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2010-08-15

党史文苑 2010年10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特色

张 雷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 33003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张 雷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 330031)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方学者和中国自由化观点认为应该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倡导西方国家所宣称的普世价值。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具有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价值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我们分析解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尤其作为正在进行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理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世界坐标

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共命运,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实践与发展而彰显其无穷无尽的价值魅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1]可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进入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伴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与价值。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然而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依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二)中国定位

近现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为中国的未来走向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只要马克思主义被中国革命所接受后,才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为促进社会主义稳定向前发展,必须构筑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网,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整合“国学”与“西学”中的积极元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又能为后发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现代化理论,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丰富人类文明宝库。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价值观的多元化,思想的多样性导致差异性也增强。面对新矛盾、新困惑,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党员同志要理论彻底、思想清醒、政治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生活领域是社会前进的“方向盘”,在思想文化领域是文化繁荣的“推进机”,在日常生活领域是社会转型的“稳定仪”。在中国广阔大地上充分显示着其自身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点

在全球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呈现低潮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依然“这边风景独好”。然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停止遏制中国的企图,他们采取不同措施向中国灌输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点,强调西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认为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实质上等同于法西斯所推行的文化高压和专制主义,且他们在不同场合宣称“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消除中国威胁就应该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实行指导思想多元。

国内一些主张“中国自由化”的学者,认为指导思想多元是现代社会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应该放弃所谓正统的一元化观念,甚至有人提出应该放弃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称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而不应该占统治地位。部分学者认为我们所遵循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甚至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当前,我们应该认清西方学者和中国自由化学者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导致社会主义政权的颠覆和崩溃,实行和平演变。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而不能实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看

1864年9月,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了第一国际。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立者和领袖,他为第一国际起草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等许多重要文件,运用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并用当时工人运动水平所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从而为工人阶级所接受和运用。从中可以看出第一国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工人运动,充分实现工人运动的有效开展。

1889年7月,第二国际创建。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坚决斗争,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第二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个社会党,党员总数达340万人。在第二国际影响下各国建立大批工会组织和合作社组织。

1919年3月以列宁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莫斯科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第三国际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有效指导作用。

(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形成同样具有必然性

首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创建了毛泽东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实事求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内涵的毛泽东思想。

其次,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实现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四、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离开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各种思潮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离开的。前苏联由于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前程,走向了资本主义。我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征程中也偏离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从而导致我们的革命、建设出现危险的境地。当前,国内国际指导思想上也面临着一些诸如民族分裂主义、贪污腐化思想、政府异化理论、宗教迷信思想等影响与挑战。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允许指导思想多元,须臾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

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从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注重塑造培养共产党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立场主张从人类实践的观点并运用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只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事物,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不是从实践去理解。”[2]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共产党人应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充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回答了我国革命、建设、发展等一系列观点性问题。正确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基本问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共产党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髓,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现实阶段,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马克思主义注重通过调查研究,统筹兼顾,以辩证统一的方法来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共产党人的方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在全球不断运动与发展的今天,必须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的有效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而真正做到马克思的思想薪火得到有效传承。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践。认真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会运用而不是简单引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实践加以丰富、发展与创新。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注重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实际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95,23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95,54.

张雷(1986—),男,南昌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