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风险重于水灾风险
2010-08-15
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风险重于水灾风险
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面临的水旱灾害风险压力均较大,且旱灾风险要大于水灾风险。粮食主产区的水灾风险空间分布格局为南方的长江中下游省份多以中度风险为主,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主要为低风险区,而旱灾风险则是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以高、中风险为主,南方长江中下游省份的风险相对较低。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8期,题为“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中国粮食主产区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刘亚彬博士和刘黎明教授。
中国水旱灾害发生具有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季节性强等特点,成为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受近年来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中国粮食主产区面临的水旱灾害形势不容乐观。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约2 270万公顷,约占灾害面积的60%,因旱灾年均减产粮食154.1亿公斤。此外,中国还有大约每2年左右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洪灾,受洪涝影响的面积年均约667万公顷。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主产区的食物供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有必要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水旱灾害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为食物安全风险预警和防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家科技部“综合风险防范(IRG)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0B00)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40940001)” 项目的支持下,研究者采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检索平台的粮食主产省(区)水灾和旱灾成灾面积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数据资料,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对我国粮食主产区水旱灾旱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①粮食主产区面临的水旱灾害风险压力较大。中国粮食主产区水旱灾害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或等于5%的风险概率均以1~2年一遇为主,水旱灾害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或等于5%的情景已成为小于2 年一遇的常态风险,当水旱灾害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或等于10%、15%和20%时,呈现出水旱灾害高、中风险发生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②粮食主产区旱灾风险大于水灾风险。当水旱灾害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或等于5%时,旱灾的风险概率为小于2 年一遇,水灾则集中在1~4 年一遇,而当水旱灾害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或等于20%时,旱灾的风险概率为2~12年一遇,水灾则为大于12 年一遇。旱灾风险与水灾相比,发生的周期更短,频率更高,风险相对更大。③粮食主产区的水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中国粮食主产区水灾风险空间分布特点为南部长江中下游省份多为中度风险,而北部和中部黄淮海地区为低风险区。与水灾相反,粮食主产区旱灾风险的空间分布趋势则是北部和中部黄淮海地区以高、中风险为主,而南部长江中下游省份则相对较低。
这项研究成果显示粮食主产区的水旱灾害仍是影响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应根据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其风险进行预警防范,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和长效防范机制,把因水旱灾害导致的食物减产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