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党员培养的朋辈模式研究
——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
2010-08-15许占鲁
许占鲁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学系,浙江杭州310012)
独立学院党员培养的朋辈模式研究
——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
许占鲁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学系,浙江杭州310012)
当今,大学生群体个性张扬,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开展。钱江学院的实践证明,朋辈教育理念能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将朋辈理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能够在党员“以老带新”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老党员自身也能在培养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内省、提高。“朋辈教育”模式将成为独立学院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抓手。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朋辈模式;自主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从2007年开始在个别系试行了朋辈教育制度。3年来,朋辈教育制度在常规、团学、党建、就业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尤其是以朋辈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此为例,略析独立学院党员培养发展中的问题,尝试以朋辈模式解决问题,力求不断完善朋辈教育制度,让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一、独立学院党员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发展学生党员的主体机构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学生党员的要求。
(2)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强,但发展党员时偏向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3)独立学院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
(4)独立学院学生党性锻炼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偏少,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不强,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1]。
(5)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长期性、连续性教育和培养。
二、独立学院党员培养朋辈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党建朋辈模式概述
朋辈教育的原义(peereducation)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运用于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安全性行为教育领域,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党建的朋辈模式就是将学生党员作为党建活动的主体,他们既是党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也是党员培养发展的参与者,在党员培养发展上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独立学院党员培养朋辈模式的适用
1.设立成长伙伴制度,引导大一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钱江学院为每一个新生寝室安排一名经系里挑选出来的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表现突出、生活作风正派、思想积极进取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通过课余时间的寝室谈话,定期的课外主题活动等,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大一学生入学后对党的认识比较浅显,需要进行入党引导,而集体讲座收效有限。每个寝室的成长伙伴都是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经过成长伙伴的引导,新生对于入党申请书、入党动机、入党程序、文书书写格式等入党前最为关心和迷茫的问题都得到解答。大一各班级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较上几个年级同期人数增加较多,同学们充分肯定该活动对他们大学学习、生活、工作的帮助。如今学院党员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党员比例从原先的不足8%到现在的超过20%。同时,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也达到了95%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比例在40%以上。
2.运用“接近式”朋辈小组工作模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在党建工作中,应用“接近式”朋辈小组工作模式,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1~2名学生党员带5~8名入党积极分子或10~12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党建活动。通过举办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交流会、新生入党知识介绍会、优秀党章学习小组评选等活动,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向优秀学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亲党爱党,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做一名优秀且有责任感的共产党员。
同时,为每个班级都安排了朋辈学生党员。党员通过与所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谈话,逐步逐个进行考察,对特别优秀、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以进行推荐,待列为发展对象,对其进一步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朋辈教育进党建活动,通过正式党员带动预备党员,党员带动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将党员学生分到各班级、各学生团体中,由各个党员分工合作,完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该活动不再局限于老师层面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通过学生之间的接触、沟通、谈话,更全面地记录入党积极分子的生活真实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培养和发展,有效地避免了条件未成熟而发展的情况。
3.搭建朋辈党建中心,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学生入党后往往自我要求降低,榜样的作用不明显,为此系里成立了朋辈党建中心。中心设办公室、组织部、基础实践部、党务监督部、新闻宣传部等一整套组织机构。在辅导员老师指导下,全部由学生党员担任职务。比如,办公室负责党建统筹工作,党建材料的整理汇总,党员信息的更新,开会时间地点的通知工作;组织部负责入党积极分子与考察人的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材料的整理,党课的组织进行,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建材料的整理,党费的收缴,党建库信息核对、修改;基础实践部负责每学期党建活动的组织进行;党务监督部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考核,民主生活会的组织等;新闻宣传部负责党建活动的相关宣传报道,支部活动总结与评比材料的汇总等。所有的部门都由学生党员负责,学生党员既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人,也是党建活动组织的主体,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学生党员的梯队更加合理,学生党员的发展更加顺利。朋辈党建中心的搭建,让学生入党后有为同学服务的平台,入党后也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党员的能力,树立了党组织的形象。
党建活动中心坚持“把握基础、重点培养、提高修养”的原则,“讲座式、交流式、实践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地以党员作为引导者,组织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进行精神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党建活动中心还开展党员的自我教育等活动,提高党员自身的素质。目前,我院朋辈党建中心已组织了20余个工作小组,在主管党建的老师指导下,在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更大范围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种在具有相同背景及年龄相仿的学生间通过榜样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培养学生,俨然成为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载体[2]。
三、独立学院党员培养朋辈模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管理者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党员培养与教育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党员培养管理模式中,“他律”总是处于绝对地位,党员处于被动地位。党员的主体作用被限制,导致大学里的党员培养管理工作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而党员朋辈模式,通过党员培养过程中自我管理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党员的“自主”、“自律”能力,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构建了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党员搭建了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
(二)使党员认识到自我管理与教育的重要性,吸引党员积极参与其中
朋辈理念与独立学院党员培养的结合,为党员提供了更多的自我管理与教育的途径,使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到自我管理与教育中。由于自我管理与教育是党员共同参与,对于党员个体来说,参与管理与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有机会发挥,都能充分释放出来。在自我管理与教育中,党员的个性发展不受压抑,有充分的机会认识和把握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
(三)促进高校党员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校的党员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党员培养质量的提高。朋辈教育模式是对党员积极性的发挥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思索的新尝试。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信息的传递者和接收者经历相似并关心的事情相同,面临共同的问题,接收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导致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与此同时,朋辈党员培养模式提高了教育效度,进而促进高校党员培养质量的提高。
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组织机构里,使机构顺利运作的主体是学生,受益的最大主体亦是学生。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各项事宜由学生做主和实施,学生党员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明白了何为责任、何为失败、何为成功、何为进步,让他们在工作中逐步成长起来。对于那些受益的学生来说,来自于同学、朋友、老师的关怀,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四、完善独立学院党员培养朋辈模式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朋辈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要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朋辈学生党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也要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表现,特别要注意工作能力的提高。目前很多党员中存在着学习方面表现突出,工作能力表现一般,或者工作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不够突出等状况。提高朋辈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常开展组织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探讨时事新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情操;第二,通过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开展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多向表现较好的学生学习;第三,通过朋辈教育党建中心,让学生成为党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二)不断完善朋辈教育党建模式的组织制度
朋辈模式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党员培养和发展方面使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更加顺利,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学生朋辈党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组织协调、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偏差,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让这项制度持续发展下去,发挥更大的功效。
[1] 张平.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桥,2009(5):20.
[2] 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91-92.
[责任编辑] 李志强
G648.7
A
1673-5935(2010)04-0051-03
2010-10-11
杭州师范大学党建研究项目(2009-2010)
许占鲁(1981-),女,河北衡水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行政法、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