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湖山

2010-08-15撰文黄良木摄影连中福

浙江林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大湖湖山常山

□撰文/ 黄良木 摄影/连中福

登山是要体魄的,但同样也是需要有情趣。朋友垂约要到大湖山去采风,这给我沉闷的思绪注了一针兴奋剂,我满口应承了下来,因为湖山就是常山的母亲山,而在全省以“山”命名的县市里,“常山”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大山与之对应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常山人,谁能没有桑梓的文化情结,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拜望自己的母亲山呢?

据古书上记载:湖山属怀玉山脉,在浙江常山境内有12公里长,3至6公里宽,主峰海拔895.4米,因山体呈长条形状,故原名“长山”,后来人们发现,山上生长着一种名为“常山”的药材,为方圆百里的老百姓治好了疟疾等多种传染病,为了感恩和纪念,人们将这座巍峨的大山尊称为“常山”,到唐咸亨五年,整个县城就以“常山”两字命名。

我们一行是从常山县城出发,行到青石镇的周家坞村稍作休息。因为这里是青石山区片“桥亭”的集散地,一条溪水成了周家坞与中心村的分界线,好在溪中一座石拱桥为溪两岸的往来开辟了途径。据老一辈传言,在衢常公路尚未开通以前,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们,或婚丧嫁娶、或贺寿乔迁,走到此桥旁都要歇一歇,当时桥端还建有亭阁,故名“桥亭桥”,也有“逢桥停轿”的意蕴。

在朋友的指引下我们开始了进军湖山的“长征”,高山、流云、溪水、青林,渐渐地向身后隐去。没攀多久,我就感到气喘吁吁,但是母亲山的召唤让我重又打起精神,于是崎岖而又曲折的山道留下了我的脚印,沉重的往事则被装进了行囊。此情此景不免想起了“山中宰相”陶公的一首千古绝唱“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终于在接近中午时,我们登上了湖山,这是一片相对的开阔地。走出山林,如同走进一种畅达的心境;走出山林,好像走进一扇童年的大门;走出山林,更似走进静美的圣地。在一片略显平整的山坡上,住着几户农家:一户锁着门、一户家里做着篾工、一户的瓦房顶正冒着炊烟。一位老农告诉我们,在这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种植水稻的产量就是上不去,而种植玉米、番薯、豆类产品,又常被野猪抢了分成,他们急切盼望山外的专家学者们能协力相帮,在发展高山蔬菜和其他经济林方面给以指点。

在老农的指点下,我们又知道了“湖山”名称的由来。就在我们所站立的地方以前是一个大湖,再翻过几道山梁,还有中湖和小湖。我心想:如此的高山上竟有“三湖”相连,实在不可多得!难怪古老的《常山县志》上对此叙述“绝顶有湖,广可数亩,中有巨鱼,有石环绕如城”,可见它的影响力。由于时过境迁,现在难见“大湖、中湖、小湖、巨鱼和环绕如城”,但我觉得:这美好的幻景还是留在信念中慢慢去体会为妙。

站在湖山之巅,登高回眸,虽然常山县城遥不可及,但是“常山、湖山”的名字在我的心中已经相拥在了一起,显得那么亲切而又庄严。就让我亲吻这块脚下的土地吧!我将从湖山起步,开始慢慢地阅读常山大地……

猜你喜欢

大湖湖山常山
大湖
拔野葱
常山县档案馆举办老照片展
汉故博士常山太傅王君坐榻年代探讨
汉阳古琴台
天 水 间
东湖夏荷
常山:科技引领融合发展 打造全国油茶产业新高地
根在大湖(外一篇)
诗性短影在纪录电影中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以《湖山传奇》纪录电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