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产洋二元母猪妊娠期繁殖性能的营养因素探究
2010-08-15蓝荣庚
蓝荣庚
(新希望集团湛江国雄饲料有限公司猪饲养技术中心,广东遂溪 524335)
影响初产洋二元母猪妊娠期繁殖性能的营养因素探究
蓝荣庚
(新希望集团湛江国雄饲料有限公司猪饲养技术中心,广东遂溪 524335)
近20年来我国南方省市集约化瘦肉型商品猪场日益增加,其主要饲养的繁殖母猪是洋二元杂种猪(即长白×大约克或大约克×长白杂交的后代)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出的商品代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猪,其瘦肉率高、日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市场售价较高,深受养猪者欢迎。但有许多新建猪场没有很好地掌握饲养技术,于是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母猪繁殖性能低等诸多问题。许多猪场生产者由于对引进初产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不够重视而影响其终身生产性能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初产洋二元母猪妊娠期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养猪业主或养猪场技术员参考。
1 妊娠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当第1胎的妊娠母猪的消化能超过27.7兆焦耳/天(MJ/d) 时, 就会发生泌乳期采食量降低的现象,并且第2胎次要比第1胎次更为明显。Dourma(1988)计算得到,妊娠期内母猪饲料的代谢能每增加4.18MJ/d,则哺乳期代谢能摄入量就会减少2.09MJ/d。
与能量相比,初产母猪的蛋白质的摄入量对泌乳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更加敏感。初产母猪在妊娠期只有供给较高水平的蛋白质(初产母猪粗蛋白质应为16%,经产母猪妊娠期应为13%~14%)才能取得满意的繁殖效果。初产母猪在妊娠期粗蛋白质赖氨酸摄食量低于16g/d时会影响仔猪的生长。
2 妊娠期采食量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养猪生产中,笔者常见许多猪场的后备母猪妊娠期饲粮同经产母猪一样,并且供给量也同经产母猪一样(1.8~2kg/d),这样导致采食的饲料远远达不到青年母猪自身发育及胎儿生长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养猪者为了降低妊娠期饲料的投入成本,从配种至产仔以均衡值供给饲料。其错误主要是忽视了妊娠期内随着生理的变化,母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发生变化。虽然妊娠早期胎盘和羊膜生长很快,但是它们却需很少的能量。若此阶段(妊娠最初21天)青年母猪摄入能量过高,就可因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和孕酮)浓度降低以及子宫营养组织分泌物的减少而造成胚胎成活率下降。相反,妊娠后期胚胎和乳腺组织生长很快,妊娠最后1个月胎儿增重就能达到整个妊娠前期的增重量。此时期,母猪对能量的要求比前期提高,若采食量不足就会导致母猪分娩时处于代谢负平衡的状态,而这就会使母猪产后分解自身的组织,并且导致泌乳期采食量下降。其实,无论是后备母猪还是经产母猪的妊娠期,如果饲料供给量始终不变,则母体的能量沉积量就会随妊娠时间的延长而直线下降,甚至在临近分娩时会出现能量负平衡的现象。
有关资料显示,可以根据妊娠期子宫和乳腺组织生长发育的情况来推测母猪能量需要量的变化。笔者将其结果列举出来以供生产者参考。从配种到分娩子宫和乳腺组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消化能变化情况为:妊娠的0~28天为0.7MJ/d, 妊娠28~56天为 1.3MJ/d, 妊娠的 56~85天为 2.6MJ/d, 妊娠的 85天至分娩为5MJ/d。若妊娠期日粮的消化能为12.5MJ/kg时,则各阶段分别增加投饲量为 56g/d、104g/d、208g/d和400g/d。
此外,妊娠期和泌乳期还应考虑环境温度变化、有无垫草以及饲养模式(单饲还是群饲)等因素所致能量需要的变化。对于母猪来说最低临界温度(LCT) 大约为 20℃ (若群养大约为15℃),环境温度每降低1℃,母猪消化能就会增加 42KJ/(W0.75×d)。 也就说对于120~300kg体重的母猪来讲,环境温度每降低1℃,消化能需要增加0.7~1.4MJ/d(NRC1981)。
3 妊娠期饲料中功能性氨基酸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功能性氨基酸是指能调节关键的代谢途径,促进人和动物的生存、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的氨基酸。功能性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胱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既可是必需氨基酸也可是非必需氨基酸。这些功能性氨基酸中与母猪繁殖性能最为密切的是精氨酸。精氨酸在母猪体内的代谢产物——一氧化氮和多胺 (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在胎盘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除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其他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和多胺在血管生成、胚胎形成、胎盘滋养层生长、子宫胎盘血流量、养分从母体到胎儿的转运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妊娠早期母猪的尿囊液中精氨酸的含量非常地高。妊娠第40和45天的母猪,其尿囊液中精氨酸和鸟氨酸的含量分别占总α-氨基酸的50%和55%。妊娠早期当胎盘生长最快速时,母猪的胎盘中一氧化氮和多胺合成最多。
精氨酸的添加量与母猪的妊娠阶段有关,精氨酸对胚胎和胎儿的存活有重要作用。其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如下:黄体的发育及其功能;孕酮的生成,孕酮是维持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主要激素之一; NO信号;细胞的氧化还原状况。精氨酸和其他的功能性氨基酸(如谷氨酰胺、亮氨酸和脯氨酸)也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来调节胚胎和胎儿的骨骼肌生长发育。在妊娠早期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提高了妊娠70天胎儿的次级肌纤维与初级肌纤维的比例。相反的,减少精氨酸和一氧化氮则会促进子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的脂肪前体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增殖。
由于相当一部分日粮精氨酸在小肠中被精氨酸酶降解,所以日粮精氨酸只有60%进入妊娠母猪的血液循环。因此,在普通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额外添加精氨酸,可有效地提高血液循环中的精氨酸水平,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日粮中精氨酸/赖氨酸的比值为2.64时,不会影响肠道对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吸收。精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大于3:1时会导致氨基酸的拮抗。
谷氨酰胺是精氨酸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初产母猪的子宫对谷氨酰胺的摄取远远大于其他氨基酸,谷氨酰胺在子宫液和胎儿中的含量很丰富。因此,谷氨酰胺可能在胎儿营养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可能对妊娠母猪具有互作效应。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可通过激活体内的mTOR信号通路刺激多胺的生成,从而促进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在母猪日粮中同时添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可提高:窝产活仔猪数1.4头;窝产仔猪和窝产活仔猪的出生窝重;初生重为1.3~1.49kg的仔猪在窝产活仔猪中的比例。
4 妊娠期日粮纤维水平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太低,会引发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一系列问题。如易引起母猪便秘,原因可能是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太长,水分吸收太多,粪便干燥而引起便秘。另外,规模化养殖中母猪的胃溃疡等消化道问题,可能与日粮纤维素含量过低有关。妊娠前期的母猪如果喂低纤维日粮,受采食量的限制,很难有饱腹感,会引发跳圈之类的问题。
研究表明,妊娠期日粮中适宜的纤维水平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存活率、改善规癖行为和肠道健康、降低母猪分娩应激等,从而显著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粗纤维,不仅可以提高母猪妊娠净增重、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而且初乳和常乳中脂肪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吴德(2008)研究表明,日粮纤维(纤维来源是小麦麸和脱脂米糠)水平影响初产、二胎母猪繁殖性能,一胎母猪以10.8%NDF(中性洗涤纤维)组母猪 (日摄入量222g)产仔数最高,二胎时15.8%NDF组母猪(日摄入量365g)产仔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