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0-08-15董志文朱丽男
董志文 朱丽男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休闲渔业发展概述
休闲渔业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日本等国迅速发展,1996年美国约有3520万成年(16岁以上)钓客参与垂钓项目,共计花费378亿美元,使休闲渔业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产业;在日本,游钓人数也已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1]我国的休闲渔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台湾,后在广东、福建和浙江流行。
滨海休闲渔业是以海产品、海洋生物和海洋渔业工艺为载体,以渔业服务和渔(鱼)文化为依托,将各类“三渔”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推向市场的渔业经济门类或形态。[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常规海水养殖渔业面临着海洋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经营成本增加的困境;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追求远离城市喧嚣,到大自然中净化心灵的休闲生活方式;于是催化了滨海休闲渔业在我国沿海各地的发展,且起步较早的城市均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2003年上海休闲渔业产值达到630. 36万元;[3]2005年舟山市休闲渔业产值4000多万元;[4]2009年天津市共有500余个休闲渔业基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收入1亿元。[5]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均证明,发展滨海休闲渔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利于环境保护,促使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由于投入少见效快,回报率为传统渔业的3倍,使发展休闲渔业成为繁荣渔业经济、提高渔区知名度、促进地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
二、山东省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有利条件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171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分布着326个岛屿,70多处优良港湾,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km2;同时渔业资源丰富,有海水鱼、虾260多种,是我国渔业第一大省。[6]
(二)雄厚的经济市实力为滨海休闲渔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山东省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沿海七市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山东省的53%。此外,山东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5408.4亿元,约占生产总值的16.0%,其中滨海旅游业1311.9亿元,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3.88%。[6]海洋经济的发达成为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如此,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山东省2009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人均消费569.4美元。[6]旅游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滨海休闲渔业已初具规模
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渔家乐的形式,不同类型的涉渔旅游项目陆续上马,并且组建了专门从事滨海休闲渔业的公司,使滨海休闲业得以正规化、快速化发展。伴随着建设“生态、高效、品牌渔业”的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山东省将重点建设海洋馆、海鲜广场、海钓基地、捕鱼观赏、海底观光等休闲渔业设施。2006年12月,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达10万人,创造增加值达30亿元,到2010年,休闲渔业增加值将达到60亿元,约占全省渔业增加值的6%。[7]
三、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规划开发方面,存在着两种极端
一种是“零规划”极端,即政府或从业企业对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完全或者很少进行科学的规划,任由其依靠个体农户或企业自由发展;另一种极端为片面追求“大手笔”,忽视或人为降低风险,在没有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的前提下,盲目追求高端定位。前者目光短浅,忽视发展;后者盲目自大,缺乏科学,这两种极端的规划理念对滨海休闲渔业的长远发展存在严重的损害。
(二)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后期管理监督力度偏弱
山东省海洋厅自2005年起开始评选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经过5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尽管在《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评定办法》已经明确提出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合格的示范点须进行整顿甚至撤销其资格,但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仍是放在考察评估而非监督管理,这致使一些休闲渔业基地在评选为示范点后工作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三)海岛开发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海岛作为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重要载体,其开发建设成果直接影响到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水平。山东省的海岛在近几年里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对滨海休闲渔业、旅游业和海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第一,将“原生态”休闲渔业品牌与海岛建设的发展相割裂,即认为若想保持原汁原味的海岛风情就不可对海岛进行开发建设,这样不仅限制了游客的可进入性,降低了旅游的质量,更加阻碍了海岛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海岛开发千篇一律,由于忽视每一个海岛都是作为独立地理单元存在,缺乏对单独海岛文化、民俗、地理条件等特殊性的研究,致使不同的海岛无论外观还是内涵都大同小异,从而导致所提供的休闲渔业产品和服务雷同现象严重,缺少个性化;第三,环境破坏及城市化倾向严重,在海岛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重视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却忽视了海岛的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资源特色的保留,导致了海岛环境、资源的破坏,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四)滨海休闲渔业开发关联度较低
近年来,山东省沿海各地纷纷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休闲渔业项目。但在开发中存在遍地开花,相互联动不足的情况,往往是以渔村或者涉渔企业为主体单位,进行小规模的休闲渔业项目,忽视了与其他同行或者相关行业的联合作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始终未进入“大旅游”格局,伴随产生发展路径较窄,游客滞留时间减少,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
(五)滨海休闲渔业产品雷同,削弱总体竞争力
伴随着休闲渔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消费者对休闲渔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个别地区发展滨海休闲渔业时存在“一哄而上”现象,缺乏自己的拳头产品;或是本地区推出的休闲渔业产品存在单一化的缺陷。同时由于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加大了同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导致采用压价等低端竞争手段对客源市场展开争夺,对整体的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起到负作用,不利于树立优良的地域品牌。
