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眼镜质量分析总报告
2010-08-15孙环宝张尼尼郭琳唐玲玲
孙环宝 张尼尼 郭琳 唐玲玲/文
2009年中国眼镜质量分析总报告
孙环宝 张尼尼 郭琳 唐玲玲/文
2009年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近4亿,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近视眼人数居世界第一,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视发病的高比例、社会对眼健康的重视,都使得作为校正眼屈光不正的重要工具之一的眼镜及其质量持续为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对眼镜产品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实施了生产许可证制度,设定了配镜企业的准入门槛,各地方质检部门对配镜企业获证后的监管和日常监督的频度也大大提高,对眼镜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2009年质量报告
1.1 定配眼镜
近几年来的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结果都表明:定配眼镜的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专业眼镜店的质量稳中有升,抽样合格率连续多年超过90%,产值合格率超过95%;大中型专业眼镜店的抽样合格率明显比小型眼镜店的抽样合格率高;通过对从业人员的素质、采购货品的质量和进货控制、生产加工设备和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各类监督抽查数据都显示眼镜批发市场的配镜质量明显低于专业眼镜店的质量。
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眼镜店的抽样合格率大大高于未获证的眼镜店,地区的大中型眼镜店都已获证,未获证的都是一些小型或个体眼镜店。
在中国的主要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配合格眼镜难的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如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抽样合格率均已超过90%。
2009年,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加大了对验配眼镜的监督抽查力度,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和促进作用。
2009年10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的定配眼镜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上海市11个区的85家验配眼镜企业生产的85组定配眼镜。经抽样检测,其中合格72组,抽样合格率为84.7%,销售额加权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3.1%。抽查眼镜批发市场37家,抽样合格率为78.4%;抽查眼镜专业店48家,抽样合格率为89.6%,专业眼镜店的抽样合格率较眼镜批发市场抽样合格率高11%。
2009年9月、10月,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天津市眼镜验配企业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了50家验配眼镜企业生产的50批次产品,其中49批次产品合格,抽样合格率为98%。
2009年,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重庆市内的主城渝中区、沙坪坝区等9区的验配眼镜企业进行了定期质量监督抽查,本次监督抽查的依据是:C C G F 208.1-2008《定配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和GB 13511-1999《配装眼镜》、GB 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 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本次监督抽查共抽查了437批次,其中合格252批次,抽样合格率为57.7%。2009年监督抽查是按照新批准发布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的要求增加了可见光透射比、紫外透射比等项目,在185不合格批次中,新增检验项目合格率低是造成本次抽查合格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9年第2季度,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浙江省内已获验配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的380家验配眼镜企业进行了省级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92.9%,较2008年的抽样合格率略有上升。2009年,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温州市的40批次验配眼镜质量进行了市级专项抽查,其中合格39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7.5%。
2009年第3季度,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省的配装眼镜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配装眼镜1219组,其中合格1107组,抽样合格率为90.81%。其中南京市配装眼镜抽样合格率仅为84.5%,为近年抽样合格率的最低水平。本次配装眼镜抽样合格率较往年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本次监督抽查执行了CCGF 208.1-2008《定配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不少验配企业不了解新规范中的要求。
但行业的发展很不均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特别是一些县级市、城镇等,还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在这些城市中,无论在加工设备上,还是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眼镜批发市场的功能正在转变,即由原来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以零售为主的经营模式。但在转型的同时,却带来了诸多的质量隐患,主要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质量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普遍使用质差价廉的镜片和眼镜架等,眼镜批发市场是今后几年需要进行重点整治的验光配镜场所。
1.2 老视镜
