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巢脾的陈旧过程及其开发利用
2010-08-15余林生刘在芳琚大伟程茂盛刘苏燕余海霞
余林生 刘在芳 琚大伟 程茂盛 刘苏燕 余海霞
(1 安徽农业大学蜂业研究所,合肥 230036;2 安徽刘氏蜂产品有限公司,宿松 246433)
巢脾是蜂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蜜蜂居往、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场所。怎样使修造巢脾快速、整齐,是每位养蜂者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自然蜂巢多筑在树洞、岩洞里,蜂巢是固定的。100多年前,发明了活框蜂箱,才使蜜蜂在活框上造脾,成为现在可以提取的一框框巢脾[1]。巢脾两面是由横切面为六角形的巢房组成的。这些巢房的长轴在水平线上略有倾斜,房口比房底略高,以防蜂蜜外流。每个六角形房的底部为三块等边菱形,它与对面的三个巢房的三分之一块菱形共用为公共底。同时六角形巢房的六块壁都分别与相邻的六个巢房的壁共用为公共壁。巢房壁的厚度不足十分之一毫米,筑造一张标准的巢脾(37cm×22.5cm)只需40 g蜂蜡,却能盛下2 kg的蜂蜜而安然无恙。可见这种构型达到了建筑材料最省、容积最大、坚固性最强、最有效地利用空间的完美程度。巢脾在蜂箱内或洞穴中都是垂直于地面,平行排列于其间的。一张巢脾的厚度为25mm,即两个巢房的高度。
巢脾上的巢房依尺寸大小分为三种:王台、工蜂房和雄蜂房。王台的形状像杯状,体积和直径要比工蜂和雄蜂巢房大,位置随各种情况不一,其功能是用来培育处女王。工蜂巢房直径最小,但数量最多,多位于巢脾的上、中部,它的作用是用来培育工蜂和贮存蜂蜜、蜂粮(花粉、蜂蜜)。雄蜂巢房比工蜂巢房大,多位于巢脾的下缘和两侧,它的功能是用来培育雄蜂,同时也有贮存蜂蜜的作用[1]。
蜜蜂在巢脾的巢房中贮存蜂蜜、蜂粮和培育后代。贮有大量蜂蜜或花粉的巢脾叫蜜脾或粉脾,有大量蜂子的巢脾叫子脾。在蜂群中,巢脾的自然排列有一定规律,子脾位于中间,粉、蜜脾位于子脾两侧。新造的巢脾外观是洁净的,经过培育数代蜂儿,巢房内便含有一定数量的茧衣、幼虫排泄物和其他物质,颜色逐渐变深。颜色越深,说明巢脾越旧。
一、蜜蜂巢脾的陈旧过程[2]
蜜蜂的育虫区,总是集中在巢脾的中、下方,其上方主要用于贮存蜜粉,蜜蜂咬脾也总是从中下方开始。每一只蜜蜂羽化出房后都在巢房中留下很薄的茧衣,结实地粘附于巢房的壁和底部,而在巢房的一角则留下粪便。在蜂王产卵之前,工蜂会打扫巢房,也只能清除一部分茧衣,大部分茧衣仍然留在巢房中。因而巢脾的颜色逐渐由浅色变为褐色,后来变成黑色,巢房的房壁加厚,巢房的形状和容积以及巢脾的重量等也会发生变化。
当蜜蜂还能自由出入巢房时,它们并不去咬巢房内壁,但当蜜蜂绒毛感觉到房内狭窄时,它们便开始咬房壁上的茧衣和用添加房沿的方法来扩大巢房。据塔兰诺夫(前苏联)实验得知:l~4代羽化出房后,蜜蜂不去咬掉少量茧衣,在第五代羽化出房时,蜜蜂咬去此代茧衣的50%左右,在第五代以后咬去此代的茧衣75%~80%。
随着蜜蜂的羽化出房,巢房的直径也发生变化。1988年笔者对中蜂巢房直径变化进行了测量,从不同世代的巢脾上各取样本30个,测量结果:新巢脾平均 4.65mm、培育过 1~2代的巢脾平均4.61mm、培育过 2~4 代的巢脾平均 4.49 mm、培育过5~8 代的巢脾平均 4.46 mm、旧巢脾平均 4.32 mm。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培育过l~4代的巢脾,工蜂咬去巢房壁上的茧衣较少,从第四代以后,咬去巢房壁上的茧衣较多,旨在不让巢房的直径继续缩小。随着蜜蜂的羽化出房,巢房房底的形状便逐渐地变得圆平。巢房的大小对所培育的蜜蜂重量以及其它性状都有影响。不同世代的蜜蜂巢脾培育出来的蜜蜂初生重差异显著。由于茧衣积累,使得巢房体积变小,因而培育出来的蜜蜂体积比较小,较大的蜜蜂各部分器官较大,相应的生产率也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旧巢脾储积的茧衣厚,比新脾的营养条件好,巢虫发育周期短,发生代数多,每一世代繁殖数量也多。据观察,在外界温度为30℃左右的条件下,在新脾或培育过一代幼虫的中蜂脾,巢虫完成一个世代在40天左右;而在培育过3~4代幼虫的巢脾,只要39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相应给蜂群造成的危害也大。
二、巢脾的功效及开发利用
