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评价研究
2010-08-15郭海莉尚海永刘仁义
郭海莉 ,尚海永 ,刘仁义
1.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河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科技创新团队是知识紧密型科研创新群体,是以学术带头人为领衔专家,以中青年骨干力量为团队成员,围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高校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和宗旨在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培育和凝聚团队创新精神,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科技人才团队效应,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进而推动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能力和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积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探索以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平台建设与研究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依托科技创新项目凝聚科技创新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集成发展,转化创新性重大成果,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与竞争实力。
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创新团队组织运行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团队学科交叉、融合较少,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研究方向比较分散,承担科研项目的综合程度低,把握国际科技创新学术前沿、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解决社会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的能力较低。
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陈士俊教授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团队仅以短期获取科技资源为主要目的,没有长远规划和目标,不利于高校科技创新发展。陈教授认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大科技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保证,由于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科研人员必须放弃小科学时代“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转变观念,应用集体智慧,采取团队合力的方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四多四少”现象:低水平的虚团队多,高水平的实团队少;短命团队多,长寿团队少;自下而上形成的团队多,自上而下形成的团队少;单学科、单部门的团队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少。一些创新团队成员几乎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只是在项目申报或应付检查时才将各自的科研成果凑合在一起;有一些科技团队是在申请项目时临时组建的,很难取得真正的创新性成果,不能形成很好的运行机制和体系,造成资源浪费;另外,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缺乏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与考核评价;有些创新团队是以教研室或课题组为基础自发形成的团队,学科交叉融合较少,文科和理工科的大交叉团队少。
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应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本学科组织结构,建立交叉学科、相关学科、边缘学科创新团队,在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等方式进行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为一个有机、和谐的人际互动系统,是组织或群体的一种特殊形式;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符合完整的组织结构所需要具备的元素,应具备以下条件:明确的目标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优秀的学科领军人物和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良好的科研基础设施平台;优秀的团队组织文化等。
2.1 以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引领
特色鲜明的创新学科研究方向是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它能够保证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不偏离创新方向,又能通过目标责任和任务增强团队成员对自身创新团队的使命,增强对团队角色的认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团队成员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必须围绕学校的学科特色优势和学科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在国内外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2.2 以优秀的学科领军人物和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为建设基础
科技创新团队需要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和智慧是集体创新,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只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学科结构优化、资源互补、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学术思想及创新能力科技专家领衔。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团队,形成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人才互补的格局。
2.3 以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为建设保障
科技创新平台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是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和转化的基础和载体,也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科技创新平台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团队要围绕整合与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这个共同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将相关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科研设施条件及先进知识、成果、信息等集聚在一起,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研究、开发、转化与产业化的创新系统,齐心协力开展研发攻关和创新服务。
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
高校科技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完善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团队运行效率,保证科技创新团队良性发展。
3.1 创新团队的考核
科技创新团队应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建设周期考核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实时动态跟踪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情况,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档案,对团队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管理。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周期考核机制,制定团队建设周期内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定期考核。对于完成预期目标和任务的团队,可开展下一周期的建设;如未能完成目标任务,则限期整改,真正起到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创新团队建设需要统一协调、适时调整相关管理配套政策,确保创新团队健康、稳定、高速地向前发展。
3.2 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科技创新团队的考核主要是对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考虑科技创新的目标与任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科技成果数量、级别、质量的考核,创新团队领衔专家及团队成员的考试等。建立合理确定对科技创新团队的考核周限。注重成果质量考核,保证科技成课题高层次立项、论文高档次发表、奖项高级别授予,产业化取得高效益。
3.3 建立科技创新团聘任机制
科技创新团队人员因素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为保证团队成员时刻保持创新活力,应建立灵活的弹性人员机制,采用定期聘用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办法。尝试人才租赁、短期聘用、协议工资、学术休假、访问学者等多种人才聘用形式。聘任中,对创新团队更注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实行目标任务责任制,重在发挥本人在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和作用。
[1]陈士俊.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主要问题与对策[N].科学时报,2006.
[2]曾卫明,王海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J].科技与管理,2008(9).
[3]刘桂云.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要素、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