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公安边防部队预算执行审计问题

2010-08-15吕海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监督管理

●吕海峰

(广州边防指挥学校,广东广州 510663)

预算执行审计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审计,是预算审计的主要项目之一。充分认识、深入研究和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对于保证预算的落实,圆满完成预算安排的各项任务,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

(一)预算执行审计是预算审计的关键

预算审计包括预算编制审计、预算调整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预算执行结果审计。预算编制审计和预算调整审计是预算审计的起点和基础,预算执行审计是预算审计的关键环节。前者是监督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后者是监督预算的合法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通过审计监督的手段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和可行,对于强化预算调控是十分重要的。预算方案再好,若缺乏执行力度,充其量不过是一纸空文。预算执行审计正是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以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如果仅重视预算编制和调整审计,而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就会导致整个预算审计工作出现断层,预算执行结果审计也就无所作为,预算审计必然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二)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是强化预算管理的需要

当前,在部队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预算编制水平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预算执行控制不严、监督考评不力、执行奖惩不分明,从而使预算约束软化,预算指标失去“刚性”。一是不按经费实际收支和事业任务需要来编制,而是闭门造车,片面地套标准、卡比例,人为地拼凑数字,把预算控制在上级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造成预算与需求脱节。二是不切合部队实际或临时动议增加项目,执行中不对照预算,使预算形同虚设。三是在预算执行中不问经费使用效益,经费转化为实物后控制不力。有些单位把经费指标下达了就完事,对经费开支范围和使用效益很少过问。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严重削弱了预算的法规性。要从根本上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除加强预算立法、强化预算意识等内部控制机制外,加强预算执行审计,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是当前预算管理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是严肃财经法规的必然

近年来,不论从审计调查的情况,还是财务活动检查的结果来看,违法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且损害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干扰了正常的军事经济秩序和部队建设。预算经费是军费的主体,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经济违法违纪问题是从物资管理、预算外经费或生产经营口子上发生的,但在预算开支中发生的问题亦不占少数,况且预算管理本身就包括对预算外经费收支、生产收益和库存物资的管理。因此,在强化财务监督的同时,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确保预算开支的合法性,不仅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更是严肃财经法纪的需要,对促进部队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算执行审计应围绕三个监督开展工作

(一)从检查预算初期执行入手,抓好事前监督

首先,各级要牢固树立预算的法规意识,把年度预算管理作为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题,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的财经标准制度,定期了解经费开支情况,具体分析经费管理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次,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一经审计后,审计意见是否落实,预算执行是否按计划进行,这是预算执行审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事前监督要解决的问题。抓好事前监督,一要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看该压的是否压下来,该加的是否加上去;二要监督预算收入,看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生产经营收益和库存折款是否落到实处;三要监督经费分配,看各项经费(含生活费)的分配是否和预算相一致,有无改变投向和投量的问题;四要监督经费拨款,看经费拨(借)款是否按照预算有计划地实施,有无超预算拨(借)款,有无挤占、挪用问题,特别是重点项目的拨款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五要监督预留经费的再分配,看预留机动经费的再分配是否体现预算管理原则,需要是否服从可能,有无突破预算问题;最后,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办法,增强预算制约力度,改进预算审评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加强经费预算审计,促进编报更加完善。同时,要监督预算管理措施的落实,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正常。

(二)从审查经费开支情况入手,抓好事中监督

首先,要通过审查经费报销,监督各项财经制度、规章、规定的执行,维护预算法规的严肃性,主要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审查经费开支内容,看是否符合预算计划,是否符合开支范围;二是审查经费开支标准,看各项经费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全军统一规定,有无擅自提高标准和铺张浪费等问题;三是审查预算开支的金额,了解经费计划执行程度和事业任务完成程度,看有无“花过头钱”、前紧后松或“寅吃卯粮”的问题,有无预算超支的隐患;四是审查经费开支的合法性,看经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现象,有无违法违纪开支。其次,要把预算开支的监督扩延到对经费转化为实物后的管理监督。一是监督物资的计价挂账管理;二是监督物资出入库的管理;三是监督重大项目物资分配和调拨;四是监督物资的盈余和报损管理;五是监督物资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的落实。

(三)从分析总结执行程度入手,抓好事后监督

监督经费使用效益、保障效果和事业成果,进而促进预算管理的落实,是事后监督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善于借鉴和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分析预算支出的运行过程,通常可采取以下四种分析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横向对比;二是分类分析法,对预算收入、经费支出、主要问题、内控制度等情况进行区别分析;三是因素分析法,检查影响预算顺利执行的主要症结;四是效益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检查经费使用效果和事业任务完成程度,考察预算执行程度,发现影响收支平衡的因素。其次,要根据分析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加工制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准影响预算执行的主要问题。最后,要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预算执行审计中应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抓住重点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实际工作中要把经费安排的重点项目和那些影响经费收支宏观平衡的系列因素作为重点,通过对重点的解剖,发现带普遍性的问题,监督纠正和解决。在抓住重点的同时不能忽视一般,因为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相对而言的,只有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兼顾一般,才能把整个预算收支控制在审计监督之中,达到强化监督、促进管理的目的。

(二)处理好审计与落实的关系

预算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如得不到落实,审计监督就会前功尽弃,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审计与落实的关系,在搞好预算执行审计的同时,还必须监督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首先要发挥审计信息反馈的作用,把审计得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分管领导和上级机关,使其掌握动态情况,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另外还要注意监督被审计单位(部门)具体落实审计建议与意见,确保审计效果。

(三)处理好监督与指导的关系

监督是审计的根本职能,所以预算审计的职能也是监督。而指导是服务的范畴,是一种工作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监督来实现,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搞好预算执行审计最根本的是发挥其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但要实现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的,又离不开指导这一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中要把二者有机结合,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指导,也不能以指导代替监督,应该把指导寓于监督之中,在实施监督的前提下,注意做好指导。

[1]郭影.公安审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88-192.

[2]刘剑萍.公安现役部队财务管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121-141.

[3]公安边防部队后勤业务规章[S].2009:3-8.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监督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