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眼视异常的分析和矫治(下)

2010-08-15备/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视标眼位棱镜

齐 备/文

双眼视异常的分析和矫治(下)

齐 备/文

(续上期)

6 双眼视检查和处方的整体操作

操作准备:遮盖板1块、笔式电筒1只、综合验光仪1台、远近视力表各1只、球镜反转拍1只、棱镜反转拍1只、双眼视分析图纸若干,双眼视觉功能训练设备若干。

操作步骤如下。

6.1 眼位的检查

6.1.1 眼位的客观测定方法

6.1.1.1 睑位望诊

鉴别眼睑下垂、内眦赘皮和各种与睑位相关的综合症与眼位异常。

6.1.1.2 代偿头位

根据常见的代偿头位诊断眼球震颤、A-V型斜视和麻痹性斜视。

6.1.1.3 眼位检查

a.kappa角定量 考虑kappa角对于角膜映光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b.角膜映光试验 利用双眼角膜的反射光的位置来定性定量检测显性斜视。

c.遮盖试验 通过遮盖健眼,使未遮盖的偏斜眼从强迫眼位转向注视眼位来定性检测显性斜视。

d.去遮盖试验 通过遮盖消除双眼融合,使被遮盖眼从注视眼位转向异常眼位,去遮盖后恢复双眼融合,被遮盖眼向注视眼位转移可以定性隐性斜视。

e.交替遮盖试验 在采用遮盖试验和去遮盖试验检测鉴别显性斜视和隐性斜视的基础上,通过交替遮盖双眼定量检测眼位异常。

6.1.2 隐性斜视的主观测定方法

6.1.2.1 远距离隐斜视检测

a.原理 采用马氏杆、偏振滤镜、红绿色滤光镜等各种双眼分视视标,配合旋转式棱镜进行检测。在消除双眼融合后,由被测者主观定量隐斜视的量值。

b.方法 马氏杆透镜检测、十字环形视标检测、偏振十字视标检测、Von Graefe法检测、钟形盘视标检测和双马氏杆试验等,视标距离为6m。

c.检测项目 水平隐性斜视、垂直隐性斜视和旋转隐斜视。主观定量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优于角膜映光试验和交替遮盖试验等客观定量检测结果。

6.1.2.2 近距离隐斜视检测

原理同于远距离隐斜视检测,常用的方法为马氏杆透镜检测或Von Graefe法检测,视标距离为40cm。以水平向隐性斜视为常规检测项目,必要时也可定量

垂直向隐斜视。

6.2 感觉性融像的检测

6.2.1 worth四点视标检测

通过分视视标评估双眼同时视,并通过共同视标评估双眼平面融合等双眼视觉功能,排除单眼黄斑抑制或不全性抑制、双眼复视等双眼视异常。

6.2.2 立体视视标检测

通过具有视差的系列分视视标,评估被测者利用心理空间将异常对应的双眼视网膜影像整合为具有深度感的单一视标的能力。

6.2.3 双眼影像不等检测

通过不同方向的系列分视视标,评估双眼视网膜影像在不同方位上的大小差异。

6.3 调节的检测

6.3.1 测定调节幅度

采用移近法和移远法、负镜法或融像性交叉柱镜(FCC)等方法测定双眼所能付出的调节总焦度。

6.3.2 测定调节反应

采用动态检影的方法定量双眼对近目标物的调节刺激所发生的实际调节冲动量值。

6.3.3 测定相对调节

采用增减正负球镜的方法定量双眼在注视近目标的情况下,能够放松的最大调节量值和能够增加最大的调节量值。

6.3.4 测定调节灵活性

采用球镜反转拍测定在定量的调节刺激下,被测眼作出调节反应所需的时间。

6.4 聚散和AC/A比率的检测

6.4.1 集合幅度检测

采用双眼移近法和移远法定量双眼所能付出的最大的集合棱镜量值。要求定量破裂点和恢复点。

6.4.2 聚散力的检测

采用底向内的旋转式棱镜分别定量双眼检测距离为6m的远负向聚散力和检测距离为40cm的近负向聚散力,要求分别定量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在配戴远用矫正眼镜进行检测的条件下,远距离模糊点与破裂点相重合。采用底向外的旋转式棱镜分别定量双眼检测距离为6m的远正向聚散力和检测距离为40cm的近正向聚散力,同样要求分别定量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

