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2010-08-15李靖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7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李靖杰

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12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口服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并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进行对照,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并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疾病。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龄16~71岁,平均58.4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17~70岁,平均58.3岁,临床症状:腹泻28例,粘液脓血便20例,腹痛8例,里急后重4例。病变部位直肠炎30例,直肠乙状结肠炎22例,全结肠炎8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16~71岁,平均58.5岁,临床症状:腹泻27例,粘液脓血便23例,腹痛7例,里急后重3例。病变部位直肠炎28例,直肠乙状结肠炎23例,全结肠炎9例。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茯苓各20 g,白术、炒白扁豆、乌药、佛手各15 g,黄芪、山药各30 g,麦芽25 g,陈皮5 g,甘草3 g,砂仁6 g。加减:脾肾阳虚者加附子、炮姜、补骨脂各10 g,煨肉豆蔻7 g;伴腹胀纳差者加枳壳、鸡内金各10 g;泄泻甚者加诃子12 g,石榴皮15 g。每天1剂,水煎服。

灌肠处方:苦参12 g,白头翁、败酱草各25 g,地榆15 g,槐花、白芷、白及、赤石脂各10 g。水煎取液100 ml,凉至35℃左右备用。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取药液作保留灌肠,1次/d。以上治疗10 d为1疗程。隔3 d可进行下1疗程,连用2~5疗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每片0.25 g),1 g/次,4 次/d。疗程均为8 周。

1.3 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部分轻度充血;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溃疡面积缩小,或部分消失,黏膜轻度充血;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结肠黏膜病变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33例,显效 1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 痊愈2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治疗期间均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溃疡结肠炎现代医学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功能有关,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及回肠末端,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伴有不同程度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浅表溃疡,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特点。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其属“泄泻”、“痢疾”、“肠风”、“脏毒”范畴,责之于湿成盛,故有“无湿不成泻”,“湿盛则濡泄”的说法。其主要病机为湿盛伤脾,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升降失常而致泻痢。湿性重浊粘腻,故缠绵难愈。

方中苦参、槐花、白头翁、败酱草清热解毒祛湿;白及、地榆活血化瘀、凉血止血、解肠秽毒;赤石脂温涩敛湿止泻,与清热解毒药合用,能寒温相制、敛泄相济。诸药合用则邪毒可去,正气回复。由于该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多以脾胃虚为本。治疗中配合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黄芪健脾益气升阳;砂仁、陈皮、白扁豆、乌药和胃渗湿,理气止痛。通过灌肠与口服配合治疗,既能调整全身机能以扶正祛邪,又能直接作用于病位加速病灶愈合,故获良效。灌肠给药能避免口服寒凉太过伤脾胃,且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有研究已证实[2],50% ~70% 的药物可以从直肠中下静脉绕过肝脏而进入大循环,避免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与破坏作用,同时局部黏膜吸收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吸收浓度,可达到静脉注射浓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吸收有规律。通过本文病例资料可见,中医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症状改善快,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

[1]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刘茂才.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88.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