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0-08-15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研究室研究所理念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防武器装备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是我国航空武器研制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研究所以提高自主创新飞机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主线,全面持续地推进管理变革和创新,加快创新型研究所建设步伐,建立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工作机制,进行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文化的含义——创新文化,简言之就是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能够孕育出新生事物快速成长的土壤。它包括凝聚创新理念,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实践。自主创新要持续发展,创新文化是根本是灵魂。

创新文化建设的范围——关心自主创新,就必然关注创新文化的建设。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下,形成了独具航空特色的创新文化。在深入挖掘深厚的创新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以“文化引领、融入管理、注入基因、形成体系” 为载体拓宽工作思路,围绕“重塑发展战略、变革组织架构、发展技术平台、优化设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营造文化氛围”,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进行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提升了研究所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文化引领 注入创新基因

从创新文化建设入手,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和内涵——创新文化的价值观: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创新文化的精神: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自主创新。在“十一五”期间,研究所提出了“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和谐研究所”战略愿景。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研究所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持,用文化将战略内化于职工的内心,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创新行为落实在战略执行的基本点上。

创新是研究所面向新世纪,履行政治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创造价值的内在要求,是研究所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本和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之策。坚持自主创新,必须培养和打造独有的创新文化,既要在物力、财力上对创新项目予以足够的支持,加大研发等“硬投入”,又要为创新实践提供一个“允许失败”的宽容“软环境”。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牢固树立“航空报国”理念,用崇高的使命凝聚队伍,用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吸引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营造设计师队伍相互尊重、信任、宽容、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倡导“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一种有序、迅捷的工作状态。从“境界、品质、创新、机遇、和谐、团队”六个方面对创新文化进行定位,设计出相应的创新文化系列主题宣传和诠释,并在所报和园区网上连续刊登。其主要内容是——境界篇:“志存高远、创造非凡”,是我们团队实现“航空报国、追求第一”集团理念所应当拥有的崇高境界,反映研究所“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和谐研究所”愿景目标;品质篇:“卓越源于专业、专业源于专注”,是研究所型号研制的历史写照,反映研究所在设计产品上追求第一的质量要求;创新篇:“进步源于创新、创新源于突破”,是国防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研究所引领技术发展的基本定位;和谐篇:“成功源于共创、共创源于共享”,是全所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反映研究所在人文环境、知识共享上追求和谐发展;团队篇:“风雨同舟、共同成长”,反映研究所在建设卓越团队方面的基本诉求和不懈努力。

创新文化的引领,核心理念的准确定位,为建设创新型研究所注入了基因;丰富内涵的形象生动宣传,将研究所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根植于员工的内心深处,成为员工才华和潜力的凝聚,成为意志和情操的升华,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航空报国理念的具体体现。

融入管理 培植创新土壤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制度和管理等多方位的创新。文化融入管理,就是要建立制度机制。韦尔奇说:“我们的制度是要让认同公司价值观和理想的人能心情舒畅地工作,而让那些不认同的人离开。”在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把创新文化融入管理,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提升管理理念,提供管理变革动力,重塑管理活动方式。

如果一个理念不能细化,不能衍生,不能具体,不能通过制度、通过任务、通过标准、通过规范体现出来,这样的文化建设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束之高阁的空洞言辞。

融入管理,制度是根本。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制度上,固化为管理制度。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强调要将文化理念作为完善和创新各项管理的指导思想,在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时以文化理念的相关精神为依据;在制度冲突或制度缺位时,以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准则。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保证研究所文化建设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先后制定了《飞机研制程序》、《型号研制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人员管理规定》、《飞机研发项目管理规定》、《薪酬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让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各系统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员五个层次的设计师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技术责任;实施“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和分配制度;组建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管理,每个研究室、每个专业组、每名专业技术人员都有明确的设计任务和工作目标,以项目管理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注重培植创新土壤,培育基层创新文化和员工岗位文化。研究所在下属30多个基层单位,结合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一五”计划,按照各研究室自身专业特点,认真总结提炼自己的发展理念,使创新文化在战略的执行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各职能机关也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性质,提炼出自己的部门理念和岗位理念。如总体研究室的“总体领头雁,探索先行者”,强度研究室的“强战鹰体魄、度万里长空”,结构研究室的“结丹心雕龙,构蓝图铸剑”,航空电子及武器系统研究室的“体系对抗铸龙魂,精确打击镇天地”,计量研究室的“高一分精度,多一分胜算”,结构试验研究室的“工程验证,数据说话”,计算技术研究室的“数字拓空间网络兼天下”;计划发展部的“谋以致远,行以致强”,企业文化部的“文化蕴乾坤,激情铸龙魂”,基建办的“树精品意识,筑百年基业”等等。这些文化理念的产生,融入了团队成员的智慧和思想,它来自研究所的发展战略,更来自设计人员的内心深处。这些文化理念的提出,成为各单位落实研究所文化的土壤,反过来又丰富了全所创新文化的内容。在某重大方案评估论证期间,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先后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考察,明显的感受到强烈的创新文化和发展战略深入人心的氛围,对研究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系和创新文化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实现创新文化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转变到记在心里、成为指导行动、形成制度规范的过程。实际上企业的理念必须源于企业的实际,理念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是一个漂亮的口号放在那。

形成体系 推进创新活动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几经讨论和修改,经所长办公会通过下发。从2005年开始,研究所以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体系为建设中心,以规范研究所《员工手册》和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体系为载体,自觉和深入地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活动;2006年在机构调整中,党委宣传部正式更名为“企业文化部”,明确组织领导保证和功能定位,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实现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融合,形成创新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在创新文化实践方面,开展了以创新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从科研预研、产业发展、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把握重点,全面推进文化实践活动。创立一个好的理念,激活创新之源;创造一种好的方法,追求创新之本;创办一个好的论坛,奏响创新之音;创收一批好的成果,收获创新之实;创建一个好的团队,筑牢创新之基。在创建一个好的团队过程中,要求各部门、研究室将团队建设作为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和一项首要任务来抓。涌现出以学习型组织为主题、以智慧型员工为特色、以创新课题为主要内容等多样化的团队组织。形成一个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不断增加,相互尊重,善于沟通,充满活力,业绩突出的高技术团队。

经过“五个一”创新文化实践活动,研究所专门设立了青年创新基金,明确规定每年投入不低于500万专项经费,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同志踊跃参加各种创新活动。2007年,所首届创新基金创新项目正式申报,短短20天全所共收到各类申请项目114项,申请经费总额达2970万元,其申报数量和质量超过预期目标。经过专家组、所创新基金领导小组近一个月的严格初评、复审和反复斟酌,首届创新基金第一批资助项目评审结束,最终评出86项作为所创新基金第一批资助项目批准立项。

为了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重点培养造就领军人物,形成核心人才梯队。加速吸纳、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包括学科专业技术带头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专业技术多面手人材,为他们提供锻炼及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型号工程的实践中快速成长。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建立完善人才考核和选拔制度,使后备人才得到有效的补充。

猜你喜欢

研究室研究所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形变预测研究室工作动态剪影
睡眠研究所·Arch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新新机甲研究室
昆虫也会便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