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自立是民族之魂
2010-08-15文/梁衡
文/梁 衡
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单独章节用了610个字谈文化,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文化被更多地赋予了市场性,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掩盖了文化的教化作用,忽视了社会价值这个精神内涵。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它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我们不否认超女、小沈阳等带给观众的快乐,但他们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及“边缘性”的表演,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及大众的审美评价。他们能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吗?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吗?
我在评论贺岁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时曾写道:“搞笑是艺术吗?就算是,也是艺术中很小的一块皮毛。说到底,艺术要给人以美感。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其精神文化需求有6个档次,由低到高分别是: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搞笑属于刺激这一档,是最低档。刺激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需求黑洞,它甚至超过了其他五个档次,因为人由动物变来,有原始性、粗野性。如果不加限制,刺激性的精神产品就有无边的可怕的市场……”。
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可以说喊得够高、够响,众人皆知。但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理想。拿电影来说,更有人想尽办法傍上国外大片,盘算着趁机捞一把。不久前,张家界便忽然将著名景点“南天一柱”命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的一部电影《阿凡达》里面潘多拉星球中有一座“哈利路亚山”的缘故,景区就急忙按电影中的虚幻风景改了山名。
这件事不由使人想起国门打开以来的“更名热”。商品改名,走在街上有“左天奴”、“阿迪斯”,打开电视是“富尔顿”、“爱克威”;人改国籍,去年火曝的《建国大业》电影中有众多中国明星现在已不是中国籍。如此下去什么不能改?只怕长江要变成亚马逊江,泰山要变成阿尔卑泰,老子、孔子也改作老乔治、孔耶夫了。
我国早已主权独立,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前列,但还有一个“自立”没有彻底解决,即精神自立、文化自立。外国人说:中国能出口电视机,但出口不了电视节目。张家界“南天一柱”景点更名一事正透出了国人在文化方面缺乏自信。
一个民族的独立、兴旺、发达,要靠武力强大、经济独立,更要靠精神自立。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有坚强、勇敢、自信的一面,但也有奴性残余的一面,鲁迅当年就曾为此终身战斗,可惜还是劣根难尽。如果没有了自立意识、自立愿望还侈谈什么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在商品生产上靠贴牌销售终归没有出路,在文化产业上贴牌更是一种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