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养猪法研究推广情况总结
2010-08-15周开锋
周开锋
(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 济南 250022)
1 山东自然养猪法推广进展
3 年多的时间,各级畜牧部门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使自然养猪法得到迅速普及应用。截止2009 年年12 月15 日,全省已发展自然养猪法养殖场户8363 个,建设发酵床面积达496.01 万m2,存养各类猪只396.11 万头。其中临沂市发酵床面积超过100 万m2,潍坊、德州、烟台、泰安、东营等市发酵床面积超过20 万m2。沂水县发展发酵床23.28 万m2,存养各类生猪15.41 万头,莱芜莱城区发酵床达14 万m2,存栏生猪6.5 万头,临朐县也分别达到4.03 万m2、2.6 万头的规模。全省呈现出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快速推进的势头。
2 山东自然养猪法研究进展
2.1 全国率先工厂化生产供应商品菌种
在省畜牧兽医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山东省自然养猪法发酵菌种生产与监测专家组”,从国内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土著菌群中分离、纯化、鉴定出自然养猪法发酵床垫料专用菌种。省自然养猪法专家组在全国率先研究并工厂化生产供应自然养猪法专用发酵菌种,并很好地解决了垫料制作过程中边角发酵不彻底和污染问题。
2.2 率先找到了垫料筛选规律
省自然养猪法专家组结合有机肥生产及养猪生产工艺,提出按照碳氮比选择垫料原料的主张,并得到试验验证。3 年来,专家组及各地业者已成功筛选出“锯末+稻壳”、“锯末+稻壳+玉米秸”、“锯末+稻壳+麦糠”、“锯末+稻壳+花生皮”、“锯末+稻壳+玉米秸+树枝”、“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锯末+稻壳+花生秸+芦苇”、“锯末+秸秆+果叶”、“稻壳+棉柴”、“锯末+蘑菇垫料”等近20 种垫料组合。
2.3 对各养猪环节的发酵床应用进行了研究
对猪舍四季环境状况进行了细致研究,在“育肥舍”、“保育舍”全面采用的情况下,成功应用于“产房”、“妊娠舍”、“种公猪舍”、“猪人工授精站”、“种猪性能测定站”等的养猪生产环节。取得自然养猪法猪舍实用新型专利5 项。
2.4 现有技术不断创新
对发酵床的应用分3 种方式,除了猪直接在床上饲养的方式外,还研究出两种新的使用方式。一种是根据猪只的生产管理特点,研究出了部分猪或某个阶段的猪在发酵床上饲养的方式(如产房的设计)。另一种就是猪完全不在发酵床上生活,发酵床仅起到诸如粪便处理达到零排放或提供生物热的作用。有些猪场还是采用传统饲养工艺,加强干湿分离,减少粪污产生量,同时建立专门的垫料发酵车间,粪便直接推到垫料发酵槽上,用污水调节垫料湿度,机械搅拌垫料,完全达到了粪污零排放,实现了猪场堆肥场的有效控制。
2.5 垫料制作方法创新
推广之初,发酵床养猪仅仅有一种分层垫料制作法和一种均匀垫料制作法。专家组结合实际生产特点,综合利弊,在原有基础上,又创新推广了利用几种垫料制作方法:一种是表层发酵层的分层垫料制作法,下层铺设辗短的秸秆段,上层制作与菌种均匀混合的发酵层,有效解决垫料原料不足、原有方法不利翻耙以及秸秆容易霉变的问题。第二种是按比例分层垫料制作法,解决了全面翻动垫料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2.6 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专家组根据自然养猪法推广的需要,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一是开展了育肥舍四季环境评价试验,证明自然养猪法达到了相当于或优于传统猪舍的生活环境;二是进行了猪肉质量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自然养猪法所饲养的猪虽然胴体无显著差异,但猪肉质量显著优于“无公害猪肉标准”的要求,是安全优质猪肉,而不是“垃圾猪”;三是对使用发酵床的安全性进行了系列研究,找出了发酵床四季变化规律和温度分布规律,外源攻菌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情况;四是对各类消毒药物进行筛选试验,提出了自然养猪法的全套消毒方案;五是对不同使用时间的发酵床的重金属、寄生虫进行跟踪监测,为垫料的安全使用时间提出了参考。另外,我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龙大等龙头企业也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实践证明,自然养猪法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养猪方法,应大力推广。
2.7 使用畜种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省在自然养猪法深入研究使用基础上,同时,莱芜、枣庄、滨州等市畜牧部门及企业不断实践,逐步将发酵床技术引入到蛋鸡、肉鸭、肉鸡饲养中,进行了相关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莱芜市在垫料处理鸡粪方面还申请了1 项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来看,山东省在自然养猪法研究、推广过程中,已经完全获得引进技术、自由技术和原创技术,取得了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生产资料(具有自主产权的商品菌种)、技术推广模式(国家专利9 项)、技术支持和示范体系优势(畜牧系统和区域性示范场户),并具有相当的推广规模(年出栏肥猪1300 多万头,占生猪出栏量的16%以上)。
3 自然养猪法的发展前景
3.1 社会认为自然养猪法的误解