蜜蜂巢脾是蜜蜂栖息、繁衍、储食的场所。其中含有蜜蜂幼虫和蛹的茧衣、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蜂蜡及蜜蜂分泌的所有物质等。因此,巢脾的成分十分复杂,蜜蜂巢脾经水煎醇提后得浸膏,分析结果显示含有蜂蜡、生物碱、树脂、油脂、色素、鞣质、蛋白质、多肽、酶类、多糖以及苷类等成分。另外,巢脾中有丰富的锌、硅、锰、钾、铜等微量元素[3-6]。从其组分之一被称为“紫色黄金”的蜂胶分离鉴定出的成分,有黄酮类、萜烯类、酮、醇、醛、酚、酯类、有机酸和大量氨基酸、酶类、维生素B类、维生素A类[7]。另一组分蜂花粉除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类、各种维生素外,也含有对人体有特殊功效的多糖、黄酮类、核酸、激素等,被誉为“微型营养库”[8]。蜜蜂巢脾作为一种动物中药,具有治疗鼻炎、乙型肝炎、急性乳腺炎等炎症,以及抑菌杀菌、攻毒杀虫、祛风镇痛、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生物学及药理学价值。《神农本草经》中把“蜜蜡”列为药中上品,据专家考证,蜜蜡就是蜂巢。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亦把蜂巢列为药中上品,有“蜡乃蜜脾底也”(即今称蜂巢)的记述,对其药性和功效有记载。由此可见,把蜂巢作为一种中药和养身保健品,有上千年的历史。
蜂巢对人体的功效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抗炎镇痛 朱俊彦等[9]探讨蜜蜂巢脾的抗炎作用。通过二甲苯引起的耳郭肿胀实验、对冰醋酸引起的镇痛实验,用巢脾水煎液1010 g/kg体质量和510 g/kg体质量给小白鼠灌胃后,发现蜜蜂巢脾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扭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表明蜜蜂巢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2、增强免疫力 被称为“紫色黄金”的蜂胶能够刺激免疫功能,增强细胞活力,刺激两种球蛋白活性,使特异性凝集素的产生大大增加。蜂巢内保留着蜂茧衣(类似动物胎盘)、蜂胶、蜂蜡等多种特殊物质,富含黄酮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抵御疾病,增强免疫力有显著作用。而经测定在蜂巢中也富含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消炎杀菌、增强免疫能力等作用。国内外也对花粉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如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吞噬实验、NK细胞活体、外周血IgG、脾脏空斑溶血实验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精氨酸酶等多种指标的研究,证明花粉对机体具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0,11]。
3、抑菌杀虫作用 意大利蜜蜂巢脾水煎液(0.5 g/mL和0.25 g/mL生药量的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蜡状菌等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4,12]。对枯草杆菌、沙门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15稀释度的意大利蜜蜂巢脾水煎液对大肠杆菌、沙门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可抑制。
4、抗癌作用 蜂巢中含有蜂胶,而蜂胶中某些成分包括3,5-异戊二烯、4-羟基桂皮酸(artepillin C)、clerodane型双萜类物质、苯并呋喃、咖啡酸苯乙酯(CAPE)、槲皮素以及一些还没有被鉴定出的甲醇、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具有细胞毒素和化学防治作用[13]。日本林源生物化学研究所从蜂巢中提取称为胶质壳的物质,具有抑制癌细胞繁殖的效果。
5、降血脂作用 蜂巢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理主要是蜂巢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常量和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和核酸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各有理想的降血脂作用,同时维生素E通过抗氧化,又很好地保护了蜂巢中不饱和脂肪酸,使其能在机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蜂巢降血脂作用非常安全可靠,不像某些降血脂药物那样会对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副作用,因而受到高血脂患者的青睐。
