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航天器装备采办风险监控机制探析
2010-08-15胡绪杰刘尚钞刘志田阎继伟
胡绪杰,刘尚钞,刘志田,阎继伟
(空军军械通用装备军事代表局,北京 100854)
1 引言
随着美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航天器装备的信息化、综合化、自动化程度快速提高的同时,其装备采办风险也不断提高。美军的航天器装备采办风险是指在采办过程中不能按时、按质在预算范围内实现整个采办目标的一种可能性的风险,一般包括技术风险、费用风险和进度风险。
技术风险是采办过程中承制方因为未能攻克技术难关或者采用了没有经过充分试验和鉴定的新技术而导致的风险,一般会带来增加采办费用和拖延采办进度等后果;费用风险和进度风险一般是指采办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计原因而导致的采办费用增加、采办进度拖后的风险。技术风险是航天器装备采办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导致费用和进度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
如何通过监督和控制降低采办风险,用既定的航天器装备预算采办到更多的使用效能,达到“更快、更好、更省”的目标,是装备采办的关键。美军在长期的航天器装备采办实践中形成了很多机制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1]。
2 制定评判标准和制度,随时监督采办全寿命过程中的风险
美军在航天器装备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推行采办项目基线法,结合一系列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对出现超出基线门限值的情况进行处理。
2.1 采用采办项目基线法追踪和判断项目风险
航天器装备采办项目基线法是美国国防部在进行项目管理、控制项目风险时采用的一种方法。采办项目基线是由采办项目管理办公室所制定的一些用于指导各阶段决策点之后各阶段采办活动的性能、进度与费用的目标值和门限值。目标值是管理的目标,是用户和项目主管所希望达到的项目参数值;门限值指用户认为满足需求所必须的性能的最低可接受值和费用、进度的最大允许值。目标值和门限值是项目稳定性的粗略指标,被采办管理部门用来度量项目的性能、费用和进度进展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低于目标值,但在门限值以上,说明项目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旦项目出现费用、进度和性能指标低于相应参数门限值的情况,说明项目出现了重大风险,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高层管理部门应进行审查,根据项目门限值被突破的幅度,分别由不同的决策机构对其做出审查和评估,以了解低于门限值的原因,研究如何才能使项目恢复到正常状态。
2.2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随时跟踪风险
对于重大采办计划,为了防止项目中潜在风险和已发生的风险更加严重,项目负责人必须定期向负责采办的最高管理者呈报对采办计划基线参数的最新估计,说明项目的评估结果、单位成本、最新采办项目进度、费用和性能指标的参数估计、放行标准状况等。
对于技术风险,试验与鉴定部门要以技术性能进展报告的形式,向有关决策部门提供试验与鉴定信息,对设计进展、性能和可靠性等做出评价。在试验过程中,有关部门应随着试验的进展,及时将试验数据提供给作战试验与鉴定的主管部门。在每个试验阶段结束时,负责试验与鉴定的部门均要正式编写详细的研制、作战和相关试验情况与鉴定结果。在采办项目进入生产以前,还应对于试验与鉴定的结果能否证明经试验的项目产品或部件在战斗中的使用效能进行评估。如果试验与鉴定部门认为作战试验与鉴定的工作不充分,或是经试验的系统在战斗中不能有效地使用或是不适合,那么就应该根据后续的作战试验与鉴定结果,利用试验与鉴定年度报告,提出对试验的充分性及采办装备作战性能和适应性的评估结果。
对于采办项目的费用风险,可以通过单位成本报告的形式随时掌握。单位成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2]:
(1) 对项目的单位成本和平均采购单位成本的最新估算;
(2) 合同鉴定后合同成本与进度的主要变化情况。当计划单位成本或平均采购单位成本的最新估算比当前所批准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平均采购单位成本增长的幅度超过了采办管理部门能够接受的程度时,费用风险就处于比较高的等级。在权衡来自国家安全、管理体制、承包商能力等各种相关因素后,采办管理部门可以取消项目,也可以再制定新的费用风险准则,以保证项目的继续进行。
3 制定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严格控制或消除采办中的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航天器装备采办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导致进度和费用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美军在长期的采办实践中,探索和使用了许多技术风险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技术风险,从而保证项目的进度以及费用目标的实现。
3.1 采用建模与仿真减少技术风险