近来,业者对自然养猪法的比较关注,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很多人认为缺点不少,可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投资相对较大。自然养猪法使用发酵床养猪,填充一定深度的发酵垫料,导致建设猪舍一次性投资和日常垫料补充的投资都相对较大。从宏观角度看,实际自然养猪法将传统的“养猪生产+污染治理”的两环节合二为一,单独拿传统养猪的“养猪生产”环节与自然养猪法比较,确实是投资大了一些。所以可以概括为,自然养猪“投资大”的问题,表象是“投资大”,实质是“环保压力不够”,根源在于业者“环保意识不强”。
2)显性问题隐性化。传统养猪粪尿堆积和排泄,会立即引起业者的重视。而自然养猪法,垫料的翻耙频率的小幅度减少并不能立即在显现其负作用。生产中常发现许多业者的发酵床不按程序操作,逐步降低垫料翻耙的频率,有的甚至半年以上不翻耙管理垫料,其借口是“劳动强度大、常死床”等等。所以,该问题的表象在“劳动强度不减少”、实质在“显性问题隐性化”,根源在管理者的“惰性心态”。
3)疫病风险、生物安全问题。自然养猪法是处理粪污的一种方法,同时通过应用带来许多好处,一些人希望自然养猪法能彻底解决疫病防制问题,这是不现实的。而疫病发生与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都有关系,认为用自然养猪法不用消毒,会带来隐患,其实认为用自然养猪法不用消毒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我省专家组研究消毒药对发酵菌和发酵床的影响情况,推荐了专门的消毒程序。山东主渠道推广的菌种都是土著菌,而且都是土壤微生物,也不存在外来生物侵袭的问题。一些人从一两个猪场的失败就简单的判定这种技术的失败,业者也容易从一种使用方式的失败而简单否定整个技术不行,犯了“以偏概全”的基本逻辑思维错误。所以,该问题的表象是“疫病风险、生物安全”有威胁,实质是对发酵床的“本质认识不清”,根源在于“简单的思维推论”,未实事求是地找出问题根本所在。
4)资源紧张、对养猪不利。主要包括“垫料原料紧缺”、“占地面积较大”“夏季防暑和冬季除湿压力大”、“霉菌毒素的控制”、“软垫料对猪肢蹄的影响”等等。许多业者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能主动做几个试验来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确实自然养猪法在垫料原料的筛选、猪舍的设计、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各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对相关技术予以配套、集成和熟化。所以表象在“技术不配套”,实质是“科研投入不足”,根源在业者以“旁观者的心态面对”。
当前,我们认为,自然养猪法技术推广正处于发展的平台期,也就是社会评价期,各种质疑和争论都非常正常。从我省的情况看,当前在自然养猪法成功的关键在于“饲养管理到位”,提升在于“加大科研投入”,全面发展在于业者“思想观念转变”,持续创新在于破除“简单的思维推论”,改变业者作为“旁观者品头论足”的作风,在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试验,用事实说话。当然我们并不能认为自然养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我们相信其终究会回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譬如现在大家公认的保育效果最好,至于在其他畜禽品种的应用,还有待实验探讨。不过,自然养猪法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畜牧业的另一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就是提醒我们在关注畜禽营养、生长速度、疾病等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关注畜禽场舍建设,改变传统思维的束缚,向环境要效益,向空间要效益。
3.2 自然养猪法待解决的问题
3.2.1 缺少国家级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自然养猪法尚没有统一的纲领性的技术标准。各区域、各企业推广的技术规程千差万别,一些不法业者甚至鱼目混珠,借助科学的幌子将技术神秘化、妖魔化,严重损害了该技术的发展。另外,对于菌种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3.2.2 菌种无对口管理部门和单位
目前,我省所使用的菌种以商品菌种为主,约有30 余家企业在推广销售。自制土著菌种的仅3~5 家规模较大养猪企业,也对外提供半商品化的土著菌种。对发酵床专用菌种尚无对口管理部门和单位予以审批,均未取得合适的批准文号,个别企业仅取得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批号。我们专家组始终认为吃的菌种与垫料使用的菌种在使用量和作用的侧重点上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对自然养猪法研究推广的建议
1)启动国家级技术系统研究工程或项目
自然养猪法实际上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国家应该进行集中力量进行系统研究,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配套技术研究,防止单纯的照搬照套。
2)加大对自然养猪法的推广扶持
自然养猪法将传统的“养猪生产+粪污处理”模式中的“粪污处理”环节提前到“养猪生产”环节来消纳,其中增加的部分成本属于社会化成本,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该给予自然养猪场户补贴,否则自然养猪法推广后劲不足。可以给予发酵床垫料原料、菌种购置补贴,建议30~50 元/m2。
3)规范发酵菌种的生产、审批和销售
目前发酵菌种处于“三无”状态,质量相差很大,全国应规范其生产、审批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