6、抗氧化作用 蜂巢的组分蜂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等抗氧化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螯合而具有抗氧化作用[6,12]。蜂胶中的黄酮类、萜烯类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能显著地提高机体内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研究证明,其组分蜂胶在0.01%~0.05%的浓度下,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因此,蜂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抗氧化剂,是人类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物质。
蜂巢是蜜蜂用来产卵育虫、繁育后代以及贮存王浆、蜂蜜和蜂花粉等食物的地方,蜂巢内保留着蜜蜂茧衣(类似动物胎盘)、蜂胶、蜂蜡等多种特殊物质,这些成分必然浸润蜂巢,使其含有这些成分。现代技术分析表明,蜂巢提取物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含有蜂王浆、天然消炎作用的蜂胶、自然界中稀有的抗癌杀菌物质10-羟基癸烯酸(俗称王浆酸)、蜂蜡、树脂、多种球蛋白、黄酮类、芳香性醛类、醇类、各种复合酶、氨基酸、维生素、天然色素、鞣质、糖类、甙类及铁、钙、铜、钾等微量元素,还有许多成分未明的物质。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取蜂巢的有效成分,加进上等蜂蜜精制而成“蜂巢素”。蜂巢素对于治疗肝炎、鼻炎、鼻窦炎、鼻敏感、慢性和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良好效果,可迅速缓解因各类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头晕、咽喉不适等症状。鼻咽炎是鼻腔、咽喉粘膜发生炎症的疾患,发病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蜂巢素中的蜂胶等物质对细菌、真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蜂巢素中王浆、花粉复合营养成分,充分促进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能使鼻咽炎患者症状缓解并消失。蜂巢素针对各种鼻炎是由内而外直达病灶,效果迅速,深受鼻炎患者的好评,是具有良好前景的天然食疗佳品和药物。
[1]余林生.蜜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余林生.中蜂咬旧脾习性的观察 [J].蜜蜂杂志,1991,(2):56-57.
[3]闫亚美,吴珍红,缪晓青.蜜蜂巢脾及其开发利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55-558.
[4]刘小敏.巢脾提取物及其毒性和抑菌试验 [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4,34(1):311.
[5]刘元帛.养蜂蜂巢的生药鉴定[J].中药材,1996,19(2):76-77.
[6]Angela R.Custodio,Márcia M.C.Ferreira,Giuseppina Negri,et al.Clustering of comb and propolis waxe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aliphatic constituents[J].Braz.Chem.Soc.,2003,14(3):354-357.
[7]徐颖,雷明吉,程诚.蜂胶与蜂胶黄酮[J].食品工业,2005,26(3):18-20.
[8]魏振满,李惠敏,张苏刚,等.复方巢脾制剂——复方扶正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6,(5):64.
[9]朱俊彦,喻庆禄,邓必麟,等.蜂巢药效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 ,3(10):168-169.
[10]王开发.花粉药用进展综述[J].世界科学技术,2000,2(2):51-55.
[11]王钰,金光明,郑艺梅,等.蜂花粉对动物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9):1532-1536.
[12]FangS,ShokoH,SakikoH,et al.In vivo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propolis evaluated by the interaction with vitamins C and E and the level oflipid[J].J Agric Food Chem,2000,48:1462~1465.
[13]Banskota A H,Tezuka Y,Midorikawa K,et al.Two novel cytotoxicbenzofuran derivatives from Brazilian propolis[J].J Nat Prod.2000,63:1277-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