(六)体验经济对渔业资源的需求增大,考验可持续发展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山东省各地在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过程中,重视游客的体验消费,推出垂钓、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等活动,同时随着游客对渔家宴的需求量增大,致使对渔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现阶段休闲渔业已经成为继商业渔业后对渔业资源需求量最大的产业。从供给角度出发,一方面由于滨海休闲渔业投入少、见效快、风险低,另一方面由于海洋环境恶化,以及资源短缺,各地方纷纷减少从事捕捞业的船只和渔民数量,加大对休闲渔业的投入。长期下去,不仅会导致渔业市场供求双方的失衡,还会限制滨海休闲渔业各产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四、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
(一)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度发展
山东省沿海各地在发展休闲渔业时,应将休闲渔业纳入渔业发展乃至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高标准制定休闲渔业开发和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全局、着眼未来,有效地避免无序建设和非可持续发展情况的发生;同时应注意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循序渐进,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此外应将休闲渔业发展与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形成集聚效应。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休闲渔业发展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这也为山东省整体休闲渔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挑战。有关部门为解决这一难题,出台了《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评定办法》,对休闲渔业基地实行达标制度,对示范点实行动态化管理,这一举措,无疑将山东省的休闲渔业发展纳入了统一领导和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为中心,使休闲渔业产业链沿横向和纵向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向外围进行梯次开发,逐步形成休闲渔业开发的网状布局,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大对示范点的复审和监督力度,避免出现示范点表现平庸,甚至阻碍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情况。
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以点带面、重点建设、梯度发展”的发展路径对滨海休闲渔业乃至全区的旅游业进行规划,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发展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1、集中精力,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示范点
开发区从2005年起集中精力重点推进了“甘水湾休闲渔业民俗村”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示范点被评选为首批“山东省休闲渔业示范点”。除甘水湾休闲渔业民俗村外,连三岛、竹岔岛、唐岛湾等一系列发展良好的休闲渔业基地立足自身特色,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渔业项目,在省内外取得了一定的品牌效益。
2、立足示范点,休闲渔业产业链纵向发展
随着各示范点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功,开发区政府于2007年12月提出了“突出资源优势,先行重点示范”的发展策略,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开发以甘水湾、唐岛湾、竹岔岛、连三岛等“两湾两岛”为代表的优质休闲渔业资源。随即各示各范点展开了对休闲渔业的深度开发,使休闲渔业产业链首先沿着纵向的方向进行发展。一方面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建设海上嘉年华、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高端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打造自有滨海休闲渔业品牌,如竹岔岛的“海上乐园”品牌。
3、休闲渔业产业链横向发展,旅游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
随着产业链纵向发展的成功展开,规划者又着眼于休闲渔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开发,使休闲渔业与旅游业、养殖业、服务业和渔业结合起来,产业链横向开发并促进各产业发展。开发区政府自2009年初开始以休闲渔业示范点为基本点,加大对凤凰岛、唐岛湾和珠山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在传统休闲渔业的基础上搭建起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框架。
(二)将滨海休闲渔业与海岛开发、渔村保护性建设相结合
山东省各地以休闲渔业收入支持当地渔村建设,改善卫生、居住、道路硬化等设施,尤其是加大对海岛地区的建设。海岛特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一方面作为独特的旅游吸引物,成为持续发展休闲渔业的保障,但另一方面由于远离陆域而导致海岛基础设施较差,成为限制海岛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影响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地方应加大海岛、渔村、渔港的保护性建设,不仅要加大力度建设综合性渔港和渔村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污染防治的力度以及淡化人工建设的痕迹,进一步优化海岛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彰显单个海岛自然、人文特点。力争形成以休闲渔业收入支持渔村、海岛建设,以良好的建设成果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的良性循环。
(三)滨海休闲渔业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发运营,构建立体的旅游产业结构
各地在开发滨海休闲渔业时,应依据地理优势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由于“经济一致性、产品互补性、地域邻近性”使渔村、海岛的发展与周边旅游风景区紧密结合,通过二者的联合将一系列旅游产品串联、捆绑、整合,向消费者提供互补、多样、有层次性的旅游路线和旅游项目,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游客消费需求,达到休闲渔业基地与旅游景区的双赢。在休闲渔业与景区合作开发运营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促成休闲渔业与景区的联姻,政府职能部门通常要担负起规划、招商、协调、保障、监督的职能;同时参与其中的旅游企业、组织和渔户要具有大局观,摈弃“本位主义”。
厦门市依托原有景区、景点,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取得良好效果。作为著名旅游都市,新世纪伊始,厦门便开始发展休闲渔业。首先在风浪小的内湾周围,选择适宜的海区,投建人工鱼礁,设置钓鱼平台,搭建鱼排;然后在开发的过程中将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如鼓浪屿、万石岩、南普陀等和新的休闲渔业项目串联成线,整体推出;并通过各种媒介,面向客源地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8]很快厦门的滨海休闲渔业就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四)立足市场,创新开发设计特色休闲渔业产品
滨海休闲渔业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做好消费层次定位、消费数量、消费范围等市场预测。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日益增加,求新、求异的消费心态将主导旅游市场。
