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写富阳林业瑰丽新篇章

2010-08-15撰文楼君

浙江林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富阳市富阳林业

□撰文/楼君

富阳位于我省西北部,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前站。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自古就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美誉。富阳是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的故乡,还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的背景地,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亚太地区第一洞天碧云洞,亚洲最大的人工滑翔基地永安山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风景名胜,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典型丘陵半山区。全市林业用地194.4万亩,其中有林地168万亩,森林覆盖率63.5%,活立木蓄积量352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面积达78.3万亩,丰富的山林资源为富阳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十一五”以来,富阳通过大力实施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和兴林富民工程,始终把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和城市生态林业建设,全市绿化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林业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的城市整体转型战略和大力实施“森林富阳、生态富阳”战略,意味着21世纪的富阳林业将打破传统林业机制束缚,逐步从山上走到山下,从乡村走进城市,承载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赋予林业的重任,意味着富阳林业人将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

固本强基 森林生态建设在保护中谋发展

为大力加强森林生态建设的保护与发展,富阳市通过保护森林,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林分质量,有效发挥和利用森林的多重效益,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迅速减少,全市林地面积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的53.2%提升到目前的63.5%,林木绿化率从66.8%提升到69.4%。“十一五”期间,建成重点公益林63.3万亩,杭州市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海防林4.89万亩;共完成迹地更新面积2.14万亩,封山育林8000亩,阔叶林发展项目7000亩,义务植树173万株。以富春江沿线、320国道、杭千高速公路两侧等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禁伐区和封山区制度,切实做好该区域的森林景观带建设,建成包括富阳城市周围、重要风景区四周在内的景观林9120亩,沿江生态景观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大力开展杭州市级园林绿化村和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建成杭州市级园林绿化村27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6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富阳林业人求真务实抓目标,固本强基谋发展,在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的富春大地,续写着富阳林业的瑰丽篇章。

开拓进取 林业产业建设在稳定中求创新

在着力构建稳定、协调的林业生态系统的同时,富阳林业人理清思路,因地制宜,确立重点,林业特色产业得到有力推进和创新发展。2009年,富阳市林业总产值达20亿元,全市林业产业初步呈现出第一产业稳步推进,第二产业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创新飞跃的趋势。

一是经济林产业稳步发展。笋竹、香榧、山核桃、日本甜柿、板栗、银杏等为富阳市主要林业经济树种,全市经济林面积17.48万亩,占森林面积的8.97%。其中,乔木经济林4.7万亩,灌木经济林6.36万亩,笋竹经济林6.42万亩。富阳市经济林资源虽然比重不大,但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树种、结构、质量方面均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调整,经济林资源正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2009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11亿元,特色干水果产值3.5亿元,花卉苗木产业产值3亿元,树桩盆景产值0.6亿元。其中,万市盆景和常安根雕等产业虽基地面积不大,但由于特色鲜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市林业产业基地呈良性发展态势,步子走得越来越稳健。

二是林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有大小林业企业和个体木材经营户1156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4家,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51家。以杭富、千禧、新南藤等为龙头的林业企业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力强,极大地带动了基地的发展和竹农增收致富。这些龙头企业以基地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不仅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困难,实现了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的统一,同时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三是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创新飞跃。近年来,富阳以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城市建设目标为契机,充分挖掘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创新发展森林文化产业。积极推进了以“森林富阳”为主题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健身登山廊道,以及以观光园区、高山农庄等“新富春山居”精品工程为主的生态休闲产业基地的发展,建成森林公园9个(其中包括省级森林公园4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和省级自然保护小区2个;建成省级林业观光园区3个,和以13个农家乐示范点为中心的精品线路4条,修建登山休闲道路18条,完成林道建设1000公里,争取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富阳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一个以城市森林公园为主体,体现不同区域特色的城市、乡村森林生态休闲网络已基本形成,富阳市的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将呈现飞跃发展的势头。

和衷共济 倾力打造百里富春画境森林城

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已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树立绿色生态、富裕阳光、可持续发展的长三角魅力宜居城市形象,2010年,富阳市委、市政府精心筹备,正式启动为期3年的“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使市民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百里富春、画境林城”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心和精神,3年创建森林城市期间,富阳将通过数亿元资金投入、数万市民参与、数百个项目实施、数十块片林营造,真正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

一是集中智慧,凝聚人心。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扎实推进富阳市森林城市创建。围绕建成富有富阳特色的山水文化森林城市这一目标,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制订一套富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宣传舆论氛围,集中智慧,凝聚人心,形成一个“上下互动、点面联动、全面参与”的创建森林城市的工作局面。

二是整合工程,凝聚力量。为真正实现“百里富春、画境林城”的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形成整个市域范围内“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网,富阳市坚持创建森林城市专项工作与政府重大工程相结合,与创业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从而实现“富裕阳光之城”这一宏伟目标。汇聚各种社会力量,大力实施景观片林、生态廊道、森林文化基地、城区绿地和森林生态屏障五大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多层次、多功能、高标准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确保森林城市创建顺利完成,富阳市计划通过用好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捆绑部门资金和吸纳社会资金等一系列方式,筹集和投入创建森林城市建设资金5.7亿元。

科技支撑多样化信息平台撑起现代林业新局面

一是科技构建数字网络。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完成重点公益林效益监测系统、重点公益林地籍系统、护林员考勤系统、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系统等设计,并成立土地流转和林权交易平台,在行政服务中心配置电子触摸屏,实现林地查询数字化,全面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推进首席专家、林技指导员和责任林技员等新型林技推广制度,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即每年组织1支科技下乡服务团,开展10场百人林业科技培训班,为1000个科技示范户进行结对帮扶与培训,赠送书刊和技术资料1万份,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使林业科技人员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传播者。

二是林改加快林农增收。为加快资源增长和林农增收步伐,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该市大力兴建“绿色银行”,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积极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建立山林延包档案3258卷,共核发林权证8万余本,成立了林业资产评估中心,积极帮助林农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和各类贷款贴息工作,帮林农盘活绿色资产,拓展实业规模,开辟致富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136户林农2200万元贷款拿到了中央财政贴息,林改政策向人们展现出一幅生态优美、社会和谐、农民创业致富的美好画卷。

大任已至挑重担,春风拂面盎生机。富阳林业必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体林业人的奋发进取下,紧紧抓住林业变革发展历史机遇,扎实巩固林业资源基础,努力增强主导产业实力,积极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现代林业对城市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努力开创富阳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明日富阳,将犹如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天下独绝的富春江畔。

猜你喜欢

富阳市富阳林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2017环浙自行车嘉年华富阳站圆满落幕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
富阳市:为“工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浙江省富阳市实施6轮造纸行业淘汰关停工作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