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08-15臧凯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132013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0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思想

臧凯 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132013

邸爽 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伦理法学教研室

高校辅导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臧凯 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132013

邸爽 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伦理法学教研室

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易导致厌烦心理,社会期待过高易导致焦虑心理,个人发展受局限易产生困惑心理,被认可程度低而产生挫败心理。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自身心理调节、采取合理激励机制和培养正确自我认同等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辅导员在高校育人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曾经从事过辅导员工作,根据自身经验认识到辅导员的身心状况不仅影响到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状态,而且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重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辅导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都是通过辅导员来传达和执行的,辅导员经常是一天24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常常辛勤劳动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工作成绩又不具有即时性,很难让领导看到成效,因而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1],使得辅导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厌烦心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任教师,应该致力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兼顾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2]。高校辅导员既要抓学生党组织建设、配合共青团工作、加强学生班集体建设和学生骨干培养,又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调查分析,搞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思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还要抓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参加各种例行会议和学习培训,迎接频繁的院系比赛、评比、阶段性工作考核。此外常常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3]。繁重的工作任务常常使辅导员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琐碎的工作内容又使得辅导员长时间处于紧张忙碌的状态,进而产生厌烦心理。

此外,现实生活中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大部分是超负荷的。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目前各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上普遍达不到这个比例。辅导员所带人数多,或者所带班级多,都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增加,工作量增加,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出现厌烦心理。

1.2 对辅导员期望过高导致焦虑心理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新型工作机制,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肩负起以德育人和以法律人的双重职能,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又是管理育人的管理者[4]。作为教育者,他们必须博学多才,成为大学生成才路上的良师益友,并为学生指明方向;作为管理者,他们必须严于律己,成为校规校纪的践行者,必须想学生之所想,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学识、较强的工作能力[5]。社会期待辅导员是一名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朋友等。所有的角色都由辅导员一人承担,这就使得辅导员自我角色定位不确定,很难从这些角色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好地完成所有角色,因此,辅导员的焦虑心理也就产生了。

1.3 个人发展的局限导致困惑心理

高校辅导员虽属于大学生管理干部一员和学校专业老师的一员,但高校历来以教育教学为主,各项优惠政策都向教学倾斜,没有专职担任教学任务的高校辅导员不论在管理岗位上还是专业老师岗位都处于学校的最下方,属于不被重视的一类人,在高校的社会地位较低,且待遇较差[6]。这就使得辅导员情绪压抑。另外,随着高校职能部门和大学生们对辅导员要求地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很少有在职培训的机会,工作成绩也得不到即时的认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学生事务上,使得自身处于无教学、无科研、无职称、无职务的困境,这必然会对自身价值和出路产生困惑心理。

1.4 被认可程度低产生挫败心理

大多数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辅导员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期待着美好愿望的实现。他们很希望学生理解他们,社会尊重他们,学校重视他们,最少是能在精神上得到认可。但辅导员工作的成功概率难以确定,见效周期长,成果无形化,在当前又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和尊重,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不高,自我效能感偏低[7]。

此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生理、年龄、社会阅历等很多方面的差距,导致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出现辅导员本身期望过高而学生评价偏低的情况,造成一些辅导员觉得自己难以走进学生心理,产生挫败心理。

2 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鉴于辅导员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维护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成长。

2.1 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高校要按照教育部规定配备足够的辅导员,合理地确定师生比,让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处理学生事务;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划定工作范围,强化工作职责,分清工作主次[2]。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辅导员则可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吸收新的知识。

2.2 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调节

一是进行自我调节。辅导员可采用放松训练、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情绪升华等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宣泄,也可以通过正当的消遣娱乐、旅游、体育运动和音乐欣赏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

二是帮助辅导员提升职业心理素质。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身心状况检查和心理素质测验,及时了解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咨询热线,举办辅导员专项心理沙龙,定期清除他们在做学生工作中遗留的“心理垃圾”,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困惑,逐步增强职业心理素质[8]。

2.3 采取合理的辅导员激励机制

高校应通过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辅导员更好地成长和发展。适当的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给予必要的工作补贴;及时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辅导员到领导岗位或设立相关级别的非领导职务,在职称评审条件和要求上给予一定的照顾[5]。学校应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正确评价辅导员的劳动价值,提高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为辅导员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9]。

2.4 培养辅导员的自我认同

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就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会肯定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同时,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避免因期望过高而产生心理落差。

总之,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断,这意味着高校辅导员必然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也势必会体验到更多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除学校、社会要为辅导员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外,辅导员自身也要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职业压力,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缓解压力,焕发工作热情,认真履行职责,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10]。

[1]陈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1):71-73;

[2]李小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师德师资.2009(8):10-11;

[3]赵娟,邹霞.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5):120-122;

[4]王树荫.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3;

[5]梅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73-475;

[6]张瑜玲.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J].长沙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145-147;

[7]李敏,刘利才,王伟伟,刘巧丽.高校辅导员心理困惑成因及干预研究[J].天府新论.2009,6:314-318;

[8]张玉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问题[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7(4):124-126;

[9]谢继存.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困惑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5):53-55;

[10]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J].科技与教育.2007,3:86-88;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145

臧凯(1980—),女(汉族),讲师,硕士,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

辅导员;心理问题;对策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