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布线系统问与答
2010-08-15本刊编辑整理
文|本刊编辑整理
机房要真正实现无人值守、管理方便、网络安全,智能布线系统需要做到哪些内容?并且这项技术在未来多少年内才能普及到一般中小型企业(现在一般非IT的中国企业,布线基本上都是手工,常规的)?
吴健:首先澄清几点:
(1)智能布线是基于传统布线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不要跳线或自动跳线,跳线仍然需要,并需要人工操作;不同的是后期管理能力,比如跳线的连接关系,手工操作的全程记录,跳线连接两端连接点的追踪查找,自动和实时的文档记录。
(2)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使用智能布线,也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其采用智能布线比传统布线费用相差不大。
(3)就目前的几种智能布线技术来看,主要关注还是配线架的电子化和跳线区的管理,其他部分(水平链路、面板模块、工作区跳线)仍然是传统的方式, 原因是跳线部分是最容易变动的,所以最应电子化管理。
第一次听说布线可以智能化,智能化是基于硬件实现还是基于软件实现?或者是软硬结合?
吴健:(1)纯软件化的布线管理软件早已有之,并广泛应用,这里是指软硬结合的。当然此时的软件功能已经有了大大提升,因为可以和硬件同步。
(2)对于下面这些术语:智能化布线系统、电子配线架、智能布线、智能基础设施管理、智能配线架,基本都是指软硬兼施的。
陈宇通: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智能化布线都是硬件加软件的集成平台,与传统布线系统在硬件上的区别是在设备间或电信间的配线架端口上加入了检测机制,通过外加链路检测或端口开关检测等技术,将端口连接状态信息通过专有设备收集后经TCP/IP网络传输至服务器上安装的管理软件,此软件一般支持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可以获取更多的网络硬件信息(如MAC地址、IP地址、主机名等),在以上软硬件协同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新一代的IT设施智能管理。
布线系统更加智能化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支出?
吴健:简单的说是的。初期产品采购成本要增加,但增加多少跟项目设计有关。复杂的说不是的。因为布线不是施工完就没事,从整个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看,后期维护和管理也需要人员和成本,而对网络来讲,最关键的是可靠稳定,快速故障恢复,准备的文档备案,流程化的管理,这些是可以算出投资回报率的。
我们公司原来布线不是很正规,后期又加了很多,现在看起来非常乱。现在有什么好的办法重新整理,又不会因碰到以前的线导致网络不通?
吴健:这是布线管理问题,做好布线管理涉及的问题很多:机架机柜的选择;管理跳线使用的水平和垂直理线器的部署;标识命名设计和规范;连接记录和文档备案。你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主要是空间和理线附件部署缺乏考虑。从实践角度我给两个建议:一是采用较宽机柜,使用垂直理线器。二是尽量使用开放式机架,而不是机柜。当然如果你能使用电子配线架,即使很乱,也可以找到跳线的连接关系,并自动建立文档备案。
如何实行智能化?我感觉线就是线,交换机就是交换机,路由器就是路由器,智能布线从何而来?智能化的方案相比传统的方案优势体现在哪里?能比传统的布线寿命长多少?
