王卡德尔公园(今西公园)、东至友谊医院前街,南接斯大林街、北界解放路的几乎整片地块买下,建造起耨盖过尔特(意为新城或塔塔尔人新城)。1925年,又在耨盖过尔特中心地区建立了塔塔尔清真寺和塔塔尔学校(即今伊宁市第六小学前身)。1927年,塔塔尔学校竣工开学,作为伊犁女子学堂即“曙光学校”的小学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生入学增加所造成的压力。
1931年,塔塔尔学校扩建校舍,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350平方米,学校正式定名为“伊犁塔塔尔学校”,分小学、初中两部,学制均为四年,实行男女合校。学校成立了管理机构“塔塔尔家长委员会”,各课目成立了教课组,这使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该校教学质量在当时名列前茅,尤其在文艺、体育方面更是出类拔萃。其艺术、体育团体经常到各地表演、参赛,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像塔塔尔话剧《巴什马格木》、《阿斯那亚尔》、《苏尼干尤里图孜》等,更是久演不衰。学校体育代表队不仅在伊犁的各种赛事中屡夺桂冠,甚至还参力口过一些国际性的比赛。由于学校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出色成就,一时被当作教育界的“模范学校”。
二、扶持兄弟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自1880年塔塔尔人打破重重封建宗教势力和严重的迷信思想在伊犁创办其第一所私塾学堂以来,其开办的各类学校越来越多,不仅培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塔塔尔族子弟,而且也造就了一大批其他兄弟民族的才俊英杰,这些人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以后,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和行业中,大多成为骨干力量,为新疆特别是伊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进步,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正如维吾尔卓越的爱国主义诗人鲁特菲拉·穆特里甫在他的自传开篇中所写:“塔塔尔语是我的启蒙语,塔塔尔文化开启了我的文化艺术之门”,殷殷深情,感人胸怀。
近代新疆伊犁等地世俗教育之风兴起之后,最为缺乏的是教师力量。各民族除了加紧培养本地教师外,一个常用的做法就是延聘俄国及当地的塔塔尔族学者、知识分子担任教师或校长,而塔塔尔人也非常乐意到各地的各族学校任职,发挥自己的才智,扩大自己的影响,并帮助各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改变当地社会的落后面貌。据记载统计,在早期伊犁等地的维吾尔族世俗教育的算术课程,其教师基本上都是塔塔尔人,而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课目,其教师除土耳其人外,主要还是塔塔尔人。
创办于1895年的塔阿力亚学校(地点在今伊宁市四小)属维吾尔族学校,其创办人穆塔里就是俄国喀山著名教育家塔塔尔人阿布都热合曼的弟子。1940年,塔塔尔人再娜甫女士担任该校校长。任职期间,再娜甫女士以其智慧与才华以及忘我的工作,为该校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对伊犁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再娜甫女士任职后,所招聘的塔塔尔族教育家穆尼热夫人和吉力合巴也夫等,也同样成为该校的中流砥柱,至今仍然为维吾尔人民所怀念和感激。
1918年,新源县一些维吾尔开明人士先后开办了几所学堂,其教师也都是伊宁市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如哈力莫力达、沙拉依赛等。
1928年在昭苏萨尔阔布乡开办的夏依马尔旦学校,聘请了著名的塔塔尔族教师阿合买、提别克任教。阿合买提别克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受到当时各兄弟族人民的敬重,他曾长期在昭苏、特克斯、伊宁县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他的学生几乎包括了除汉族以外的伊犁所有民族的孩子。1987年,阿布列孜·恰日甫老人在伊犁日报(哈文版)上发表了题为《教育家阿合买提别克》的文章,追忆这位塔塔尔先贤为伊犁近代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1935年,新源县创办“吐兰学校”,该校专门从特克斯请来了上述之塔塔尔著名教育家阿合买提别克先生担任校长之职,同时还聘请了其他一些塔塔尔族教师。1937年,维吾尔人苏赛尔哈吉等人筹办了一所孤儿学校,名叫“海衣里亚学校”,聘请了包括古里切木·热依里克巴也娃(塔塔尔族)在内的一批各族教师到学校任教、任职。
由维吾尔人创办的“伊宁互助公司”,非常重视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支持与扶助,于1936年开设了“互助学校”,聘请了塔塔尔族女教育家穆尼热夫人任该校的第一任校长。在股东们的支持和穆尼热夫人的努力之下,“互助学校”一度曾达到700生员的规模,盛名一时。
1934年,伊犁地区文教协会成立,担任协会委员的塔塔尔人纳吉甫先生非常热心各族教育事业,为伊犁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外,在巩留、尼勒克、察布查尔、新源、特克斯等地相继开办了一些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及教师很大一部分也是塔塔尔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塔塔尔知识分子对于伊犁等地的哈萨克族近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非常特殊的贡献,如前文已提到的《麦克吐巴特》的阿拉伯文译者木拉德·阿凡提,定居塔城后,在维巴扎清真寺内开办了一个有200多名学生的经文学校,在这所经文学校中,他既教宗教知识,又教科学文化知识,这一举措,在当时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区起到了一定的传播文化的作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塔塔尔族学者阿布德力买吉提应哈萨克萨德部落大毛拉阿布什的邀请,到恰普河任教数年,培养出阿利哈孜·阿布什、吐逊巴依、苏拜、哈德尔别克、哈拉·提、木沙依甫、哈那皮亚等一批哈萨克弟子,这些人从学校毕业后,奔赴各地任教,极大地促进了哈萨克民族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1918年,塔塔尔族学者艾斯拉木毛拉应哈萨克巴彦部落首领胡安赞根之邀,在恰普河河口地方的阔克托别清真寺旁主持修建起四间教室,招收了40多名哈萨克族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了6—7年后,成为了哈萨克民族的一支重要师资力量。
除伊犁外,在新疆其他地区,塔塔尔族的知识分子也很活跃。如成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吐鲁番“马赫穆迪亚学校”,其创办人马赫穆德·穆依登于1920年亲赴俄国重金聘请了六位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他们是:穆合普拉·穆合普里和古兰旦姆·阿碧斯泰夫妇、艾力伊布拉音、伊萨穆丁、夏依谢日甫和耶赫米。此由开始,吐鲁番的世俗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并造就了维吾尔族历史上一批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和艺术家。著名的新疆维吾尔族历史专家刘志霄教授,对此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一批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为吐鲁番的现代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塔塔尔族知识分子的事迹至今仍在维吾尔百姓当中广泛流传。
