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年青壮年大肠癌病例分析
2010-08-15李云彪
李云彪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低发区。近年来大肠癌同肺癌一样有上升趋势,我国亦不例外。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地区差异,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高发区。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1]。为了解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率,笔者对本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的青年大肠癌185例和老年大肠癌393例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及误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内镜及病理确诊的青壮年大肠癌185例,同期大肠癌患者总数578例,青壮年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32%,185例青壮年大肠癌,男117例,女68例,男女比1.7:1,年龄最小者21岁,20~30岁87例(47%),30~40岁98例(53%)。
1.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家族史及不良生活方式:青年组直系亲属有大肠癌或大肠疾病(息肉、肠炎等)病史者28例(15.1%),老年组31例(7.9%)。青年组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127例(68.6%),老年组有98例(24.9%)。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临床表现 便血或粘液脓血便121例(65.4%),排便习惯改变 87例(47%),腹痛67例(36.2%),腹胀 32例(17.3%),腹泻37例(20%),便秘29例(15.7%),大便变细65例(35.1%),腹部肿块 12例(6.5%),肠梗阻 9例(4.9%),消瘦11例(5.9%)。
2.3 误诊率 本组误诊共129例,误诊率70%,其中误诊痔疮33例,慢性结直肠炎30例,痢疾27例,肠息肉13例,肠梗阻10例,溃疡性结肠炎7例,肠结核7例,急性阑尾炎2例。
2.4 肿瘤部位 185例青壮年大肠癌中乙状结肠62例(33.5%),升结肠30例(16.2%),盲肠29例(15.7%),横结肠24例(13.0%),肝曲 23例(12.4%),降结肠 17例(9.2%)。
2.5 病理分型 腺癌97例(52.4%),粘液细胞癌46例(24.9%),乳头状腺癌18例(9.7%),印戒细胞癌14例(7.6%),低分化腺癌21例(11.4%),其中印戒细胞癌、粘液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共81例,占43.8%。
3 讨论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近几年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肠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相关。本组资料显示,青年组直系亲属有大肠肿瘤或大肠疾病(息肉、肠炎)史者占15%,明显高于老年组的7.9%,青年组有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占68.6%,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4.9%。提示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在青年大肠癌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李伟[2]等研究发现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病史者,其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为对照组的2.527倍。吸烟增加了大肠癌的危害性,可能与吸入特异性致癌物如芳香胺类有关。因为烟草中含致癌物二甲基肼,会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而诱发大肠癌。饮酒增加大肠癌危险性的可能机制包括:①K-ras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导致大肠癌的早期致癌因素,而酒精可能参与这种突变过程;②乙醛及其产物可直接作用肠道菌群,也可作用于细胞内、外蛋白,降低蛋白的稳定性,破坏生物蛋白的功能,产生的乙醛-蛋白产物可导致细胞损伤;③啤酒产生一种不吸收的原致癌物,在直肠远端刺激黏膜导致细胞增殖。
Dukes分期[3]显示74.3%的青壮年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C期D期,早期发现者仅占21%,以直肠、乙状结肠癌为主占58%,组织学类型虽以高、中分化腺癌较多,但低分化腺癌、粘液细胞癌等恶性程度高的共占43.8%,低分化腺癌、粘液细胞癌的生长方式主要向四周呈侵润性生长,并可侵及神经、血管、淋巴管,同时可沿腹膜扩散,具有很强的向周围组织侵润能力,转移早而广泛,这就决定了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提示临床上必须加强对早期症状的警惕和高危人群的普查。由腺瘤恶变而来的青壮年大肠癌占8.21%,与国内报道7.95接近。因为腺瘤恶变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方式,临床上要加强对青壮年大肠息肉患者的诊断及监控,尤其是具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多发性息肉病患者,以便早期预防及治疗。
青壮年大肠癌患者以便血及粘液便、腹痛、腹泻、腹胀、便秘等症状较多,缺少恶性肿瘤的典型症状,青壮年组便血较高的原因,可能是青年患者的肿瘤侵袭性强,易侵犯黏膜下血管网而引起出血;此外青壮年组右半结肠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右半结肠癌肿多呈菜花样,质脆易坏死脱落出血。青年组腹痛较多的原因,可能是青年患者肿瘤生长迅速,易压迫并侵犯局部组织神经;此外青年人对疼痛敏感,稍有轻微不良刺激,即有不适或疼痛感。而老年人由于对疼痛不敏感,腹痛的主诉往往比青年人少且程度轻。因此,对于主诉便血和腹痛的青年人,应高度警惕大肠癌的存在,及时进行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纤维结肠镜等检查。另外医务工作者一般对青壮年大肠癌的重视不足,临床上常与肠道及腹腔其他疾病发生混淆,常被误诊为肠炎、痔疮、息肉、肛裂等疾病。综合以上原因,青壮年大肠癌误诊率在恶性肿瘤中很高,本组统计为70%,高于梁丽[1]等统计的误诊率为63.79%,这可能与地区差异及医院等级有关。针对其原因,为了减少青年大肠癌的误诊率,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对青年大肠癌常识的宣传,使人们对大肠癌的症状有一定的认识,以促使患者早期就诊;②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警惕性,特别是大肠癌高发区域、有家族史、病程较长的青年人;③详细询问病史,强调常规检查的重要性,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应列为必检项目。考虑直肠上段肿瘤的患者,指诊时应取蹲位,并嘱患者行排便动作以增加腹压,使直肠下降,便于触及直肠上段肿块。对症状可疑而常规检查阴性者应进一步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纤维结肠镜广泛应用在某些地区受限,钡剂灌肠则对远端大肠显示不够理想。因此结合大肠癌的好发部位特点,笔者推荐对可疑患者常规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此检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负担小,能检查出70%上的大肠癌病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比,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1]梁丽,袁芳.青年人大肠癌58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56-257.
[2]刘广英,阳新.大肠癌182例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8,14(4):400.
[3]杨磊,丁彦青.青年大肠癌264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