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 着力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2010-08-15张友瑞
张友瑞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63
0 引言
教育部16号文指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当前,高职教育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如何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人才计划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强度上不够,也缺乏针对性;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就业率不高。但留意分析这些问题,不难看出其解决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是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整个课程培养体系中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这种知识培养体系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将理论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以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为基础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对学生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培养,涉及的因素有许多,首先要有相应的社会职业岗位作支撑,这离不开企业或行业的参与。为此,我们应从专业教学服务体系、教学实施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
1 构建适销对路的就业教育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在于能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让毕业生获得高质量的就业。首先,为使高职人才培养“对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采取校企双向互动的方式予以确定和调整,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完全在企业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为企业提供“定向”培养服务。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比较复杂,文化层次和专业背景千差万别,他们报考某种专业并不一定代表其相应职业倾向能力也高。因此,在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教育上采取“定向”教育方法,通过借助一定的职业倾向能力测验先对学生进行摸底,然后依据摸底情况实施“定向”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取舍教学内容;其次,为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适销”水平,确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全程就业指导、学院各部门提供全程服务的就业教育体系,确保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
2 构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有效开展学生职业实践能力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对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对岗位操作技能的需求,才能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而要充分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争取企业参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是最好的途径与方式。为此,建设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由合作企业或行业负责人或专家、大学学科教育专家和学院教学负责人及教学骨干共同组成,每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数从5~9人不等,其中来自企业的成员比例不低于50%。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和审定,并指导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真正做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
3 构建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组织教学,进行教学管理过程的主要依据。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坚持原则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充分体现社会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按职业能力结构划分的模块化组合方式编写,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职业能力结构划分,是建立在社会劳动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因专业的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也会有所变化,但通常由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三大模块组成。其中,职业基础能力模块与专业理论、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应,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必需、够用”;职业实践能力与技术岗位实践教学课程相对应,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针对性、够量、循序渐进;综合素质能力模块和公共基础课程、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创业或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等相联系,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全面、发展、适度”。
为确保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岗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突出贡献技术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要占教学总时数的50%左右,并将人才培养方案进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实施学期、周学时分配、实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实践场所安排。集中实训环节每学期都安排,并要求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4 校企合作,加强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4.1 加强职业基础技能培训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训学生职业岗位有关的技能、技巧,通常立足校内实验室进行。实际上,在此阶段要完成两类职业基础技能的培训,一类是简单的专项技能培训;另一类是复杂的专项技能培训。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如基本理论的培训属于简单的专项技能,一般在课程表内随常分散进行;随后的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的中高级基本技能培训,可放在企业进行,均为讲练结合型教学。该阶段结束时,组织学生参加助理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4.2 职业综合技能培训
如市场营销学技能属于综合性的技能,要完成学生营销技能的培训单靠校内的实训其地通常不够,还需到企业去实习。这种综合技能的培训,是产学结合型教学。
4.3 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
对学生的培训,考核主要由企业指定的人负责,学校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起辅助协调作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全身心投入到岗位的操作技能的学习与知识技能的应用当中,促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学会制订工作计划,形成对岗位工作的积极态度。实习结束,进行毕业设计与答辩,全面、综合考查其技术应用能力。
4.4 实行文理科课程置换
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选修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形式,要求文科学生选修三门以上理工科课程,理工科学生选修三门以上文科课程,把选修课推广到素质选修课、技能选修课上,选修与考证相结合,要求学生力争多选修一门课,多考相应的技能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多证的复合型人才。
在具体操作上,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以公共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课为主线,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堂内容,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开放性课程,强化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知识、能力、素质三结合;学校、行业、社会三结合;学习、应用、创造三结合;实验、实训与技能资格考试三结合,造就对社会与企业岗位群需求具有很强适应性与应变能力的的复合型、高素质、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5 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双证书制度是指在学生毕业时,能拿到2个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制度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为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均符合上述要求。
在学科专业结构上:要求既体现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并科学规化,合理设计,贯穿到各个学期当中;在课程体系上:要求既要注意理论教学的传授,同时更要注意实践教学的讲授,能结合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注重“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 结论
总而言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使专业课程教学直接进入生产前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全面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相统一。
[1]高职高专教育网.
[2]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生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谈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2006.
[4]广东省技师学院发展的策略研究.http://www.lm.gov. cn/gb/training/2005-11/11/content_90136.htm,2005.
[5]林伦伦,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