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2010-08-15赵振明潘兴军

党史文苑 2010年2期
关键词:罗荣桓政治思想

赵振明 潘兴军

(武警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罗荣桓在长期的政治工作实践中,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严于自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发挥到极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总书记评价“罗荣桓同志是对党忠诚,敢于坚持原则的典型;是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典型;是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典型”。

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党的正确方针

罗荣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其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正确方针路线。他认为:“我军所以百战百胜,无坚不摧,成为革命战争中最优秀的铁军,就是因为有党的领导,以及整个政治工作的保证。”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罗荣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顾大局、讲原则,有很强的党性观念。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罗荣桓:“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罗荣桓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思想,率先在他所在连队建立党支部,班排建立党小组,积极在连队发展党员,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罗荣桓所在部队是最有战斗力的作战单位,其任党代表的三营被誉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他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和推广。

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斗争过程中,罗荣桓清醒地认识到,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路线才是代表我党我军的正确的路线。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开辟、扩大和建设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使山东成为我党一个完整的、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可进军东北,南可支援华中,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赞说:“山东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在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罗荣桓自始至终坚决贯彻执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正确政治思想路线。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是关门打狗,先打锦州,明确提出“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当时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的罗荣桓坚决拥护和贯彻毛主席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而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在锦州以西葫芦岛敌人增援新五军等敌后,又要把逼近锦州的部队转回去打长春。电报发出后,他才把这件事告诉罗荣桓。罗荣桓得知后“心情沉重,面色严峻,一言不发,两只手微微颤抖,深一脚浅一脚,匆匆地走着,他发怒了。”他找到林彪,对其进行耐心而坚决的说服:“打锦州的计划是中央军委、毛主席已经批准了的,主席要我们敢打没有打过的大歼灭战,我们的军心不能动摇。”在罗荣桓的说服下,林彪最终收回电报纠正错误,使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最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建国初期,有人照搬苏联的一套,要搞单首长制,取消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罗荣桓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套是错误的,严正指出:我军建立的政治工作光荣传统不能丢。为此,他面见毛泽东及时汇报请示。毛泽东支持他的正确意见,指示我军还是要坚持两长制,坚持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继续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建国后,罗荣桓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他明确地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我们对于毛主席著作的学习,也还是提倡实事求是,不提倡迷信。”因此,他主张联系实际学,结合实际用,不能搞所谓“走捷径”“背警句”“立竿见影”等形式主义的做法。他说“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与推崇个人崇拜的林彪闹的不欢而散。

1960年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林彪大肆鼓吹唯心主义的“四个第一”,把政治工作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位。但这一提法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并写进中央军委的决议,罗荣桓只能尽力从好的方面来理解和解释,他坚持政治工作要保证业务的完成,科技人员和院校教育都既要红又要专。罗荣桓这些坚持实事求是的做法,使得林彪对其极为不满。

在历次肃反工作中,罗荣桓更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十分注意保护同志。1930年红一方面军在肃清AB团时,许多同志遭到迫害,他当时任红四军政委,由于保护同志被指责为“肃反不力”、“右倾”,但其勇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受到广大干部战士的拥护。1939年秋天,山东微山湖西地区发生了错误的“肃托”事件,不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被关了起来,他得知后星夜赶赴湖西,全部释放了被关押的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康生在延安搞“抢救运动”,写了《抢救失足者》的小册子并发到115师时,罗荣桓指示不要向部队转发。1944年康生通过所谓“发扬民主,检查领导”,让错误意见暴露,然后再据以实行“审干肃反”的一套陷害干部的做法传到山东,罗荣桓发现后予以及时制止,使得山东的整风审干始终贯彻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没有造成危害。

1963年12月,罗荣桓病危之际,谆谆告诫他子女说:“我的遗嘱是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悲痛万分,夜不能寐,亲手写下《七律·吊罗荣桓》:“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鹘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首悼诗的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罗荣桓的极高评价。在其追悼大会上,邓小平在悼词中指出:“罗荣桓同志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战斗的光辉的一生。在他英勇奋斗的36年中,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他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站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方面,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反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原则精神。”

二、耐心说服,注重民主,积极贯彻群众路线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在具体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实践中,罗荣桓同志始终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光辉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罗荣桓把开展基层官兵思想工作看作自己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在工作中注重耐心说服、启发自觉,实事求是,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1941年,他在山东某部的一次总结会上说:“在军事管理方面,是有些带强制性的,以弥补政治自觉的不够,巩固高度的集中行动,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而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必须更艰苦耐心地说服教育与发扬较多的民主,来启发战士的情绪,达到同一的目标—完成战斗与工作任务。”他反复说,政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没有群众路线,就没有政治工作的效力,而走群众路线,主要是要有民主,因此政治工作要保证民主。他提倡畅所欲言,造成生动活泼的气氛,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坚决反对那种动不动就训人、整人、惩罚人的错误作法。

