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止血生肌散”对肛门疾病术后开放性创口止血生肌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0-08-15杨玉岚杨丽梅
王 华 杨玉岚 杨丽梅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外痔、肛瘘、肛裂等疾病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据统计约占人口总数的60-70%。目前国内外的根治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肛肠术后出血我院多采用云南白药外敷,但经多年临床观察效果不够理想,且无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而止血生肌散外用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开放性创口出血、感染及创口愈合效果明显。
1 临床资料
1.1 一船资料 随机收治病人668例(均为住院病人),男356人,女312人;年龄16-64岁,平均42岁,40岁以上者占55%;病程2个月-37年,平均1.5年。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符合诊断肛瘘的377例,外痔199例,肛裂92例。
1.2 适应症 外痔、肛裂、肛瘘等肛门部疾病目前根治方法仍是手术治疗为主,多为开放性切口(防止感染),开放性切口术后出血、排便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缓慢则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即是本课题的适应症。
1.3 病例分组 采用单盲法6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4例,采用止血生肌及玉红纱条外用;对照组334例,采用云南白药与玉红纱条外用;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后切口面积等方面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1.4 药物组成 止血生肌散主要的成份:血竭、汉三七、煅龙骨、煅石膏等经炮制研细过120目筛,再按一定比例、一定工艺流程、灭菌、制成中药散剂。玉红纱条《外科正宗》方:当归、白芷、血竭、紫草等经过炮制加工成油纱条。以上二药品均由本院制剂室生产和提供。云南白药为外购药品。
1.5 治疗方法 局麻或骶管麻醉下,肛瘘行瘘道切开或切开挂线术:肛裂和外痔采用扩创和切除术等。观察组患者在术终确定无活动性出血的前提下,即用玉红纱条蘸止血生肌散外敷于渗血切面,用量视切面大小增减,常用量6-12g。对照组在术终用玉红纱条蘸云南白药外敷于渗血切面(搏动性出血除外)。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敏感抗生素3-5天量,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直至痊愈。
1.6 渗血情况观察标准
①观察标准 将术后创面渗血情况分为Ⅳ°。Ⅰ°渗血:渗血湿透纱布≤4层;Ⅱ°渗血:渗血湿透纱布4-8层;Ⅲ°渗血:渗血湿透纱布8-12层;Ⅳ°渗血:渗血湿透纱布>12层。
②肉芽生长时间 7天内为显效,7-14天为有效,14天以上为无效。
1.7 总结 临床观察结果:本观察组334例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为0,平均住院时间为24.5天;对照组出血发生率2.1%,住院时间平均33.7天,术后均无坏死、感染等并发症。
2 讨论
肛瘘、肛裂、外痔均是常见肛肠科疾病,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后切口为开放性,而开放性切口术后出血及切口愈合缓慢是常见术后并发症。而术后出血,尤其是大出血,一旦发生十分危险。若止血不及时,就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我院从1957年建院至今术后出血时有发生,而至今每年仍有其他医疗单位将术后大出血的病人送来我院就医。自1999年-2002年,我科在原止血散方剂基础上又增加了具有消炎、生肌、促进创口愈合作用的中草药,制成“止血生肌散”,应用于肛门疾病术后切口,通过观察、治疗及与对照组比较,前提是在手术方法、术后应用对症抗菌素,术后切口面积上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对切口出血止血及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334例,切口止血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34例止血有效率为97.9%,无效率为2.1%。切口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24.6天,对照组33.7天。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7-10天。止血生肌散由血竭、汉三七、煅龙骨等药物组成。有祛阏行滞、敛疮生肌止血活血功效;汉三七则消肿止痛、止血化阏;煅龙骨则生肌敛疮清热收敛。诸药配伍,共奏清热消炎、止血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从而改善了局部血液、淋巴液循环及上皮、肉芽的生长环境,促进创面组织蛋白凝固及肉芽生长,加速了创面愈合。
经吉林市科技信息检索查新中心,从国内相关数据库及网站索出的相关文献有10篇,综合检索结果显示在国内未见有采用血竭、汉三七、煅龙骨、煅石膏等七味中草药制成止血生肌散并用于临床的医学研究、成果、专利和文献报道。
自制“止血生肌散”为纯中药制剂,经334例临床观察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配方合理,药材供应采购方便,价格低廉,为对肛肠科疾病术后开放性创口应用疗效安全可靠。
[1] 王凤杰.白芨止血生肌应用兴偶[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
[2] 王建三,王维佳.止血生肌膏治疗手指端损伤65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1998,33(3).
[3] 张万胜,卜四明.“止血生肌散“在肛肠科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1996,2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