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脑数码绘画的特点
2010-08-15蒋文兴
蒋文兴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数码绘画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数码绘画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是数码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数码绘画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一样,都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传统绘画是一种对影像的模仿,无论是用写实还是抽象的手法,其作品都带有虚拟的性质,同样数码绘画艺术也是对影像的模仿,因此,绘画的“虚拟性”是数码绘画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所共有的基本特点。同时传统绘画是通过点、线、面、色彩这几个要素来表达视觉形象的,数码绘画艺术在这方面与传统美术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不同的创作工具,带来的艺术效果是不同的,比如油画、水墨画、蜡笔画、版画等,正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才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数码绘画作品同样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
1 造型的精确性
造型的精确性是数码绘画首要的艺术特点,这种精确性表现在几何造型和色彩表达的准确性上。数码绘画中的几何造型是通过人输入命令,然后经过电脑程序运算绘制出来的,计算机的运算精度都能达到32位以上,因此绘制出来的几何造型无疑具有极高的精度。同时数码绘画中的色彩控制也不是通过调色盘手工混合达到的,而是通过输入三原色RGB的值来取得创作者所需要的某种色彩,是一种数字化的色彩选用方式,它解决了手工绘画每次调色都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问题。如在3dsmax软件中可以绘制一个长、宽、高各为400,外表颜色RGB值为255、0、0(红色)的立方体,绘制出来的立方体各条边都是400,绝对等长,几何透视绝对精确、物体各个表面的着色绝对一致,其在几何和色彩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确性是任何传统手工绘画(包括徒手、或者借助尺子、喷枪等工具)都无法企及的。这也是人们一眼就能区分出传统绘画作品和数码绘画作品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精确性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按照美学的观点,“整齐划一”是形式美的一种,无疑数码绘画在这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精确性,容易导致画面线条和色彩呈现出僵硬呆板、缺乏生机的“机器”味道。由于“机器”味太浓,艺术趣味明显落后于传统美术作品,使得数码绘画很难在艺术的殿堂里与成熟完美的传统美术比肩而立,对于这点,不仅仅艺术创作者、欣赏者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数码软件的开发者也试图通过不断改进软件的效能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作品中机器的痕迹逐渐在减少,以至于现在有些数码绘画作品,乍看之下已经和传统美术作品难分雌雄了。
2 色彩的丰富性
色彩的丰富性是数码绘画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健康的人眼可以分辨出17 000种色彩24。而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是通过颜料的混合,即减色法获得的,颜料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就不断地降低,最终趋于混浊色,由于颜料中含有多种杂质,因此只能调配出13 000种颜色,还有4 000种人眼可以分辨出来的颜色无法调出,也就是说传统绘画不能表达自然界中人类能分辨的4 000种颜色,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而电脑屏幕的色彩是通过RGB三原色的加色原理混合后获得的,现在一般的电脑屏幕都能显示24位色,也就是能显示16 777 216种颜色,同时一般数码绘画软件允许用户在创作中选用的色彩数量也为16,777 216种颜色,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眼可以分辨的17 000种颜色的范围,足以真实地反映出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因此数码绘画的色彩表现力大大超过了传统绘画。
3 画面的逼真性与虚拟性
由数码绘画造型的精确性和色彩的丰富性这两大特点,自然就导致了数码绘画作品的第3个特点——逼真性。“逼真”曾经是西方古典绘画所长期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提出“摹仿”说,直到20世纪照相术发明后,西方还有不少人在追求“超级写实主义”又称“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试图以手绘的画面产生只有照相才能产生的逼真效果,例如,把人的毛孔都刻画下来,其复杂的写实技巧令人拍案叫绝。然而,当数码绘画日趋成熟以后,这些技巧简直成了小儿科。数码绘画精确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使得数码绘画能够更加逼真地摹仿自然影像,西方所长期追求的艺术再现的真实性,因数码绘画的诞生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数码绘画甚至还能创造出某些传统绘画所无法表现的“太虚幻境”,达到亦真亦幻的“虚拟现实”的效果。计算机电脑所创造出的“虚拟现实”有时比现实更逼真、更富感染力、更具感官冲击力,具有超现实、梦幻般的效果。
