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0-08-15刘向东赵伟华
刘向东,赵伟华
河北省衡水市农业信息中心,河北衡水 053000
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刘向东,赵伟华
河北省衡水市农业信息中心,河北衡水 053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信息技术;农业;产业化经营
1 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贮藏、检索、检验、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还包括农业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或流通企业为依托,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为基础,以加大科技推广为手段,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农民能够分享整个农业系统内部的平均利润,使农业真正形成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
2 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应用的现状
2.1 信息技术应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1)信息技术有利于有效控制风险。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农业风险一般有两大类,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方面信息技术利于预测自然风险。为农业规避自然风险、进行正确生产决策提供了难得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利于规避市场风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降低市场风险;
2)信息技术有利于降低各种成本。首先,信息技术促进规模效益,降了平均成本,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组织管理结构,降低了管理成本。此外,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中电子商务运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若要实现其价值,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把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电子商务是集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来进行贸易活动的方式,它以其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营销的缺陷,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营销方式的发展方向;
4)信息技术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创新。创新是超额利润产生的源泉。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获得超额利润的有效方法。创新包括五种形式,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引进新产品,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每一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5)信息技术促使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规模经济。随着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的扩大,伴随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产生的还有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产业化组织的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的实现成为可能。
2.2 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1)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低,限制信息技术的应用;
2)网络成本高,降低农民使用积极性;
3)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限制信息技术应用;
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对信息需求能力弱;
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不高,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又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增加,造成了龙头企业、农户的成本增加和风险的提高。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充分的了解,使相互之间的制约力减弱,不能形成合理、稳定、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同时由于履约机制的不完善,经常有违约现象出现,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以及全体农民的共同参与。
3.1 加强政府引导
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人、加快建设,发挥主导作用。在发挥政府支持公益性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的同时,应广泛调动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农业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搞好标准化建设,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2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越深,意味着产业化规模越大,产业化链条越长,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就越大。深化产业化经营,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动力,促使信息技术在农业的产业化。
3.3 发展适应农民的信息技术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所以要针对农民的收入、文化特点,发展便于操作、成本低廉的信息技术,及时向农民传递信息、并接受农民的反馈。
3.4 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必须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实施建设的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和开发,建立并完善各种类型数据库,并注意根据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更新其内容。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
3.5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管理
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人。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吸引高技术人才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顺利应用的保障。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必须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学习和消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用以指导生产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农业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的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1]郑剑生.网络信息技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4).
[2]段辉娜.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用的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
[3]舒伟权.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农业产业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
TP3
A
1674-6708(2010)30-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