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复营销在中国
2010-08-15文丙丁
文 丙 丁
直复营销在中国
文 丙 丁
风靡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直复营销,孕育出无数世界级大企业,投入小、风险小、灵活性高、可控性高的特点让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近10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前仆后继,花样百出地运用直复营销,有的死在沙滩上,有的则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企业。生死之间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中国企业该如何运用这一营销法宝?
一.西方直复营销的辉煌历史
提到直复营销,立即会想到大名鼎鼎的DELL。DELL在PC业界的传奇,就是直复营销商业模式孕育孵化成功的。
在西方国家,直复营销早在上个世纪初就被前沿企业家利用邮政、电信等网络成功实践。直复营销源于英文词汇Direct Marketing,即“直接回应的营销”,是一种根据目标消费群数据,向最适合企业产品市场定位的人群进行营销的方式。直复营销最重要的内容,是其针对个体的单独沟通,包括针对个体的广告与销售的结合、客户服务的特征、强调针对性的目标市场,以及产生顾客立即回复信息的能力。
二.直复营销来到中国后发生了什么
近10年来,直复营销伴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逐渐被国内企业家采用,不少先行者只身涉险。时至今日,已经催生出红孩子、凡客诚品、LUMI康魄等众多明星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发挥出不容小觑的力量。
但纵观国内运用直复营销成功的案例,我们发现很难用西方直复营销经典理论照搬照抄来解读,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差别。目前,中国企业运作的直复营销,更具灵活性、杂交性,尤其在项目起步阶段,其营销实战性远远超出技术依赖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模式。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市场与直复营销相匹配的消费环境未足够成熟,大多数企业的直复营销能力也不够专业。因此,直复营销在中国的成功,目前更接近一种渠道形式,而非完整的营销手段,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人群特点:直复手段 大众定位
在国外,直复营销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化。成熟企业对消费人群的细分已经超过50种,其分类指标涵盖了年龄、性别、收入、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对信息的接受时段和接受方式等。企业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甚至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更准确地调动需求,从而产生销售。这就是西方理论中的直复营销,传承西方文化“实验性、可细分”等思维理念,发挥“精确制导”的技术威力。我们看到,国外直复营销企业进入中国本土时,也在竭力复制这种成功手段。这看上去一点也没错,但从实际效果上,几乎每家企业都经历了不菲的投入和漫长的等待阶段。
反观中国直复营销企业,则表现出明显的“另类”。目标对象选择常倾向于大众群体,满足大众需求,如销售衬衫、厨具、保健品、小家电等。即便是面对分众化人群,也尽力突出这一人群普遍适用的产品,如奶粉等。从表现上看,中国直复营销成功者,常常并不突出对消费人群的细分选择,甚至有意分散化。众多企业则直接将目标消费者指向家庭单元,突出“家庭常备”、“常吃常用”、“男女老少皆适用”等特点。这似乎与直复营销理论格格不入,但体现在市场上,众多“另类中国企业”迅速走上良性轨道。
中国市场虽然具有开展直复营销的基础条件,但没有真正达到直复营销的细分消费程度。在中国,直复营销的生存根基,不是为了满足个性化消费,更多则成为了渠道扁平化的手段。
2.模式特点:精准模式 模糊营销
直复营销的精准模式,在中国被不断模糊化操作。企业虽然运用了相对精准的媒介形式,但在产品上,却不过度地细分使用人群,不作过度的功能限制。不管产品的概念和形态多么奇特,最终的功能定位,还是会落在广泛适用上。
精准永远是相对的,直复营销销售问题完全依靠数据分析来解决,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尤其在中国直复营销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设备投入根本达不到高精确的要求。加之市场消费的细分成熟度并不高,在此情形下,选择模糊营销可以弥补分析能力的不足,甚至比选择精准更容易成功些。
3.产品特点:产品种类 多多益善
国内的直复营销企业通过某单一品种获得成功后,就立即增加多个品种。卖保健品的卖起了手表首饰,卖婴儿用品的卖起了日用品。中国直复营销企业总是力图走上大而全的道路,而非专注某一细分人群做深做透。以学院派的眼光来评论,似乎总能够给出批判的观点。但我们看到,众多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悄悄变脸,他们也开始纷纷增加产品系列。
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停留在初级阶段,以满足生活所需的大众需求和满足消费利益的现实需求为主。因此,现阶段的特点是:做广度优于做深度。只要能够解决好配套管理,种类多则多多益善,更易成功。