建模和仿真是美军在航天器装备采办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技术风险控制手段。通过对采办过程和采办环境的建模与计算机仿真,来模仿实际采办过程的运行状态及其随采办因素变化的规律,可以在相对逼真的环境中对项目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为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防护提供有效的手段,从而大大减少航天器装备的试验和鉴定费用,使有限的费用集中用于关键的试验与鉴定,以提高试验与鉴定效益。
美国国防部在其指令中明确提出“应采用建模和仿真的方法来节省时间,降低采办过程中的风险,提高采办系统的质量”。例如,美军在发展新一代军事卫星时,发布了CVN-21建模、仿真和评估主计划,指导建模与仿真在采办中的应用,在生成作战需求文件和方案精选过程中,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仿真技术进行辅助设计、方案确定等工作。目前,建模与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美军航天器装备项目的规划制定、方案论证、设计分析、试验与鉴定、运行维护、系统保障以及培训和管理等阶段工作中,有效地减少了系统研制费用,缩短了研制周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利用试验与鉴定手段发现和消除风险
在研制武器装备,尤其是高技术含量较大、设计思路较新的航天器装备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技术风险,而试验与鉴定就是工程技术人员用来发现问题和消除风险的重要手段。试验和鉴定将用户要求与系统设计及研制紧密结合,能够客观地反映项目信息,并根据已确定的用户要求度量系统性能,可以评估技术性能和系统成熟度,并判定系统运行是否有效、适当及系统的生存能力。
美军对这个采办环节十分重视,认为试验与鉴定在风险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有关风险与减轻风险的信息,提供验证模型与仿真的试验数据,确定系统是否具有对付该系统威胁评估中所述威胁的作战效能、适用性与生存能力,检验新技术或者新设计研制因素是否会影响采办项目的预期质量和实际战斗力,因此成为美军航天器装备采办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
3.3 推行渐进式采办策略降低技术风险
渐进式采办是指最初设计的系统部署之后,按照预先规划产品改进的要求,为实现航天器装备系统的最终能力,分步骤地完成系统的设计和部署的过程。最初的设计一般不包括新增的能力,这是因为新增能力的风险高,不易和系统其余部分的风险一同解决。因此,开发工作需要分开进行,以便能够给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高风险部分的处置。在技术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分批次的装备采购,可以有效减少因采用一个重大的技术步骤对装备做出重大改进而出现的风险。每个批次都要采用成熟技术是渐进式采办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采用渐进式采办,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技术风险,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技术风险造成进度拖延和成本超概算。2000年后,美国国防部大部分采办项目开始采用渐进式采办方式,包括“未来作战系统”(FCS)、导弹防御系统、空天一体“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等大型采办项目[3]。近年来渐进式采办已在美国防采办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束语
美军采办风险管理既是航天器装备项目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过去,美军一般把风险管理作为系统工程、费用估算技术的一种手段,可能时也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处理,以有别于项目的其他职能。如今,美军已经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综合管理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建立了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在项目的全寿命过程中贯穿全风险监控,目的是使参与项目工作的每个人都树立风险意识,在设计、研制和部署系统时参与风险监控,人人都负起处理风险的责任,从而及时监督、把握风险和有效地降低风险[4]。
由此可见,美军航天器装备采办中的风险监控机制简单实用,高效易操作,并且与军队具体的机构编制和运行体制没有必然的联系,通用性强,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References)
[1]张子丘, 王建平.装备技术保障概论[M].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
[2]刘占岭, 徐军.美军装备保障民间力量的运用[J].通用装备保障, 2002(3): 41-42
[3]李清, 董海.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建设[J].军事学术, 2005(2): 65-67
[4]匡兴华, 张亦驰, 等.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的变革[J].国防科技, 2009, 29(4):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