最近一次老视镜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要追溯到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托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上海、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和广东等7个省、直辖市的眼镜专业批发市场,共抽查了58家生产企业的82组产品,其中合格71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6.6%。
通过对老视镜产品历年的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数据进行分析,老视镜的抽样合格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对于涉及到人眼视力健康的产品而言,不到90%的抽样合格率还是偏低。老视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相对较还是多,主要为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顶焦度项目的不合格,这与老视镜的生产企业多为小型企业有关。在对老视镜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许可证的现场核查中也发现,大部分老视镜生产企业缺乏有效的的管理体系,现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相对较低。通过发放生产许可证、生产条件的实地核查,对生产企业的管理能力、生产设施、人员要求、外部采购、出厂检验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基本要求,对逐步规范老视镜生产企业和提高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老视镜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有待于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眼镜零售企业要加强对老视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验收,同时各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该产品质量的监管。只有通过整个眼镜行业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老视镜产品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老视镜产品的抽样合格率才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消费者才能购买到合格放心的老视镜。
1.3 太阳镜
从2003年开始,太阳镜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始终维持在90%左右。最近一次太阳镜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是2008年第2季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上海、北京、安徽、福建等12个省、直辖市,涉及20个城市的97家眼镜销售企业的150种太阳镜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6.7%。所抽查的产品涉及到102家生产企业,其中98家生产企业的产品全部合格,企业抽样合格率为96.1%;所抽150种太阳镜中有145种合格,抽样合格率为96.7%,产品产值合格率为99.3%。
相对而言,大中型验配眼镜企业经销的太阳镜质量相对较好,而一些小型眼镜店,特别是边远地区眼镜店经营的产品质量就相对较差,这也是抽样合格率始终徘徊在90%左右的原因。此外,眼镜批发市场的抽样合格率较低,销售的太阳镜产品中有不少产品是一些质差价廉的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在抽查中出现的紫外性能等项目不合格的劣质产品都是在眼镜批发市场中发现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应该加大对眼镜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决不能让眼镜批发市场再次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
太阳镜产品在各类监督抽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产品的光透射比、紫外性能和产品标识的不规范。
1.4 眼镜架和眼镜镜片
到目前为止,眼镜镜片和眼镜架产品尚未进行过国家监督抽查,历年来,只有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这两种产品进行过质量监督抽查。
2009年第4季度,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对上海市徐汇、闸北、奉贤3个区,涉及43家眼镜销售企业,其中眼镜专业店18家、眼镜批发专业市场25家的70组眼镜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其中抽查眼镜架40组、光学树脂镜片30组。经抽样检测,有42组样品合格,28组样品不合格,监测总合格率为60%。其中眼镜架合格26组,不合格14组,监测合格率为65.0%;镜片合格16组,不合格14组,监测合格率为53.3%。
2009年第4季度,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浙江省流通领域中的光学树脂镜片进行了省级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40家验配眼镜企业使用的40批次光学树脂镜片(所抽样品的生产企业无一重复),经抽样检测,抽样合格率为82.5%,与2008年的抽样合格率基本持平。
通过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光学树脂镜片的抽查数据进行分析,光学树脂镜片的抽样合格率并不高,也反映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光学树脂镜片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为耐磨性能、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等项目的不合格。特别是在销售低端产品的眼镜批发市场中出现了未加硬的树脂镜片,这类树脂镜片的表面极易磨损,耐磨性能很差,根本不能用于配镜,故这种不良现象必须予以根本杜绝,这类产品也是今后整治的重点。
2 眼镜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充片现象依然存在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许多眼镜店都感觉到现在的生意不好做,不少中小眼镜店为了使每一笔生意都做成,对有些没有备片的定单也接受加工定制,他们所采用的普遍手法就是以度数相近的备片充当所需的镜片。如顾客要求定配一副-3.25DS的近视镜,并要求尽快完成,但店中恰巧没有-3.25DS的备片,但商店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就会用-3.50DS或-3.00DS的近视备片来代替,这种充片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小店、眼镜批发市场的零售店等。在10多年的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中,这种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充片现象已经成了一个屡禁不止的痼疾。