数码绘画已经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绘画表现手段的全新的艺术语言,从这点来说,已足够引起一场艺术表现手段乃至艺术观念上前所未有的革命。由于数码绘画的逼真性所带来的虚拟现实的效果,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影视特技、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众多领域中。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中,数码绘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颖自由的视觉天地。过去人们用手工很难实现的视觉效果被数码绘画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甚至完成的比预想的还要好。特别是通过对三维图形的逼真再现为图形视觉艺术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利用电脑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通过赋予不同的真实的材质贴图,确定各物体之间折射反射关系,设置不同的光源和漫反射效果,确立最佳的视角便可看到逼真的视觉模拟。甚至可以制作成为动画,在视点的流动中赋予物体丰富的表现方式,这些是传统绘画所不可比拟的。在数码绘画诞生之前,人们曾经用喷枪来创作这些效果图,但是很快就被更加逼真的数码绘画所取代。还有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3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侏罗纪公园》中将亿万年前灭绝的恐龙重现在银幕上与人共“舞”;《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中真人与卡通角色逼真自然的交流。这些影像表明用电脑特技创造出来的电影不仅可以不再是物质现实的简单记录,它所制造的“视觉谎言”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概念。虚拟现实无疑成为数码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数码绘画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从视觉虚拟向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的虚拟感受发展,使人在一个可交互的、动态的世界里欣赏艺术,满足艺术创作对表现感受的追求。虚拟现实所具有的对感官世界的强大的模仿力,吸引着艺术家去体会和驾驭,成为艺术创作手段的新追求。
4 作品强烈的幽默感与荒诞性
由于数码绘画的逼真性,导致某些数码绘画作品,特别是通过真实照片拼贴而成的作品,其蒙太奇效果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加幽默荒诞。在数码绘画创作中,“拼贴”是主要的创作手法之一,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者光盘等其他媒介,把各种原始图像素材输入电脑后,艺术家们就可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假定、含蓄的手法进行蒙太奇式的拼贴了。蒙太奇拼贴是一种有新意的创造性组合,它使原来没有关系的物体产生了关系,从而导致画面戏谑和荒诞性的发生。从系统论角度来看,数码绘画把普通的艺术元素放在新的搭配关系中,使得艺术质量就有了新的提高。这种拼贴对元素的创作是新鲜的,对结构的创作也是新鲜的,就像7个音符由于结构的不同,会编织出永不重复的音响天地一样。数码绘画的这种移花接木的“拼贴”手法多少有点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并把波普艺术推向了更高的高峰,波普艺术(PopArt)是一种大众流行艺术,它诞生于50年代的英国,60年代后在美国兴盛开来,它也是将日常事物移位拼贴,赋予时尚元素以全新的含义。波普艺术的开山之作就是理查德·汉弥尔顿(Richard Hamilton)于1956年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别致,如此有魅力?》的拼贴画,展示的是一间极为流行时髦的现代家庭居室,里面有电视、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吸尘器、柔软舒适的席梦思床、新式沙发等现代化的家具。而画中的人物——一个肌肉丰满只穿一条裤衩的男子和一个饱含青春风流状斜坐在沙发上的裸体女人,则是从画报上剪下的,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3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整幅画简单明了,用不着深刻地诠释和启发便可欣赏。1956年手工完成的这幅拼贴画,开创了波普运动的先河,成为年轻人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一种流行方式。数码绘画中的拼贴比起手工拼贴或者摄影暗房的影像合成来更加容易实现,也更加逼真,通过电脑的“神机妙算”,这种“天衣无缝”的拼贴,就能创造出“真实的谎言”,给人以诡秘、幽默、荒诞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因此,作品十分引人注目。数码绘画中的这种荒诞的蒙太奇拼贴手法也被常常被应用于广告设计当中,往往能够产生出奇制胜的广告宣传效果。当然电脑拼贴要注意技术手段与艺术情感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玩弄技巧,制造噱头,从而使这把利器“射伤”了艺术品应有的人文价值和人性内涵,要注重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外在形式的统一,以展示良好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
5 其它特点