一方面对现有简单、粗放、雷同的休闲渔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在保持一些传统项目的同时避免趋同现象,力争提高层次、树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更加细分化的市场和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在设计滨海休闲渔业产品时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进行体验化产品设计,彰显滨海休闲与其他旅游类型的区别,尽可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体验式消费需求。“捕鱼”项目是休闲渔业的传统项目,但唯独千岛湖的“巨网捕鱼”被称为“中华一绝”,游客无不对巨网捕鱼后群鱼狂舞的壮观场面赞叹不已,经过开发者的精心设计和运作,“巨网捕鱼”作为千岛湖的金名片,成为众多中外游客来千岛湖后争相要求观赏的首选项目。
(五)“以文化为基石,以节庆为突破口”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旅游节庆因其能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并带来资金流、技术流和项目流,大幅度地提升举办地的无形资产,产生奇特的“节庆经济”效应,而受到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关注。[9]近年来,山东各地渔业节庆活动,田横岛祭海节、红岛蛤蜊节、薛家岛海鲜节、荣成国际渔民节、威海国际钓鱼节等均获得了较好经济、社会、文化成果。以为期5—7天的红岛蛤蜊节为例,节日间的收入从第一届的1500万元增至第七届的2800万元,游客人数由12.7万增至24万。休闲渔业节庆的举办极大地丰富了滨海休闲渔业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者的猎奇心理;为当地带来“井喷”的经济效益,渔民、渔村实现增收;同时由于节庆都是以“鱼/渔”文化为基石,因此有利于弘扬海洋文化,提升地域形象,扩大沿海渔民生存方式在公众中的影响。
(六)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应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发展
随着滨海休闲渔业产业化规模的发展,由于垂钓人员的增加、垂钓技术的提高,致使渔获量不断增大,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所以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需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山东省在发展休闲渔业过程中,充分利用水产养殖业的设施和产品,做到扩大休闲渔业规模、增加养殖生产效益、保护渔业资源三方共同得益。[10]不仅如此,通过滨海休闲渔业的品牌效应,提高渔业、渔区、水产品的知名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拉长水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其附加值,以此带动和发展起水产品加工业,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荣成西霞口村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由一个小渔村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成为“以渔起家,渔业带动各行业发展”的典型。改革开放后,随着捕捞业快速发展,西霞口人发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霞口村减少捕鱼船只,限制捕鱼数量和时间,从根本上保护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日后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奠定了基础;同时投资建海珍品养殖基地和海珍品科普示范基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强经济实力。依托强大的第一产业,西霞口村以船舶制造为龙头的第二产业和以滨海休闲渔业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旅游业现已成为西霞口的支柱产业,依托良好的渔业资源和环境,休闲渔业发展迅速,2008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亿元,[11]巨大的客流也带来了强大的购买力,使当地海珍品销售稳步增长。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有效地树立了良好的地域品牌,扩大了地区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
(七)完善政府职能,确保滨海休闲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由于滨海休闲渔业成为渔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效益可观,参与其中的企业、渔户数量迅速增长,现已经成为与服务业相结合的一门综合产业,涉及众多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协调、统筹工作难度较大。所以滨海休闲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发挥其调节、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山东省已于2005年颁布了《山东省休闲渔业示范点评定办法》,对全省示范点实行管理,确保山东省内休闲渔业基地质量和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又于2007年颁布了《山东省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使休闲渔业船舶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迹。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其他与休闲渔业相关的法规、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渔业的规范管理和指导。
第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山东省各级政府对重点休闲渔业项目应予以优惠和扶持,这些优惠具体包括:银行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审批海面使用权、税收减免等;重点培育一批休闲渔业的龙头企业,并以此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针对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加大对海岛、渔村等地区拨款,大力扶持各地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第三,加大休闲渔业信息系统建设。应在渔业发展中建立高效的信息统计与管理系统,准确、有效、及时、全面地提供关于渔业的各种数据信息,为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12]
注:本文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大专项基金项目资助(AOCOUC200903)
[1]刘雅丹.休闲渔业的发展与管理[J].世界农业,2006,(1):13-16.
[2]杨子江.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休闲渔业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9):471-477.
[3]王艳玲,骆乐.对上海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考[J].北京水产,2003, (4):40-42.
[4]江明方.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52-54.
[5]刘悦.天津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09, (2):24-26.
[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公报[EB].http:∥www.shandong.gov.cn/.2009-03-10/2010-04-05.
[7]中国养殖网.闲渔业带动10万山东农民就业[EB].http:∥www. chinabreed.com/fishery/develop/2007/01/20070105104990.shtml. 2007-01-05/2010-05-22.
[8]刘正雁.台湾娱乐休闲渔业的兴起与启事[J].厦门科技,1999, (3):19-20.
[9]Howard Hughes,Danielle Allen.Cultural tourism in centraland eastern Europe:the view of induced image formation agent[J]. Tourism Management,2005,26(3):173-183.
[10]林利民,洪惠馨.促进我国休闲渔业产业化的构思[J].休闲渔业,2005,(1):79-80.
[11]西霞口.西霞口集团海珍品示范基地被评为威海10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EB].http:∥www.xixiakou.com/htm l/newcountry/zdqy/zdqy/1695147.html.2009-01-16/2010/05-25.
[12]吴维宁,卢卫平.美国国家渔业信息网络建设及其启示[J].中国水产,2005,(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