此外,眼镜行业中还存在一种误区,即验光配镜立等可取。片面强调快,势必会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和控制,也直接助长了充片现象的发生。而在先进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验光配镜是一种很细致的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验光配镜工作,单单验光就需要30~60分钟,其中包括了必需的眼视光检查,配镜则通常需要3~7天,而不像目前我国许多零售企业所提倡的立等可取,甚至不少眼镜店打出“10分钟配镜”的招牌,这其实是招揽生意的幌子。
2.2 部分小型眼镜店的加工和管理水平落后
从历年的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中都发现,部分地区的加工制作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边远城市和城镇中规模较小的眼镜店,由于生意清淡,加工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为降低成本多半采用比较简易落后的加工设备或手工加工制作,制作出的眼镜质量很难符合GB13511《配装眼镜》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同时,这类眼镜店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也很落后,他们往往只知道将镜片割装到镜架上,而根本不知道眼镜的制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特殊性工种,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很难适应在眼镜行业从事装配工作。另一方面,在为数众多的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的从业人员实在太少,这也是为什么眼镜行业不能有很大提高的症结所在。
2.3 对最终产品的检验工作不够重视
不少眼镜店对产品的交货验收的检验工作不够重视,一是在管理上没有要求对交付的每一副定配眼镜都进行验收检验; 二是部分眼镜店都没有设置质检部门和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验收检验; 三是不少眼镜店对兼职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方面投入很少,虽然根据生产许可证的要求也配置了相应的检测仪器,但相当多的检验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除了检测顶焦度外,不清楚还有哪些重要指标需要进行检验。
许多小眼镜店的当班人员少,有时验光、加工和检验都由一个人来完成,就使得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对不少眼镜店的生产许可证现场实地核查过程中发现,承担最终检验的人员中,有相当部分的检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质量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首先是看不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是分不清什么产品是合格的、什么产品是不合格的,国家标准中对定配眼镜有哪些指标要求、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如何检测等都不清楚。也有不少眼镜店的最终检验的人员和加工人员是同一人,即便自己已发现加工的眼镜存在质量问题也不加说明,因为重新加工眼镜就必须报废原有的镜片,而报废镜片对个人的收入是有直接影响的。没有独立行使检验权的检验人员,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和准确。当然,要使检验人员有一票否决权,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要重视和授权,并把进货和出货验收以及人员培训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4 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眼镜零售店的验光设备、生产加工设备和检验设备都已和国际接轨,但为什么我国的验光配镜还是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消费者的质量投诉还是这么多?究其原因,我国眼镜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验光人员、加工人员和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其根本原因。
例如: 在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中都发现:不少从业人员看不懂验光处方中的附加顶焦度ADD的含义,甚至闹出加工好的眼镜光度与顾客的要求相差竟达+5.50DS之巨的笑话。又如,在眼镜行业中还有不少经营者是小学尚未毕业、文化水平极低,很难想像出在这些眼镜店中能配到一副令消费者满意合格的眼镜。
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后,特别是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验配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眼镜店验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至少有一名取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眼镜验光员中级(国家四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验光人员,部分小型眼镜店缺少满足生产许可证规定的验光人员,但他们不是想法通过尽快培训验光人员或引进符合要求的验光师来达到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而是通过走偏门,如从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处购买证书来达到蒙骗过关,这也是为什么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仍然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2.5 部分眼镜店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
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眼镜店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以眼镜批发市场更为严重。
另一种典型的欺诈行为是营业员利用消费者对配镜知识的匮乏来达到提升营业额的目的。近几年来,我中心曾多次接到一些消费者的质量投诉和咨询,说起在某些眼镜店配镜时,营业员极力推荐高折射率镜片的配镜情况。如某消费者在一家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眼镜店配了一副-1.00DS的眼镜,结果在营业员的极力劝说下,花高价配了一副1.74折射率的树脂镜片,反而不如原来配的1.50折射率镜片的眼镜舒服,结果是该消费者对那家眼镜店的配镜质量非常不满。实际上,该眼镜店赢得的只是短期的蝇头小利,而失去的却是商家最为重要的诚信,也永远失去了该消费者,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短期行为。