数码绘画作品除了有以上这些鲜明的艺术特点外,从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保存、传播的方式来看,它还有如下一些不同于传统绘画作品的其它特点:1)超媒性和互动性。传统绘画作品仅仅依靠视觉来传达信息,是一种单媒体艺术,而现在数码绘画的创作工具——电脑,已经具有播放视频、音频的多媒体功能,因此,数码绘画也向着多媒体的方向发展。首先数码绘画已经不单单能完成二维平面或者三维立体的绘画,还能加入时间这个第四维元素,形成电脑动画,例如Flash动画、gif动画、三维影视动画等等。其次,在加入时间这一维以外,数码绘画还融入了听觉艺术的元素。数码绘画越来越向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强调互动性的多媒体方向发展。动态的多种媒体表达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要远远强于单一的静态画面,大大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构成语言,实现了先锋派艺术家所一直期求的人类感觉的全部解放,从而给观众以新鲜、奇妙的艺术体验。在有的用Flash或Applet创作的电脑美术动画作品中,还允许欣赏者参与,通过鼠标操作控制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画面内容,让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互动,这点是传统绘画作品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2)作品的复制与传播更加便捷。由于数码绘画作品是以数字化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光盘等介质上的,而电脑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进行毫厘不差的拷贝,因此作品很容易被复制。同时现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经非常普及,人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自己的作品上传后即刻成为他人阅读与观赏的对象。这种轻松、便捷、坦诚的艺术交流形式,是书刊杂志、电视、展览馆等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所无法实现的。它给艺术家带来了一个更为丰富也更为自由的艺术交流和传播的空间。数码绘画作品复制与传播的便捷性直接导致了电脑美术作品的另外两个特点:一个是作品作者信息的不确定性,一般数码绘画作品都不签上作者的姓名,即使签名,由于作品被多次复制,复制者有可能对作者姓名信息进行修改后再次复制传播,因此作者信息很容易丢失。另一个特点是,作品在经济上的收藏价值下降。“物以稀为贵”,传统绘画,特别是名家的绘画,动辄价值万金,这是因为作品很难复制,即使制作一幅赝品也需要有功力的人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无论复制的水平有多高,总有破绽之处。而数码绘画作品的复制品和原件相比肯定是百分之百的一样,而且任何人在瞬间就能完成这种复制。而复制的便捷性直接导致了数码绘画作品价值连城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艺术作品最终又回归到了平民化、大众化。同时也正是由于数码绘画作品不具有经济上的收藏价值,使得大量作品成为人们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人们看过以后并不会保存,如果保存,其原因也只是因为人们真正喜欢该作品,而不含有任何“铜臭”的动机。3)电脑美术作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和工业化结合的更加紧密,大部分实用数码绘画作品是设计业的产品,而不是文化批判的直接产品,不具有纯粹的艺术批判因素。这是因为从技术上来说,数码绘画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作品设计完成后就可以轻松地输入数码印刷设备,很快就能和读者见面,而不像传统绘画作品(版画类除外)只有一幅,如果要印刷出来,则需要重新制版,费时费力。同时数码绘画作品的画面整齐规范、简单直白、视觉效果丰富多彩,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里,因此数码绘画作品目前无疑更多地应用于广告、包装等实用美术领域。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从未像今天如此的密切,科学技术的革命对艺术的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这样彻底。数码绘画还相当年轻,特别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异常迅速。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数字化绝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而是一种影响未来美术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我们绝对不能采取消极抵触的心态自我封闭,而应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中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这已是这一时代的主题。随着历史的进步,技术的革新,数码绘画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发展。
[1]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学林出版社,1996.
[2]潘云鹤.计算机美术[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3]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J].美术研究,2001.
[4]孔寿山.技术美学概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辜居一.中国高校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新美术,1998.
[6]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7]牛乐.谈电脑美术的发展、图形软件与硬件技术及其美学特征[J].社科纵横,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