三.中国企业开展直复营销如何才能避免牺牲
在中国当前市场环境下从事直复营销,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没有充足的经验和技术,那么必须要考虑好以下3个问题,才能抓住直复营销的机遇:如何适应中国现阶段的消费特点;如何应对数据分析手段的不完善;如何实现企业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在此为中国企业家给出3点策略建议:
1.产品策略:需求明确 人群模糊
在初级阶段开展直复营销,选择产品,往往直接决定着项目成败。中国还有大量的空白产品领域未涉及直复营销。选对了产品,为产品制定了正确的定价,就能轻松地获得成功。也有很多企业,花费巨大资金,投资专业设备,但盲目选择产品种类,不合理定价,最终却败得一塌糊涂。
总体来看,中国国情下的直复营销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处于撒网捞鱼阶段,而非钓鱼阶段。只要网足够大、撒的面足够广,网住鱼的机会还是有的。但如果错误估计环境,采用钓鱼思维,自我感觉良好地把直复营销定位于细分市场,有时会限制成功的机率和发展的空间。所以,现阶段中国直复营销企业,最适宜选择“需求明确,人群模糊”的产品。产品在功能上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不必盲目求新求奇,同时产品的适用者要足够广。如果能够选择成为家庭必备用品,则更容易调动消费需求而获得成功。
2.价格策略:高低组合 各司其职
现阶段开展直复营销,如简单定高价位,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营销能力不能支持;定低价位,档次感和利润率则无法保障。企业应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把价格看作销售手段加以运用,而非简单地视之为“产品卖多少钱”。总结此阶段的定价策略是“看上去很便宜,实际上不算贵”,组合策略是“高低组合、各司其职”。
可以对企业产品线进行梳理,将不同档次的产品进行组合,分为3类:
A类为低价产品。概念成熟,价格透明,适用人群最广泛,占据10%以下的份额。通过灵活的低价策略,营造出平台的平价感,并在吸引消费者时发挥核心作用。
B类为平价产品。数目较多,适用人群相对分众,对消费群进行分众化切割吸引,可以为企业保持利润率,塑造稳定的品牌形象。
C类为高端产品。概念新、价位高、档次感强,以挖掘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提升品牌的整体档次感和企业利润率。
通过高中低3档类型的不同组合,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启动和良性运营提供有利支撑和保障。
3.销售策略:多种组合 扩大需求
要实现直复营销项目的稳健发展,关键在于吸引会员并不断挖掘消费能力。因此,应采取组合性的销售策略,通过丰富的促销形式,迅速调动个体消费热情,提升单次消费金额,为企业创造丰厚利润。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产品套装:直接以3~5个同类产品作为组合销售对象,标示组合价格,显示购买套装所得到的实惠。或者以多个不同产品进行功能组合和人群组合,如厨房系统4件套、卧室系统3件套、家庭眼镜套餐等组合形式,以提升单笔购买额。
B. 特殊价格:单次或累计购买产品达一定数量,即享受某一特定产品的特惠价格等。
C.此外,还有节日价、心跳价、销量排行、会员积分、会员转介奖励等多种多样促销形式和表现手段,如果加以灵活运用,则不仅有利于吸纳会员,更能对会员体系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中国企业不能错过直复营销的机遇
在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环境下,众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直复营销无论作为战略或战术加以运用,都对中国企业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
1.生产型企业可以把直复营销作为重点战略考虑
生产型企业具有开展直复营销的先天优势:厂家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提供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能够提供种类和规格齐全的众多产品供选择;能够自主控制生产和仓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以上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生产型企业的直复营销道路将非常宽广。
2.成熟企业可以把直复营销作为战术运用
成熟企业有成熟的渠道、成熟的运营方式,但应认识到直复营销是发展的趋势之一,要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可以把直复营销作为战术先行导入,渗透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促进销售,再不断挖掘其战略价值。
在运营中,直复营销可以作为测试手段、传播手段和巩固手段来运用。在重大市场方案制定前,运用直复营销进行检测,可以避免许多方案的失败。有了依托直复营销建立的会员体系,将更好地促进消费者的长久维护与良性循环,不断挖掘消费潜力。
(作者为上海丙丁策划设计机构成员,眼镜行业资深策划与设计,擅长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平面设计。欢迎交流,联系电话13761818280,E-MAIL:SHBINGD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