井冈山时期,罗荣桓每到一支新的部队都花大气力帮助克服农民和旧军队士兵的恶习,其中重点解决的就是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问题。1928年罗荣桓任党代表的31团3营驻扎永新。初冬气温骤降。9连4班放哨回来,一位士兵抱了老乡家一捆柴火点火取暖。班长黄永胜要他送回去,他不听,发生争执,黄打了他一个耳光。第二天,罗荣桓得知此事就将黄找来谈话。罗荣桓耐心的开导他:“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当班长,如果不打人,有没有法子把全班带好?”黄答不上来。“我再问你,如果你是当兵的,犯了一点错误,班长动手打你,你的心里会好受吗?毛委员再三讲,靠拳头来代替教育,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同志们有了缺点和错误,要讲道理,使他们明白为什么错了。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口服不如心服,只有心服了,才能自觉遵守纪律。你今后无论如何也不要打人了。你回去好好想想,看看我讲的道理对不对。”在罗荣桓的耐心帮助下,黄永胜承认了错误。1929年罗荣桓到二纵队任党代表,在传达贯彻古田会议要求不准枪毙逃兵的决议时,很多干部认为 “逃兵就是反革命,反革命应当枪毙”。他就多次召开会议,对一些思想不通的干部进行说服教育。他指出:士兵逃跑多数是因为怕苦、想家。有的请假不准,不辞而别;有的因为干部管理方法不当,等等,对这些人主要是思想教育问题。即使是拖枪逃跑,也要具体分析。如果将枪拖到兄弟部队或赤色区域,也还是没有死罪;只有拖枪投敌才能以反革命论处。这样,经过党委讨论,罗荣桓宣布:今后士兵想回家的,可先做思想工作,劝他们不要回去。如劝说无效,可以准假并发给路费,告诉他们做秘密工作的方法,叫他们回去从事农民运动、工人运动乃至白军士兵运动,今后什么时候归队都欢迎。他用耐心说服的方法,终于将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的枪毙逃兵的错误行为纠正过来了。

1948年,东北的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得很快。大量伤病员从前方下来,把后方医院都住满了。有些伤员居功自傲,目无法纪,惹是生非。处理伤员问题成为安定后方的一件大事。罗荣桓看了报告后,觉得问题严重,必须尽快解决。他提议召开一次伤病人员代表大会,关于会议名称,他认为叫“荣誉军人代表大会”比较好。他认为“不管是负伤的、病残的,都是为了革命,都是荣誉军人。”当涉及代表的产生时,罗荣桓说,“多找一些调皮捣蛋的和爱闹事的来开会。”并解释:“这次会议要打破常规。会议想解决的主要是闹事问题,找先进人物来开会,代表不了闹事的伤兵,回去以后作用也不大。找带头闹事的人当代表,首先肯定他们为革命负伤是有功劳的。对他们闹事,不直接批评,要进行正面教育,可以请一批残废的老红军,老八路来现身说法,讲我军的光荣传统,讲身体残废思想不残废的好人好事。这部分伤兵的思想转变了,回去就可以起很大作用。”在罗荣桓的精心组织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代表们在大会期间受到了深刻教育,转变了思想,开完会回到各地医院,每个人都变成了宣传员,在伤兵中做工作,带头遵守纪律。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罗荣桓做思想工作是很细致、周到的,是很讲究艺术技巧的。

罗荣桓做基层政治思想工作不仅循循善诱、热情和蔼、尊重对方,而且联系群众、深入实际,成为政治工作者不仅善于说道理,而且善于实践的模范,形成自己的一大工作特色。抗日战争中,其率部在山东作战。每到连队,他总要到伙房看一看战士的伙食好不好;有时还去看看战士的厕所干净不干净,方便不方便。战士的生活细节他都关心。没有牙刷、牙膏,他提出用纱布和食盐代替;发不起蚊帐,他让战士去拔蒿草熏蚊子。他把深入实际关心战士生活,不仅看作是行政管理的职责,也看作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工作方法和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罗荣桓对干部们的生活也想得很周到,达到了体贴入微的程度。战争年代,干部负了伤他去安慰;有了病就问寒问暖;有了困难,就想办法帮助解决。罗荣桓在东北工作时,看到许多干部的子弟没有学上,就对妻子林月琴说:“野战军和各兵团留守处,都有许多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没有地方上学,你可以办一个子弟学校。这件事看起来不怎么样,其实很重要。”结果林月琴办起子弟学校开设了小学班和幼儿园,收了前后方干部的子弟。孩子们集中起来受教育,身心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前方的父母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对敌斗争;后方干部减少了家务劳动,可以更好地工作,大家都很感谢罗荣桓。罗荣桓和干部、群众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逝世后,张爱萍将军在《痛悼罗帅》中有一句诗,“群众作挚友,干部当至亲”,足见其情。