塔塔尔人除了热心于自己开办学校和受聘任教任职外,还尽其所能,从资金、教材和学校管理诸方面支持、扶助兄弟民族的教育事业。如维吾尔族著名学者、伊犁维吾尔世俗教育的开创者扎伊提先生,其创办的“伊犁学校”因生员增加,教舍严重不足,塔塔尔族富商、学者、“塔塔尔卡西夫力学校”创办人嘎宾托夫·西尔甫丁哈吉慷慨解囊,出资为该校建造了两间教室和十八间学生宿舍,受到了当时伊犁社会各族公众的普遍赞誉。
伊犁等地近代世俗教育兴起之初,各族学校使用的教材绝大部分是由塔塔尔人从俄国的喀山等地帮助引进、购置的,以后也有一部分教材是由各校聘请的塔塔尔族教师自己组织编写的。而且,在各校课目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族学校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塔塔尔族学者、知识分子和教师的指导、帮助,或者由他们亲自主持制定。
三、塔塔尔人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近代迁居伊犁等地的塔塔尔人,自1880年始开办各类学堂、学校,点燃了伊犁近代世俗教育(新文化)的星星之火,为近代伊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伊犁的塔塔尔人人数虽少,却在近代伊犁文化教育的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与他们一贯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据史料记载,塔塔尔人的先祖之一保加尔人在其开创的“保加尔汗国”时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并开办了一些各类学校。热爱书籍、重视教育,几乎成为塔塔尔人的自然习性。在每个塔塔尔家庭中,都有他们喜爱的各类书籍和读物,条件较好的甚至还有自己的私人图书馆。塔塔尔人认为,没有书籍收藏、没有读书习惯的家庭是缺乏文明和修养的表现。热爱书籍,喜好阅读的传统,使塔塔尔人自近代以来,几于没有文盲的记载,这一点在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当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为此,长期从事民族人口学研究的张天路教授,在2000年的《民族团结》杂志(汉文版)第三期上发表了题为《塔塔尔:中国穆斯林人口中最为奇特的现象》的文章。在该文中,张教授指出,在解放前后,塔塔尔民族在我国务少数民族中,在文化、科技、婚姻与生育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取决于塔塔尔族长期以来,坚持教育兴族、教育优先和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为中心任务的观念。
塔塔尔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在塔塔尔家庭中,几乎没有缀学的学龄儿童,不把孩子送入学校学习,在塔塔尔人看来是不可以原谅的。塔塔尔人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较为淡薄,主张男女平等,重视对女子的教育和培养。由于今日之女子、明日之母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使塔塔尔人在生育观念上与众不同,更多地强调和关注人口的质量。1882年,仅伊犁地区的塔塔尔人就已达到2000余人,而至今在全疆全国的塔塔尔人也不过六千之众。这种人口的平稳、有序的增长,既是其人口素质较高的结果,同时,也是它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的重要因素。
迁居伊犁等地的塔塔尔人,多数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和商业,少量在农牧区定居的也以教育、园林、养峰等业为主业。据统计,塔塔尔族知识分子的比例很高,其脑力劳动者占人口的比例在全国各民族中是最高的,如1982年为41.81%,1990年为39.44%。崇尚脑力劳动,重视知识的价值,是中国塔塔尔人保持其民族活力的一个奥秘,也是其成为近代伊犁等地文化教育事业重要力量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迁居伊犁等地的塔塔尔人,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首先改变了传统的聚居生活和伊犁当地的其他民族分散杂处,以最快的速度溶入当地社会。他们在保留塔塔尔人母语的同时,很快地就掌握了许多其他民族的语言,这使他们能够在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近代教育事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甚至还能同汉族人民交流,把汉族学生收到自己的学堂。迁居后的塔塔尔人虚心、坦诚地向其他民族学习,尽已所长帮助其他民族,在并不太长的时间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塔塔尔族文化,这也使数量上很少的塔塔尔人得到了其他民族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
透视塔塔尔人的日常生活,也很容易感受到其浓浓的文化气息,如在塔塔尔人最重要的民族节日——萨班节,人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到郊外举行各种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每个人必须亲手植下一棵树,在活动结束之时,人们还必须将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全部收拾干净带走。这些生活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塔塔尔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环境的珍惜,这样一种文明意识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塔塔尔人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不仅属于塔塔尔人,也属于伊犁及新疆的其他民族,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属于整个的人类世界。我们相信,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一定会在今天和未来的世界中,继续显示出它的光辉与灿烂。
[1]《中国塔塔尔教育史》(维文).200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2]《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3]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中编).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伊犁文史资料》.第5、6、11期(哈文),第7期(汉文)
[5]《塔塔尔族简史》(维文).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