王为:智能化布线首先是通过软件把布线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尤其是其中的跳线部分进行实时监测。软件同时也对交换机和终端等设备通过snmp进行识别并纳入管理范畴。最后通过软件界面显示相关设备,并知道其实时的变化,这是任何网管软件做不到的。智能布线只是在布线基础上加载了管理,并不是延长布线寿命。
要实现智能布线,要增加哪些硬件和软件,它们是由哪些厂家生产的?能否提供产品的介绍链接,不然大家对这个概念都不太清楚。
吴健:现在提供智能布线的厂家很多,以国外厂商为主。每一家使用技术和产品特点不太一样。他们的共同点是:
(1)在管理区采用电子配线架,而不是普通配线架。
(2)增加连接电子配线架的管理器,数量和类型,各厂家不一样。
(3)购买软件,软件可能以功能收费,也可能以管理的点数来收费。各厂商卖软件的方式不同。
下面链接是康普的ipatch产品资料:
http://www.commscope.com/systimax/chn/support_document/brochure/1218822_17965.html
许楠:布线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分别购买,只需要选择相应的管理系统就可以,比如安普的AMPTRAC、康普的iPatch、西蒙的MapIT G2、瑞特的PatchView、Molex的MIIM。各个厂商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在实现的功能上大致类似,但系统产品相互之间基本无法兼容。
下面的链接是安普AMPTRAC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视频介绍:
http://www.ampnetconnect.com.cn/Proseminar/file/200921083034406AMPTRAC%20 Final@.wmv
王为: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软硬件配置,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以下是RIT相应的产品介绍。http://www.rittech.com/CategoryID=729
何为智能,有何好处?
吴健:何为智能?
(1)手工的记录变为自动的记录。
(2)远程能做的,不需要本地来做。
(3)分散的数据,变为集中的数据。
(4)无法采集的物理层位置信息,变为可以感触的线缆位置信息。
有何好处?
(1)查找跳线连接关系快,故障诊断快。
(2)让布线和网络更安全,现场的故障可以报警,可以记录。
(3)让管理员更省心,减少大量文档的建立和更新。
我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大楼的布线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内的4.7进线间的。我们通常在设计过程中理解为这个进线间就是室外光缆或电缆进入室内之后要转为室内光缆或电缆,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当中,很多工程商把运营商的进户线直接敷设进中心机房,没有转为室内缆,请问这样做合理吗?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数据中心的布线的。我们最近遇到这样的客户需求:不采用列头柜的方式,每三台设备机柜配两台48口接入交换机,不需要配线架连接,直接用跳线把接入交换机和服务器或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即可。请问这样做是否可以,是否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和TIA 942标准?数据中心的布线设计是否一定要设计为交叉连接?
王为:第一个问题,如果室外进线和中心机房的距离很短,或者干脆就在一个房间内,也没必要苛求转换,使用起来也不见得方便。
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样的客户我也遇到过,如果客户由于空间过于紧张而一定要采用这种方法,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以后的管理难度会比较大。数据中心的布线,最好采用交叉连接方式,这已经在很多实践中得到证实。
吴健:第一问题,其实是一个防火的问题,室外线缆一般都不防火,易燃,所以不能用于室内。如果是充油型的室外光缆,不可以长距离垂直布放。所以要求室外缆要尽快转为室内型光缆。如果室外缆进入室内不超过15m,问题不大。
第二问题,是关于单端和双端的设计问题。两种方式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
对于中小企业,智能化布线应当如何实现?一般情况下需要哪些设备?因为既要考虑智能化布线的高效性,又要考虑公司的实际成本输出。
吴健:(1)首先需要清楚的是,目前的布线智能化主要集中在综合布线六个或七个子系统中的管理子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并无变化。
(2)在管理子系统中,最主要的组件是配线架和跳线,所以设计的成本主要是电子配线架及上层管理设备的成本。这一点,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没有什么设计思路上的不同,只有规模或点数的不同。所以,仍然需要购买电子配线架、管理器,只是数量根据项目设计来定。
(3)软件是必要的成本,大多数以管理点来决定价格。
(4)从成本效益来看,管理点数量在2000点以上,作用会更明显。
智能布线和综合布线相比,优势是什么?
吴健:智能布线是综合布线中一部分工作的电子化,不是全部,不是取代关系。主要集中在跳线管理中的跟踪记录。当然目前智能布线的一个趋势是加强软件的功能,比如加入网络管理的能力。因为布线与设备连接关系,还要对交换机加强了解。
目前综合布线的大体情况如何?智能综合布线的适用性如何?
