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创新五大“育德工程”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2010-08-15钟安石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育德社工着力

钟安石

实施创新五大“育德工程”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钟安石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舜耕街道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商务市中、洁净宜居市中、文明和谐市中”,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从辖区实际出发,大力实施党建育德、文化育德、和谐育德、心理育德、教育育德等五大“育德工程”,大力提升社区居民道德素养,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出良好工作态势。舜华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精品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舜雅社区被评为济南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创新社区党建模式,着力实施“党建育德”工程

街道党工委着力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文化为主线,突出“以德治党”,积极发挥社区党员的道德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注重设计各类活动载体、有形舞台,坚持虚实结合、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确保社区党员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有目标、有平台、有作为。

1.弘扬政治道德,建设“勤政爱民”家园。根据大舜倡导的“施政以德、举贤任能、勤民事、苦忧人、一心为民”的政治道德,建设“勤政爱民家园”。对机关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设“科学发展大讲堂”,举办“明德修身、建功立业”演讲比赛,评选“勤廉模范”,督促机关干部践行“为政以德、勤廉爱民”的廉政理念,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增强勤廉意识,开展“五心”服务,为群众提供热心、诚心、耐心、细心、恒心的服务。

2.弘扬家庭道德,建设“爱亲重教”家园。根据大舜倡导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家庭道德,建设“爱亲重教”家园。在社区打造了“七彩阳光大课堂”关心下一代特色品牌,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建立“社区养老超市”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度假养老、老年饭桌等多种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生活方式,在社区营造了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

3.弘扬职业道德,建设“勤劳守信”家园。根据大舜倡导的“勤于职守、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勤劳守信家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夕阳红”红马甲城管服务队、“黄袖标”志愿服务队和“党员义工”服务队,号召社区居民积极行动,用勤劳诚信之手共建美好家园。

4.弘扬民族道德,建设“团结互助”家园。根据大舜倡导的“乐于助人、谦恭礼让、敦亲睦邻”的社会道德,建设“团结互助”家园。投资40余万元建成济南市图书馆舜耕分馆,居民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大餐;成立科学理财大讲堂,帮助居民掌握理财本领。

二、创新社区文化模式,着力实施“文化育德”工程

近年来,街道按照“高起点策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开展”的文化建设理念,把大力传承和弘扬极富历史内涵的大舜文化,作为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着力打造“和舜家园”这一文化建设品牌,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培育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养。

1.秉承传统,为文化育德彰显内涵。认真思考、发掘和升华舜耕历史文化资源,秉承弘扬大舜文化内在的深厚道德底蕴,着力打造社区居民广泛认可的共同精神纽带,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据此,广泛发动辖区居民,在社区掀起了征集与评选社区理念、社区标志、社区之歌的热潮。确定了“弘舜华德、志耕和谐”的核心理念,“为政以德、勤廉爱民”的廉政理念,“勤察民意、情暖民心”的服务理念和《七彩的阳光》社区之歌;并在征集的几十个标志中确定了社区标志、和舜家园标志和廉政标志(向济南市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专利申请)。社区理念、社区标志、社区之歌共同构成了极具大舜传统文化道德底蕴、饱含舜耕特色的社区文化体系,为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养找准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大精神力量。

2.加大投入,为文化育德夯实基础。高度重视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投资40余万元对社区三个居委会进行了升级改造和空间整合,建成高标准党员活动室2处;可容纳1万册图书的图书室1处;社区学校2处;建立了高标准的电子阅览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室,配齐了电教设备,全面提升社区硬件设施水平。同时,以“校居联手”为载体,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共享。现社区文化广场有4处,面积达1000平方米;室内活动室有6处,面积达360平方米,确保了社区居民学习有场所、娱乐有阵地、休闲有去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为文化育德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3.注重创新,为文化育德注入活力。一是“阳光艺术团”谱写育德主旋律。该团由街道组织成立,居民自发热情参与,多次代表街道对外演出,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水准,在文博会等大型赛事上屡次获奖,舜雅社区被评为“济南市文化大院先进单位”。二是“舜耕图书馆”开启育德文化窗。济南市图书馆舜耕分馆的建成为文化育德开启了知识的殿堂。该馆采用interlib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与济南市图书馆网络连接,能提供万余种期刊网全文检索和十万余册数字化图书,实现了文化咨询和资源的优先共享。三是休闲宣传廊成就育德风景线。着力打造“大舜文化休闲路径”,在街道的廊、墙、路、活动场所等处,镌制大量诗词、民谣、漫画,制成大舜雕像和十二座印有大舜精神、舜帝典故的石质卷轴,将大舜文化的政治道德、社会道德、家庭道德、民族道德、职业道德涵盖其中,让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深受熏陶,得到教育。

三、创新社区建设模式,着力实施“和谐育德”工程

街道探索创新社区建设模式,大力培育精品社区,积极构建宜居舜耕,在建设更加文明和谐、更加绿色宜居的社区过程中,全面推升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到两结合、达到两促进、实现两丰收。

1.微笑服务,为“和谐育德”营造精神家园。以推进“微笑服务进社区,争创文明服务品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成立了“微笑服务,文明乘车”社区党员示范岗,服务实行定期轮流值班制。同时,在社区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张贴微笑服务标语,佩戴微笑服务徽章、规范微笑服务行为,深化微笑服务实践,通过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服务来感染居民、打动居民、教育居民,在社区形成微笑待人、文明处事、真诚友善的良好氛围。

