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培养

2010-08-15闵守斌

政工学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岗位院校人才

●闵守斌

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是胡主席强调要重点抓好的四类人才之一,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智力支撑。怎样界定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对象范围,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上讲,在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各级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均应是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但这个定义对象涵盖宽泛,必然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等其他类别的人才群体发生交叉和重叠。所以还应有一个狭义的概念,即部队主管信息化建设的各级领导干部,或负责部队某项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管理人才,比如技术密集型单位的总工程师等。强化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还是针对狭义上的概念。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以岗位为核心的培养方略。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是相对岗位而言的,是因为我军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有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岗位,才需要这样一类人才。因此,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强调以岗位为核心。以岗位职能定性人才。根据部队类型、工作性质、建设任务界定哪些岗位是信息化建设管理岗位,从这些岗位的共性要求出发,建立通用素质标准,并在学历、能力、经历等方面细化任职资格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并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人才,才可视为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用岗位需求牵引培养。以信息化素质为核心,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要求构建不同的素质结构模型,制定中长期培养目标和个性化、精细化的培养规划。突出岗位需求的牵动作用,建立顶层设计、整体开发、重点培养、分段实施的培养模式,以确保规划目标落到实处。在岗位实践中跟踪问效。充分利用岗位平台,对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进行实践检验。注重考察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在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评估培养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培养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以院校为主渠道的培训体系。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面对的是驾驭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既要懂管理又要懂专业,既要把握宏观又要掌控微观,工作要求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必须注重院校主渠道培养,坚持分级送学,持续充电,走开“送学——实践——再送学”的路子。为此,可构建以军队院校为主体“三类”、“三级”、“三结合”的培训体系。“三类”,就是指挥类、专业技术类和综合类院校都要把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纳入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三级”,就是按照岗位设置和院校情况,把培训层次分为初、中、高三级,形成梯次培养、逐级递进、有序衔接的良好局面。“三结合”,就是在资源上坚持军、地教育结合,实现横向协作、资源互补;在方式上坚持入院校脱岗培训与在职培训结合,实现无缝对接、广域覆盖;在内容上坚持条块式培训与全要素培训相结合,实现人才专业化发展与复合式发展并举。

(三)完善以职业化为方向的使用机制。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周期长,专业要求高,工作系统性强,需要队伍相对稳定。因此,在完善使用机制上,区别于其他类人才队伍的是要突出职业化发展方向。建立着眼长远的选拔机制,树立前瞻意识,重点看潜力、看发展,把目标定位在培养“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上;建立资格考察的准入机制,规范选拔任用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必须具备拟任岗位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资质,才能担任相应的管理职务;建立浮动职级的晋升机制,力争在一个岗位上有较大的职级空间,或者实行行政和技术职务双轨制,让人才稳定发展;建立攻坚克难的保障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目标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所需人员、经费、装备等各方面充分给予他们自主权,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实现管理意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猜你喜欢

岗位院校人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