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贮藏期腐烂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0-08-15陈爱昌骆得功

中国马铃薯 2010年2期
关键词:抗病力入窖定西市

陈爱昌,张 杰,骆得功

(甘肃省定西市植保植检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菜、饲和轻化工原料,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广。甘肃省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60万hm2,产量达1 000多万t,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9,分居第3和第2位;定西市年种植马铃薯近23.3万hm2,产量达63万t,随着面积和产量的进一步增加,马铃薯窖藏数量也明显增多。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定西市马铃薯腐烂率达15%~30%,年损失马铃薯10~30万元,有的甚至更加严重[1-2]。因此,马铃薯收后贮藏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1 马铃薯贮藏特点

1.1 易感染病害

马铃薯块茎皮薄、肉嫩、水分高(约75%左右)、淀粉含量高(15%~25%)、易转化为可溶性糖、易碰伤,因而不利于长期贮藏,且易受病原菌侵染而腐烂。常见的病害是真菌性的干腐病、晚疫病,细菌性的软腐病和环腐病。

1.2 怕热怕冷

马铃薯块茎,对温度十分敏感,既怕热又怕冷,如果长时间处于6℃以上,块茎呼吸增强,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速度加快,渡过休眠期的块茎开始发芽,病害迅速蔓延,腐烂加重。如果低于0℃以下,块茎受冻,块茎内皮层部分的薄壁细胞受到破坏,块茎脱水萎缩,失去加工或种用的实用价值。受冻块茎,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强烈干扰,呼吸增强,为健薯的2~3倍,抗病力减弱,低温性病菌乘虚而入,在温度上升时,迅速腐烂。

1.3 怕干怕湿

马铃薯块茎在窖内湿度过低时,块茎水分损失严重,重量损失过大,块茎变软甚至皱缩,同时有利于干腐病的发生。窖内湿度过饱和,又会引起窖顶滴水,滴在薯块上,导致病菌繁殖,发生腐烂。因此,窖内温度应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为宜,并保持稳定,避免骤升骤降。骤然降温,不但容易结露,而且使薯块代谢受到干扰,易于腐烂。

1.4 怕闷

马铃薯入窖后,长时间不通气,CO2逐渐累积,易使薯块受闷。受闷的马铃薯块茎,细胞组织麻醉中毒,抗病力减弱,日久也会引起腐烂,特别容易引起薯块的黑心,贮藏中应注意CO2的浓度。

2 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收获入窖到封闭窖为前期;寒冬季节为中期;立春之后,气温上升为后期。各个时期有不同的主要变化,大体上说,前期为高呼吸期,易发热,淀粉易转化为糖;中期生理活动减弱,易受冻害;后期易于发芽腐烂[3]。

2.1 贮藏前期变化

此时期是马铃薯块茎的一个自然高呼吸阶段。在收获后半个月左右,呼吸十分旺盛,淀粉向糖的方向转化显著,当窖温升高快时,水汽也多。这个阶段中,病害发展较快,因此要以通风散热为主,控制好窖温。入窖前期的高温条件,虽对病菌生长有利,但亦是马铃薯块茎伤口愈合抗病的有利条件。

2.2 贮藏中期变化

贮藏中期是马铃薯入窖后温度过高阶段,生理活动减弱,呼吸作用由旺盛趋于平缓,窖内温湿度变化也减少,气温易下降,天气转冷,薯块易冻。如不及时保温,使窖温低于0℃,将会造成马铃薯块茎受冻,品质下降,抗病力减弱,引起腐烂。

2.3 贮藏后期变化

贮藏后期是在寒冬将过,气温回升,马铃薯块茎的生理作用又开始加强,如不通风降温排湿,就可能发芽或腐烂。

3 马铃薯贮藏的主要措施

3.1 入窖前的措施

(1)薯窖(库)消毒:无论是大型的库,砖窖或土窖(井窖、窑窖、半地下窖),为防止病原菌感染,在马铃薯入窖前应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旧窖更应该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办法是,将旧土窖的窖壁铲土一层,再用化学药剂喷雾(40%福尔马林50倍液、1%高锰酸钾均匀喷洒窖壁四周)或熏蒸(用百菌清烟雾剂每立方米用15 g硫磺粉发烟熏蒸24 h或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7 g、40%福尔马林10 mL熏蒸)。应该注意的是药剂喷洒要均匀、彻底、不留死角,然后密闭48 h,通风2 d后贮藏薯块。

(2)适时收获: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直到枯萎,块茎停止膨大,易于植株脱离时收获。收早影响产量,收迟受冻。收获时应选择晴天为宜,晾晒几小时后再装袋,注意剔除损伤薯。

3.2 入窖堆放

(1)预贮藏:块茎收获出土在田间短暂晾晒后,运回窖旁预贮藏。场地应宽阔、干燥、避光、通风良好。在温度10~15℃的条件下,约经1周,马铃薯薯块受到的机械损伤就能愈合,并形成木栓组织。预贮藏时,薯堆高度不易超过2 m,堆宽不能超过4 m,堆与堆之间应留有通风道,使薯堆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以免堆内发热,造成块茎腐烂。

(2)贮藏:马铃薯入窖时应轻拿轻放,不能乱丢。大型库窖应摆放整齐,堆与堆之间要留约0.5 m的通道,便于通风、检查、倒堆。贮藏不能太满,一般利用马铃薯贮藏窖容积的65%为宜[4]。

贮藏时不能混存,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种薯与商品薯都应分开贮藏。对贮藏马铃薯种薯的库窖可以选择对种薯出芽率没有负作用、能有效控制腐烂的化学药剂处理种薯;商品马铃薯为防止发芽可用抑芽剂处理薯块,延长贮藏时间。

3.3 入窖后管理

马铃薯块茎入窖后应严格按照“两头防热、中间防冻”原则来管理,使窖库温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对贮藏马铃薯种薯的库窖可以适当增加光照,降低水分,降低腐烂率。

除以上所述之外,选择耐贮藏马铃薯品种、田间病虫害控制、贮藏窖的选址及建设、人为等原因也非常重要,在实际生产贮藏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王一航.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必须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J].甘肃农业科技,2002(4):3-6.

[2] 高占彪.农业发展研究与探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

[3] 赵慕铭.粮食贮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411-418.

[4] 康勇.农户马铃薯窖藏技术及抑芽剂使用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中国,5HS066-A91-011-17[P].2007.

猜你喜欢

抗病力入窖定西市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禽抗病力的作用和应用
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北方地区池塘主养长丰鲫试验
两个不同品种肉兔TLR4基因多态性研究
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