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2010-08-15董保英王凤梅
董保英 王凤梅
河南渑池县人民医院 渑池 472400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她们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护理服务市场化趋势,给护理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护士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护士日益增加的专业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这将给护理职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护士缓解压力已成为一个医院管理者的责任。
1 首先应识别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源
存在于护士自身和周围环境,引起护士身心失衡的刺激因素,都可成为护士工作压力源,可以使管理者在护士心理紧张疲劳的早期,即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控制压力源,并指导护士做出积极反应,避免造成进一步身心危害。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中国护士主要的压力来源。
1.1紧张的工作性质护士经常面临突发多变情况,常处于应激状态:如病人病情变化多端,不确定因素多,护士既要抢救和护理各种病人,精神紧张和高度集中,又要处理生离死别的关系,工作难度大;家属或病人对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使护理人员还要面对与各种性格的病人及家属,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身心疲劳,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了健康[1]。
1.2工作压力院内、科内开展质量控制和监督,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护士长夜查房,护理质量考核,各种技术比武,知识竞赛,岗位先进的评比等,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导致心理失衡,使护士身心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1.3家庭压力约85%的护士为已婚者,由于护士工作的三班制,使护士饮食、睡眠不规律,影响了家庭生活质量,再加上丈夫、孩子的不理解、抱怨,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1.4人际关系护士在工作中需与病人、医生、后勤部门等各类人员进行交往,人际关系复杂,如不能正确处理,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冲突。
1.5人生价值尽管在《护士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等法规中明确了护士的权利、义务和待遇,但世俗的偏见,护士的价值得不到认可,重医轻护仍然严重。护士培训、进修、晋级受限,津贴部分不能全额发放,使护士的人生价值不能得以体现,从而产生悲观、沮丧与失望。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2 针对压力源的对策
2.1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提供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物资供应商应在保证仪器设备在完好状态下,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避免增加护士额外工作量。管理作风上,管理者应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用人所长,容忍所短,及时正确处理工作中各种人际冲突,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减轻因工作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使护士感到身心愉快,保持积极健康的工作状态。
2.2改善护士待遇,提高社会地位医院管理者应在分房、晋升等方面对护士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进修、脱产/半脱产学习机会,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应扩大宣传,增加公众对护士的了解,纠正社会上对护士片面、错误的认识,从而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3科学培养护士,提高护士自身素质经常以业务学习、业务查房等多种学术活动形式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提高其理论及技术水平,使之能更好的胜任工作。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大、自学考试等学习,扩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2.4提高护士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压力的工作。要扩展护士适应能力范围,使个人能耐受较大范围的刺激,提高护士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能力。
2.5关心护士生活,提高护士身体素质为护士提供安静休息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患病护士,排班时予以照顾,促进康复。鼓励护士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6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增强认识调节功能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时应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培养积极情感。对于工作压力大,经常遭遇紧急情景的科室,如急诊科、ICU,在平常业务学习中要加强心理方面的学习和讨论,鼓励护士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交流应对压力的经验。一方面可缓解内心紧张不安情绪,消除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讨论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应教会护士一些缓解紧张情绪及解除疲劳的方法,如听音乐、阅读、增加睡眠、调整饮食等。
2.7充分动员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家是护士身心休整的港湾。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经常倒班等特点常会影响到护士家庭生活及家庭关系。护士的身心状况与家人的支持密切相关。管理者应清楚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动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来作为护士工作的坚强后盾。综上所述,作为护理人员本身要学会不断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科学的进行自我平衡,达到并保持最佳的身心健康状态,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1]赵晓莉,魏瑞丽,张霞.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