吴健:目前综合布线的大体情况是:新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的布线市场越来越热门,布线管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智能布线的适用对象通常有三个共性:信息点多、网络安全和稳定对业务至关重要、IT的管理流程中对物理层的了解。
我们单位是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网点数量上万,所以不能满接,一个交换机有多个VLAN,所以交换机的跳线很乱,这一直困扰着我们。
另外短跳线(30cm)会不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影响?我常听说短跳线会产生串扰,但有人说不会对网络产生影响。
吴健:你的第一个困扰正是智能布线要解决的。或者说,正是根据VLAN的管理,需要跳线的不断变更,而需要更好的记录跟踪,甚至需要双端交连的配置,以使记录自动化。
短跳线是个问题,但不能算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Cat.6A不可以,Cat.6勉强可以。短跳线的性能不够稳定,是因为3dB法则的保障,勉强可以用。
智能化是指不用人去管?那要工程师做哪些事?
吴健:智能化不是指不用人去管,这经常让人误解。务虚一点说:智能化仍然需要人,只不过人应该采用“更高级”的方式,采用更好一点的管理方式或管理工具。目前的智能化不是“革命性”的,而是“改善性”的。务实一点说:让你在一团乱麻的跳线中,不至于太头痛。
陈宇通:在成功实施智能化布线系统以后,IT工程师应确保系统报警机制设置合理,跳线变更报警信息及时处理,增补的布线系统信息及时录入,系统日志定期检查。如果能在日常工作中贯彻以上流程,那么现场纠错、翻阅图纸、核对文档的工作量将大大减少。
王为:智能布线系统只是协助人管理,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还是以人为第一位的。有客户希望说,上了智能布线就能不用看到一堆跳线的情况,其实是不可能的。它能帮助你定位跳线更简单,操作更便捷,但跳线还是在那里的。
跳线需不需要绑扎?不绑扎不利于解决美观问题,但是绑扎了,端口更换不好解决。实际应用中,交换机端口与布线配线架端口需要一一对应,是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跳线完毕后就可以绑扎?而更多的情况是初期跳线不多,随着企业发展,跳线会越来越多,整个机柜乱糟糟的,这个如何解决?
吴健:这就是为什么在网络区域和配线区域,更建议采用于开放式机架和双端配置的原因。
(1)用开放式机架有更多的理线空间。
(2)使用交连方案可以将跳线区域集中完成。上述是两个理想的设计情况。说现实一点:如果要捆扎最好采用粘带,可以重复用;适当降低密度,增加理线器。
不知道你们是如何实施智能化的?是用中控设备还是软件,还是两者皆有?还是用机器自行管理?
吴健:两者皆有。
(1)硬件是电子配线架(或者说在普通配线架基础上加电子感应能力)。
(2)电子配线架通过其他扩展总线连接到控制设备。
(3)控制设备通过IP网络连接到软件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
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是优化布线系统?
王为:确切地说是优化布线的管理,协助布线进行管理。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和超大型项目中,通过优化管理,可以做到实时、高效、开放,大大减少管理中的错误的产生。
传统布线系统的管理只能依靠手工对管理记录进行更新,设备和连接的改动状况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反映在管理文档中, 从而造成很多误差的产生。那么,所谓布线智能化对设备连接、端口的改变不需要手动操作?文档自动记录?智能,最终能智能到什么地步?后期的维护,有多少不需要人为操作?
王为:跳线的改变还是需要人工操作,但随后的记录工作是自动的。智能布线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协助人的操作,减少错误率,并不是替代人来操作。
智能化布线系统,是否能利用原有配线架来实施?因为要实现原有布线的升级而非重建网络。
陈宇通:取决于你之前安装的配线架是不是支持智能化升级,如果是的话,可以在日后通过加装智能模块来实现免拆装的升级。
配线架、网络设备、网管软件在布线系统应用中的关系,请专家介绍一下。
王为:概括一点说,管理软件对配线架进行检测,得到链路连接的关系。管理软件也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测,获取snmp信息,再结合链路连接的关系,得出布线的全链路图。任何在其中的跳线连接改变,软件都会实时监测并在数据库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