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0-08-15张洁云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张洁云

(中共通州区委党校 教育科,江苏 南通 226300)

论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张洁云

(中共通州区委党校 教育科,江苏 南通 226300)

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首先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要准确把握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加强资金配套,强化政策引导;整合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性;基本原则;构建对策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的成立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实践层面:今年初,建成农家书屋24万个;去年底,1444座博物馆免费开放;前4年,文化事业费年增25%;10年后,实现农村广电户户通。但这离“普惠型”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和东西部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依然未能彻底改变,尤其是农村基层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很多时候还显“单调”。可见,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切实提高对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1、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事实上,也只有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2、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改善文化民生的必由之路。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要求改善文化民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尽快地改善文化民生呢?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质量不够高,公益文化机构活力不足,城乡和地区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还比较大。只有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民生的改善。

3、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质是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方面的落实和体现。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它的合理性:这种制度安排以保护居民文化权利为宗旨,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问题,很好地体现社会正义在文化制度公平方面的落实。在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广大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实现,而且使广大居民体验到社会的公平度、公平感,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所以说,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

二、准确把握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使文化活动形式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相适应,与群众的接受能力相适应。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开展群众性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

2、政府主导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维护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切实转变职能。为此,要通过把握导向、完善规划、改进调控、加大投入、加强监督等措施,切实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设施网络、经费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方向正确、进展有序,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公益服务的原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与市场化文化服务最本质的区别,主要通过政府提供文化服务资源无偿地为社会公众服务而实现。我国公益性文化服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纯粹免费,即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阅览服务,博物馆和公共橱窗的陈列展览服务,群众性文艺演出的观赏服务等。另一种是收取低成本费用,不以赢利为目的,用于设施维护或控制参与人数等,如艺术培训、文化遗址门票等。

4、公平正义的原则。每个公民在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服务时,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具体来讲,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做到:一是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应当是无差别的。服务和产品内容必须积极健康,能够体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和共同价值准则,并符合社会全体的共同、根本和长远的利益。二是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说服务必须惠及全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身份,即无论是城市、中心发达地区的居民,还是农村、边远落后地区的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有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

5、改革创新的原则。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6、突出重点的原则。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统一部署,也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近期,要从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维护生活困难群众、进城就业务工人员、农村居民文化权益等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入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成果。

7、多方参与的原则。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各界捐赠文化事业建设的文化经济政策,拓宽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途径,努力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新格局。

三、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

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提升群众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作。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资金配套,强化政策引导。(1)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一是要制定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和扶持政策,切实做到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逐年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基层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下乡、农村文化队伍培训、农民自办文化和各类先进典型的奖励等。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式。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可以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助资、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要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扶持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发挥公共财政在消除城乡、区域文化建设差距中的积极作用。(2)鼓励文化单位自筹部分资金。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采取“以文养文、以文补文、以文促文”的方式,利用文化经营收入补助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经费的不足,形成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3)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一是要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公益性文化领域,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的公益性文化的发展。二是要努力完善公益捐赠政策,认真落实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捐赠的经济政策,对捐助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对协助捐赠的中介机构或中介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和引导机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文化项目,在融资、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同时,采取灵活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社会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2、整合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有了人才就有了生命力和活力,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善组织、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打造文化精品工程,更需一专多能的人才。为此,(1)要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目前,专门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要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吸收各类优秀文化人才充实文化队伍。一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文艺专才,充实文艺骨干队伍。二是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应届文艺类大学毕业生在基层服务。三是大力发展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鼓励民间成立各种形式的业余文艺团队,发现和培养一批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作为兼职人员,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和文化义工队伍。四是文化部门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的职能部门举办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五是坚持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并及时提供辅导和帮助,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的骨干,并逐渐帮助他们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坚。六是充分挖掘农村的“草根人才”,通过他们来充分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向群众输送最需要的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2)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的需要,加强文化系统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文化人才的水平;通过以单位支持为主、个人支出为辅的方法,积极鼓励业务人员抓住各种学习机会出去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文化服务人员要多下基层辅导和调研,从民间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不断总结和提高。二是强化对业余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班,为基层和农村培养适用的相关人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要对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要把培训出来的优秀学员充实到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为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进,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3)要明确奖励措施,激发文化人才从业的积极性。对在文化精品生产上有重大建树的个人,除政治上进行表彰外,经济上实行重奖,从而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升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

3、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1)全面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要求各相关部门进行公共文化资源的普查登记,并进行归类和整合,形成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成“文化信息交流、文化设施分布、文化人才队伍、文化产品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服务评估、文化理论研究、文化政策指引”等“八大平台”,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享。(2)全方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可采取编印公共文化服务地图、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站等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只要一册在手或者通过网络点击,就能掌握公共文化建设的情况,了解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知晓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联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监督。(3)全时段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要广泛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文化服务;可以开通电子图书馆方便人民群众随时阅读;可采取“通借通还”和设立流动图书馆、设立街头还书箱等多种方式,方便人民群众借阅图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4)大力发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创作,广泛参与,提倡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做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5)立足地方,挖掘特色,创新发展,力出精品。要加大力量开发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引导市场消费热点,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大众的高层次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刘建文

G120

A

1671-2994(2010)06-0038-03

2010-10-19

张洁云(1978- ),女,江苏南通人,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与文化理论。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