2.管理整治,为“和谐育德”打造宜居家园。今年,街道想实措、出实招,实行全覆盖、无缝隙式综合治理。对垃圾死角全面排查,对商业街临街店面违章占道实时监控,取缔跨门店经营和占道经营。综合整治土屋村、旅游路南段、金鸡岭东坡路段,清运各类垃圾1200余吨;通过与园林部门协调,补植缺失、病死树木500余株。通过整治,社区环境更加绿色生态、更加和谐宜居,居民的心更顺、气更畅,更加积极主动的维护良好生活环境,外在的道德文明程度得以显著提升。

3.贴心服务,为“和谐育德”构建温馨家园。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与辖区益高健身、中国银行、统一银座超市等八大类42家服务性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做到在10分钟之内解决家政服务、子女托管、老年陪医陪护、居民应急等需求。特别是以七彩阳光托老所为依托,开办了新颖特色老年饭桌,给空巢老人送餐上门或上门烹饪,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便捷的服务。这些贴心的生活服务构建了温馨怡居的社区大家庭,推动了社区文明和谐风尚的形成,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奉献社区的内在责任感和道德感。

四、创新社区社工模式,着力实施“心理育德”工程

街道坚持以“促进专业发展,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以“您的需要,我的行动”为服务理念,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充分发挥专业社工优势,扎实开展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解惑、心理疏导等工作,在潜移默化、循循善诱中进行道德引领,在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中进行道德熏陶,着力实施“心理育德”工程。

1.坚持专业引领,为心理育德科学合理定位。街道坚持用专业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开展心理育德工程。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成立了“中国社区的发展模式:一个行动研究”为课题的项目组,严格按照专业要求,充分挖掘和调动社区资源,设置了社区娱乐活动、老年人服务及成人教育3处社会工作岗,建立了工作资源支持网络。同时,街道聘请了山东大学张洪英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举办多次专题讲座,对街道干部、社工、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并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技术要求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确保了“心理育德”工程的专业化、科学化。

2.发挥社工作用,为心理育德给予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专业社工作用,招聘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专职负责。他们从专注、倾听、表情等细节运用入手,指导社区社工如何接案,如何与案主交流。在此基础上,专业社工从社区居民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有共建和谐、文明社区的道德诉求出发,通过举办训练班、开展小组活动、社会调查等途径培养社区领袖,使工作更加贴近居民,更能吸引居民,有效提高了居民自我疏导、自我提升、自我注重道德修养的意识和能力。

3.运用专业方法,为心理育德提供技术支撑。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主要针对老年人及青少年开展个案和小组、社区工作。在个案工作中,社工主动到社区中了解、寻找需要帮助的对象,通过“外展”形式服务潜在需求对象。如社区中的某年轻人,一度因工作原因自卑,社工主动找到他,采用“优势视角”法,重塑他积极向上、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使他很快走出了低谷。在小组、社区工作中,运用“新建—跟进—成熟—放手”的四步跟进法,着力开展“社区才艺选拔”、“亲子沟通”等特色活动,设置专业特色环节,实践平等、尊重、接纳等理念,使这些活动成为心理育德的愿望表达器、心灵传声筒。

五、创新社区教育模式,着力实施“教育育德”工程

近年来,街道把社区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居民知识水平、培育居民科学理念、塑造居民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力开展“教育育德”工程。

1.加强组织领导,为教育育德健全管理体制。街道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工作,小组成员明确工作分工,分管领导靠上抓,负责科室具体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责任到领导、到科室、到个人;每个社区建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站长的社区教育站,建立起了遍布社区的教育工作网络。同时,着力调动社区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引导激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社区教育,逐步形成了街道领导主抓,驻地单位支持,校居联手共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2.优化整合资源,为教育育德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加大投入。采取“社会筹、单位出、个人拿”的办法,着力加大经费投入。近年来,已为社区教育学校配备桌椅120套,添置了投影仪、滚动屏、空调、电脑等一系列教学器材和设施。二是建立队伍。组建了由街道专职干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设立了由3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社区教育教师资源库,较好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专业化的教育需求。三是多方联动。通过校居联手等方式,协调土屋小学、舜文中学,开放了活动场地,增设了科普工作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排练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

3.培育特色品牌,为教育育德搭建长效载体。一是在读报阅览中凝聚道德共识。2008年1月,由社区自主筹资组稿、排版印刷的社区报——《舜城生活》,正式刊发。目前,已发至27期,每期印刷达5000余份,定期送到社区家庭中。该报刊发的稿件关注社区事、关心社区人,倡导文明新风,凝聚道德共识,使居民在休闲阅读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二是在寓教于乐中塑造道德情操。开设“七彩阳光”大课堂,针对孩子的不同教育需求设立“红色—爷爷奶奶讲故事”、“橙色—家长教育”、“黄色—陶艺制作”、“绿色—科学上网”、“青色—书画艺术”、“蓝色—快乐英语”、“紫色—经典诵读”等七类课堂,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塑造孩子的道德情操,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怀,托起明天的道德之光,受到了中关工委副主任刘长琨的充分肯定。三是在科普教育中培育科学精神。开设科学理财大讲堂,成为全国首家理财进社区的大课堂,向社区居民宣传金融知识,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学会科学理财、抵御金融风险,在务实的科普教育中培育居民的科学精神。(作者系市中区舜耕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 孔祥敏)

book=168,ebook=168

D267.7

:A

:1672-6359(2010)04-0113-03

猜你喜欢

育德社工着力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青春社工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着力打造智能石化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