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制剂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10-08-15黄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鼻道药制剂鼻甲

黄强

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中药制剂雾化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250例,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症状 所有患者330例均有间隙性或交替性鼻塞,粘液涕增多,体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中下鼻甲不同程度肥大,在鼻底部下鼻道或总鼻道附着有粘液性丝状分泌物,符合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1.2 一般情况 将符合以上确诊患者分为中药组250例,男142例,女108例,年龄19~72岁,平均39.7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3.5年;西药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3~75岁,平均39.8岁,病程0.5年 ~15年,平均3.7年。两组比较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中药组:用本院制剂室制作的中药制剂雾化吸入治疗。处方:金银花60 g,连翘50 g,败浆草60 g,苍耳子 40 g,辛夷 50 g,板蓝根 60 g,薄荷 40 g,甘草 30 g,将以上中药用1000 ml清水浸泡,滤取药液500 ml,灌入容器中,流通蒸汽消毒1 h,备用。西药组:采用0.9%理盐水500 ml加8万U庆大霉素注射液20支,地塞米松30 mg,浓薄荷水数滴,备用。分别取以上备用药液20 ml,用402A型超声雾化器(上海鱼跃医疗器械厂)经鼻吸入,每次10~15 min,2次/d,每个疗程6 d,观察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不超过3 d。

2 结果

2.1 判定标准 痊愈:鼻塞,流涕症状消失,鼻黏膜肿胀消失,鼻道未见分泌物;好转:自觉不适明显改善,下鼻甲较前缩小,分泌物减少;无效:自觉不适无改善,下鼻甲无缩小,鼻道分泌物增多或不变。

2.2 结果 中药组250例,痊愈44例,好转20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西药组80例:痊愈4例,好转5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5>6.63,P<0.01),说明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3 讨论

现在城市中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粉尘及有毒物质对鼻黏膜存在长期刺激,加之急性鼻炎的治疗不彻底,使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我们曾采用内服中药制剂以及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疗程长,副作用明显,患者还往往不积极配合,且疗效不佳。鼻腔黏膜其有较好的吸收功能,鼻内投药的利用度可接近静脉注射的水平。我科研究选取的中药组方,对鼻黏膜没有损害作用,且没有特殊异味,治疗时间可延长,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方中金银花、连翘、败浆草清热解毒;辛夷、苍耳子、薄荷、辛散解表,芳香通窍,消肿止痛;甘草调和;以达到疏通鼻塞,减少鼻腔分泌物、恢复嗅觉的功效。中药组近期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鼻道药制剂鼻甲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