6.4.3 集合灵活度的检测

采用棱镜反转拍测定在定量集合需求的刺激下,双眼作出集合反应所需的时间。

6.4.4 AC/A比率的检测

a.采用梯度法测定远距离或近距离隐斜视,定量双眼每付出1.00D调节所能诱发的同步集合的三棱镜量值。

b.或者分别测定远距离和近距离隐斜视,采用计算法定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

6.5 眼运动的检测

6.5.1 诊断眼位的检测

利用4个第二眼位和4个第三眼位对眼外肌麻痹性异常和AV现象进行排除法分析。

6.5.2 采用红色、绿色视标棒试验进行双眼扫视运动和双眼跟随运动检测。

分析静态目标影像精确投射黄斑中心凹的速度,以及运动目标影像不脱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耐受力。

6.6 双眼视异常的分析

6.6.1 非老视性调节异常

利用已经定量的调节幅度、调节反应、相对调节和调节灵活度的检测结果,诊断调节不足、调节灵活度不良、调节维持不良和调节过度等症,并分析矫治原则。

6.6.2 非斜视聚散功能异常

利用已经定量的集合幅度、远距离隐斜量、近距离隐斜量、正负融像性集合、正负相对集合、AC/A比率,以及与调节相关的检测结果,诊断集合不足、集合过度、散开不足、散开过度、单纯隐性外斜、单纯隐性内斜、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假性集合不足等症,并分析矫治原则。

6.6.3 双眼视图形的绘制和分析

利用已经定量的调节和聚散的检测结果绘制双眼视图形,并分析相对集合、融像性集合、双眼单视清晰区、AC/A比率。根据图形中的斜视线分析非斜视聚散功能异常的类型。

6.7 双眼视异常的矫治准则

6.7.1 Sheard准则、1:1准则和percival准则

利用双眼视异常的矫治准则对已经定量的隐斜视数据进行处理,定量缓解棱镜、附加球镜和功能训练的处方。

6.7.2 光学矫治

首先进行适当的基础屈光矫正,并利用屈光矫正的平台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双眼视异常的矫治。同时采用附加球镜和附加棱镜缓解双眼视异常的症状。

6.7.3 功能训练

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改善调节功能和集合功能。

6.8 注视差异的检测

a.采用偏振滤镜、十字注视差异视标和旋转棱镜定性双眼注视差异,并定量相联性隐斜视。

b.采用注视差异定量视标,定量不同棱镜度所诱发的双眼注视差异,并绘制双眼注视差异曲线图形。根据注视差异曲线图形分析静态注视差异、相联性隐斜视、斜率和水平棱镜参考点。

c.根据曲线类型判断被测眼的隐斜视性质,制定矫治方案。

注:

1.本项技能要求贯穿文章中大部分双眼视觉的内容,将分散的内容整合为完整的技能模块,使读者对于双眼视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既往所说的双眼同时视、平面融合和立体视觉等三级双眼视仅仅是整体双眼视觉中一部分,为了与整体双眼视觉相区别,通常将三级双眼视称为感觉性融像功能。

3.双眼视觉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测、分析和矫治3部分,其中检测为基本技能,必须熟练掌握,而分析和矫治需要长期积累经验,以期熟能生巧。

(全文完)

猜你喜欢

视标眼位棱镜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大棱镜泉即景
大棱镜温泉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基于Mathematica改进双棱镜干涉实验
6.82实用眼位攻略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
视力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