假名牌在眼镜市场中的暗中销售对正规品牌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其数量不少。销售商以低价的假名牌来获取高额利润,对正规的名牌产品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是一种有违商业道德的不良行为。
2.6 售后服务不够到位
不少眼镜店的营业员为了做成较高价格的订单,在配镜时往往对顾客笑脸相迎,努力劝说顾客配制价格较高的镜片和镜架,以此获得高额利润或提成。而眼镜配好后一旦遇到质量问题,特别是消费者因佩戴不适需要更换镜片时,不少店方却又换了另一种态度,往往采取的是推诿等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经常会收到有关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
2.7 对产品标识不够重视
产品标识看似简单不重要,但产品标识却是产品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太阳镜产品的标识与一般产品的标识不同,它是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太阳镜的重要依据,但产品标识历来是眼镜行业所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在太阳镜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中所反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太阳镜光透射比项目的不合格,即部分太阳镜生产企业不知道如何去标注太阳镜的类别和分类,或者是随便标注太阳镜的类别和分类,导致产品标识的不合格。
此外,不少眼镜店也忽略了验配眼镜的产品标识,如在验光处方单或加工单中未标注执行标准号、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识等,造成产品实物质量合格,但标识却不合格的状况。
3 眼镜专业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对眼镜专业批发市场的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结果都表明:眼镜专业批发市场经销的产品质量虽然有了一些提高,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经营的产品仍然以低档产品为主
眼镜专业批发市场主要批发眼镜产品,由于历史原因,眼镜专业批发市场留给行业和社会大众的印象是:批发市场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确实,早期的眼镜市场经销的产品大多数是质劣价廉的低档产品。为了摆脱这种消极影响,许多在市场中经营批发中、高档产品或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相继在上海、北京等地注册公司或设立办事处,同时由公司业务员直接送货到大中型零售企业。目前直接去眼镜市场购货的多为个体小型零售店,致使眼镜市场的批发业务逐步萧条,这种现象在丹阳市场尤其明显。
由于市场目前面对的是为数众多的小型眼镜店,而这些小型眼镜店的经营情况往往不太好,有些甚至是惨淡经营,为了要有一定利润空间,市场提供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低档、质差价廉的产品,而这些质差价廉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这也是眼镜批发市场抽样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3.2 质次价廉的产品尚未杜绝
从目前情况来看,眼镜批发市场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商铺仍在经销伪劣产品,如各种假名牌眼镜、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淘汰树脂镜片、未加硬的树脂镜片、质量低劣的太阳镜、眼镜架和老视镜等,这些低档产品从眼镜批发专业市场以低价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这些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3.3 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眼镜专业批发市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为数众多的从业人员不仅对眼镜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而且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根本谈不上质量管理。如抽查中向一些经营者询问标有UV400的太阳镜是何意思,竟然没有人能回答出。其他诸如“ADD”、“CE”标志,眼镜标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是很少有人能够知晓。也正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的普遍低下,抑制了专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眼镜专业批发市场多年来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随着眼镜批发市场功能性的转变,即由眼镜的批发功能转向眼镜的零售功能,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眼镜批发市场在其功能发生根本转型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缺少合格的验光人员、加工人员和质检人员,管理水平低下,只不过打着价廉的幌子在经营眼镜零售,由此给眼镜行业带来了更多的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问题。
3.4 产品标识混乱
多年来,眼镜专业批发市场除了产品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外,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产品标识上的问题。产品标识除了不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外,还存在产品标识上的混乱,如在市场上发现一些不具有防紫外功能的太阳镜竟堂而皇之地标上UV400、UV380、100%防紫外线等;又如一些未经欧共体产品认证的太阳镜、眼镜架却打上了“CE”认证标志等等。上述现象,也是眼镜市场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实际上也反映了市场管理上的漏洞。
市场中所反映的上述问题由来已久,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提高,另一方面要求市场管理部门和当地技术监督部门要紧密联手对市场进行重点整治,扶优惩劣,决不手软,并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只有多管齐下,才会使眼镜专业批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文有删节,全文请参阅最近出版的《中国眼镜质量白皮书(2009年度)》。
订购热线:023-6373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