同时,罗荣桓注意把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看作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他认为,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群众工作,政治机关要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主动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他经常说:“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身上的血液,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生命就要枯竭。”由于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因而能够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思想工作者,罗荣桓深知身传重于言教。他把对自己和家人的严要求作为自己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他明白,如果自己行不端、做不正,即使思想工作做的再透彻,那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平时严于自律,以自己实际行动做榜样成为他思想工作的一大特色。

罗荣桓从任连党代表开始,就以当时的团长卢德铭为榜样,坚持通过以身作则和关心战士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他们的工作。他懂得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只有关心部下,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获得敬佩和信任之后,说话才有说服力。起初有些旧军队过来的干部以为党代表是卖狗皮膏药的,只会耍嘴皮子而不会打仗,因此挑衅地说:“党代表要是会打仗,兄弟就佩服。”罗荣桓虽是学生出身,但他打仗不怕死,学习军事很认真,冲锋时他同连长并肩冲在队伍的最前头,退却时又在最后面负责掩护;行军时帮病号或掉队的战士扛枪;宿营时坚持查铺,逐个将战士的被子盖好;战士病了,一天几趟问寒问暖,嘱咐伙房做好病号饭;干部战士违犯纪律,他决不迁就,但总是耐心开导,从不简单训斥或发脾气。因为他把大家当亲兄弟一样看待,处处关心爱护战士,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战士的信服,受到了干部战士的爱戴,确立了他在部队中的威信。

对待工作,罗荣桓责任心很强,无论党组织把他安排到什么岗位,他总是兢兢业业地埋头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干部群众作表率。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受到“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排斥,罗荣桓先后被从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调到江西军区任巡视员和新成立的红八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当时红八军团的军团长、政治委员都是他过去领导下的干部战士,不少同志认为组织上这样安排他不公平。罗荣桓得知后说:“我们干革命,不是为了当官,不应该计较个人地位,更不要讲那些影响团结的话。”从1942年起,罗荣桓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肾脏肿瘤或多囊肾,限于医疗条件,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要求病人静养休息。但当时战斗频繁,工作紧张,他经常带病指挥作战,有时一夜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罗荣桓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死也瞑目了。”反法西斯战士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对罗荣桓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坚毅性格十分敬佩,除了积极治疗外他无法阻止罗荣桓超常工作,只能禁止他再吃湖南人最爱吃的辣椒。1946年罗荣桓做了左肾切除手术,但又不幸患上心脏病和高血压,医生建议休养三年,规定每天工作不超过三小时。但大战在即,他1947年5月回到哈尔滨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再以后他也是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罗荣桓一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优良本色。战争年代,他和战士一样吃用老墙土熬出来的硝盐,穿补丁摞补丁的破军衣,晚上钻草堆、睡门板。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拒绝组织上为他改善住房的动议,长期住在一所窄小的房子里。当他得知管理部门趁他出差之机加盖了一间秘书用房和车库时,立即作自我批评,并向中央写出书面检讨。他身居高位,却从不以权谋私,对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解放初期,他为阻止家乡亲友来京谋取“好处”,要求湖南有关领导帮助劝阻来人,并不许他们免费乘车;同时对亲友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一概婉言谢绝。他经常教育子女生活上要简朴,衣服能穿的尽量补一补穿,要处处向工农子弟学习,不要搞特殊化。建国后,1956年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罗荣桓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机关按规定要给他增配工作人员和车辆,他一口拒绝。按当时规定,在他家可以放专场电影,但他坚决不同意,有一次他不在家,放映队来放了一场电影,他知道后很不高兴,对总政文化部负责人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看电影呢?你们放好片子通知我,我想看就去,不想看就不去,以后不准再到家里放映。弥留之际,罗荣桓嘱咐妻子儿女自己死后搬出上级分配给他的住房,搬到一般的房子中去,不能搞特殊。

我们从一些普通的小事中看到了他那崇高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和无穷的人格魅力。正是他崇高的人品,严于自律的精神,使得他做思想工作时少有阻力,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代巨匠。学习罗荣桓崇高的思想品德及其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和方法,对新世纪新阶段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李维民,潘天嘉.罗荣恒在山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朱德,聂荣臻.星火燎原(一)[M].解放军出版社,1997.

[3]刘汉,黄瑶.罗荣桓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2000.

[5]江泽民.在罗荣桓军事文选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6]中国衡东县委宣传部.怀念罗荣桓同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7]《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罗荣桓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8]杨国庆,白刃.罗荣桓在东北解放战争中[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罗荣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罗荣桓与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