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与公选大学校长
2010-08-15刘尧
■刘尧
大学去行政化与公选大学校长
■刘尧
大学行政化,在我国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当前,大学的行政权力不仅象征着身份与地位,也决定着对教育资源的占有能力,“官本位”已经成为大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其后果是大学很像官场。追求自由平等独立思考的大学,学术研究忌急功近利,而“官本位”的校园氛围使许多优秀学者被大量的考评、会议、填表等事务缠身,用于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大大减少,严重破坏了大学教育与学者的发展环境。大学行政化程度愈来愈深,事实上已经改变了大学的性质,否定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仅使大学按照教学与科研规律自主办学和管理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使真正追求真理的教师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在日趋行政化的过程中,行政管理活动既成为手段,也成为目的,并取代学术活动成为大学的核心,由此衍生出“官本位”这种与大学本质相悖的怪现象。
近年来,我国大学内外对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高涨。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地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以及2010年6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均写入了大学去行政化内容。从此,大学去行政化由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呼吁,进入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制度层面。
6月21日,中共辽宁省委宣布,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渤海大学这五所省属本科高校的校长。这一举措对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与“倡导教育家办学”,有着积极的探索和示范意义。从过去由上级任命高校校长,到今天面向全国公选高校校长,这是高校去行政化的一大进步,值得称赞。
可是,在欣喜之余,我们还是有些许困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而辽宁省公选高校校长的报名范围是:“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年龄在56周岁以下领导人员”,并且特别提出了行政级别的要求——本科高校应聘者应担任副校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非高校应聘者应担任副厅局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应聘者为“两院院士”、曾经担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不受上述资格条件限制。从以上这些要求来看,依然保留了老一套的条条框框,而且与《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精神是相背离的。
其实,近年来,先后有许多大学校长公开批评大学“官本位”现象,倡导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可是,当国家真正出台两个《纲要》,要逐步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时,一些大学校长又认为,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大学无法与社会对接。事实上,也出现过这样的尴尬局面。于是,有人认为这些大学校长对去行政化的态度是叶公好龙,认为他们口是心非,实际上很在乎部级、厅级的地位。其实不然,这些校长所说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大学越来越走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前行。大学早已不是世外桃源,让大学重新装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显然不切合实际,不仅难以发挥大学引领社会的作用,也无法给大学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大学行政级别与大学行政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截然不同的概念。大学的行政级别只不过是确定大学世俗定位和规范大学权力分配的一种方式。大学的行政级别取消也好保留也罢,显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行政化的积弊。在这个业已成熟、结结实实、纵横交错的“级别社会”之中,大学独家抽身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混乱。因为,如果整个社会环境不变,又没有别的制度设计,单单把大学行政级别取消,大学与社会沟通对接怎么解决呢?在笔者看来,大学行政化恣意蔓延实在是危害大学生命,而在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要去行政化,大学将面临打破既有权力和利益格局后陷入混乱的风险;不去行政化,大学将面临背离大学本质被行政权力淹没成为官场的危险。大学去行政化是耶?非耶?我们不能感情用事,需要冷静地思考。因此,大学取消行政级别的改革,需要谨慎,需要智慧,需要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5月25日至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做好人才工作,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其实,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的限制太多,使用人才论资排辈现象很严重,选拔人才不首先看能力,而是看资历、看行政级别,即便你是优秀的校长候选人才,工作能力强、实绩好、有魄力,而没有副厅级行政级别,就别想来做这个厅级的大学校长。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给我们突破用人上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条条框框,发现人才、用好人才、成就人才指出了方向。在选人用人上要放下架子,去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让大学选拔到适合做校长的优秀人才,就应该真正创新选拔人才的机制,打破常规,破除一切老一套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
南方科技大学经全球遴选,从二百多名候选人中选出朱清时为校长。这是我国首位通过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这种做法值得辽宁省乃至全国各省市区借鉴。
国民与国家对大学去行政化充满期待。希望更多的省市区如辽宁省一样,加入到大学去行政化的改革中来,不要怕出现问题与困惑,要行动起来,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并以此推动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和公办学校等事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积极消解渗透于国民心理与国家体制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创建一个民主、公平与和谐的社会。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编/郭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