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复古为解放”的现实意义——读《清代学术概论》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学术史概论梁启超

张 瑜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清代学术概论》作于一九二零年十月,仅半个月即成书。全书五万余言,是清代学术史上一部举足轻重的著作。起初,作者梁启超先生本是应邀为友人蒋方震所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写序,蒋著引起了梁启超极大的兴趣,觉得“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美善,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应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1]于是,他借题发挥,“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2]“‘独立’后的序言,已经被作者当作了一部著作,因而在交给他和蒋方震共同主编的《改造》杂志连载的同时,又寄给了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3]

梁启超的这部著作,从表面上看,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一本五万来字的薄薄的小册子,其内容仅是纲要式的论著,有许多问题没有被展开,其中也有许多的观点未必公允。但它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该书自一九二一年二月正式出版以来,不断再版,风靡几十年之久。“它不仅仅能吸引一代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必备的经典性著作。”[4]《清代学术概论》获得如此悠远的学术效应,原因何在?难道是“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5]对于一部著作来说,文笔好坏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这绝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清代学术概论》之所以被关注,在于它的内容。它勾勒出了清代学术史的基本轮廓,提炼出了清代学术史的时代精神和基本特征,同时在研究方法和理念上开创了学术史写作的新体例,构建了我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的桥梁,称得上是研究清代学术史的一部佳作。朱维铮先生评价此书“堪称一部天才论述,越是离著作情境更远的读者,越易将它看作客观胜于主观的学术史佳作。”[6]那么,在时隔近九十年的今天,人们再读这部著作时,更多的应该关注的是它对现代的启示,也就是说,应从这部著作的指导思想和写作纲领——“以复古为解放”的思想中,来发掘他的现实意义。

一、“以复古为解放”的涵义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开篇即从“时代思潮”讲起,他认为“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并且将“思潮”的流转分为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和衰落期这四个阶段。接着就嵌入“清代思潮”这一领域。“‘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而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而欧洲当‘文艺复兴期’经过以后所发生之新影响,则我国今日正见端焉。”[7]作者对“清代思潮”从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和衰落期这四个阶段分别概括叙述。最后得出结论:“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以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复先秦之古,则非至对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8]根据梁启超的解释,整个清代学术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复古的历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明代陆王心学的反对而复宋之古,开启了清代学术复古之风;第二阶段,反对宋代程朱理学而复汉唐之古,使得传统文化获得进一步的解放;第三阶段,反对东汉许慎、郑玄的‘古文经’的权威而复西汉‘今文经’的权威,使古代传统文化获得新的解放;第四阶段,反对‘今文经’而复先秦之古,也就是恢复到了百家争鸣的时期,这是一个各种思想流派并存、思想得到极大开放的一个时代。梁启超把“以复古为解放”概括为清代学术思想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论证是符合清代学术发展特点的。“然其所以能著著奏解放之效者,则科学的研究精神实启之。今清学故衰落矣,‘四时之运,成功者退’其衰落乃势之必然,亦事之有益者也。无所容其痛惜留恋,惟能将此研究精神转用于他方向,则清学亡而不亡也矣。”[9]由此看来,梁启超是把清学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他重视清学、研究清学的目的是想把它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的纽带。那么,“以复古为解放”就可以看作是作者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一种手段,通过它来使中国文化向更高的学术境界发展,并且让世人了解它,最终实现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二、“以复古为解放”思想产生的背景

1918年梁启超被迫退出政坛,对政治失去信心的他在天津的饮冰室读书写作,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梁启超和丁文江、蒋百里等七人到欧洲漫游。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访问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在那里,他们不但先后参观了工厂、学校、银行、教堂、议会、市政府、剧院、商会以及一般平民家庭,还发表演说、交流学术,并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一切都让梁启超亲身感受到了西方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对深入人心的自由、民主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与此同时,梁启超也亲身经历了“巴黎和会”,目睹了列强间的种种勾心斗角。从中梁启超也看到了战后欧洲社会面临的深刻的社会危机,。欧洲之行对梁启超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使他的原有的文化观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但“回归传统”并这不意味着摒弃西方文明,而是要将西方文明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当中。

正当梁启超漫游欧洲之时,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与此同时,文化上的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激进的新青年们走上了反对传统文化、“全盘西化”的道路。梁启超回国后,也被卷入到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中,他认识到这一运动的重大意义,对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但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并非都是正面影响,这其中也隐含着某种弊端。他说“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故我辈虽当一面尽量吸收外来之新文化,一面仍万不可妄自菲薄,蔑弃其遗产。”[10]由此可见,此时的梁启超已经认识到国内“全盘西化”的潮流将使我们失去民族文化的根基,这对于一个拥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为防止这一可怕后果的产生,学者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中国近代文化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从而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

梁启超“以复古为解放”的主张,是他重新认识西方文化、反思国内运动后的创获。

三、“以复古为解放”的现实意义

对于梁启超“以复古为解放”的主张,学术界一直不乏批判的声音。这一主张被很多人看作是“不合时宜”的言论,认为梁启超晚期的文化观是一种复古倒退。有学者认为“从复古中来求得思想解放,两者之间总有点矛盾。要复古眼光就得回顾过去,而解放思想却要面对将来。如果说思想上愈复古愈能得到解放,逻辑上也不好说。”[11]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我认为,以梁启超当时的学术地位,大可不必这样做。其实,“复古”是出于梁启超的一种反思,是出于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一种反思,是出于他对西方文明的一种反思。人是传统的产物,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史的积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是世界上唯一传承下来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到了近代,中国进入了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观念和制度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梁启超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呼吁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用科学的方法对之加以分析,最后得到一些适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结论,而这,就是他主张“以复古为解放”的最终目的。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此后,每当中国面临重大社会问题时,先进的中国人都会向西方寻求解决的方案。再看中国社会,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它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巨大的变化。从城市建设到生产、教育模式,从生活、交际方式到发型服饰,几乎没有哪一个方面不是被“西化”的。中国在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虽然成绩斐然,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反观近百年的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中国社会在许多方面已经“现代化”了,但它却始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正如梁启超所言:“新权威到底树立不起来,旧权威却是不可恢复了”。[12]今天,面对现代中国社会所处的尴尬境地,我们不得不由衷地佩服梁启超作为思想家的远见卓识。但在佩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秉承梁启超先生的精神,深入思考现代社会所存在的问题。“现代化”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是我们这个民族所需要的,但是在这条道路上,为什么我们步履艰难,为什么我们总停留在一些“皮毛”的东西上?面对这些疑惑,我们需要从对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理性思考中来寻找答案和出路。“以复古为解放”这一主张对于当代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梁启超先生赠予我们的一条线索,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深刻反思的。

注释:

(1)(2)(5)(7)(8)(9)(10) 梁启超撰,朱维铮导读:《 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第 1、1、86、3、7、7、105 页。

(3)(4)(6) 梁启超撰,朱维铮导读:《 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 1、3、30页(导读)。

(11)李锦全:《评“以复古为解放”说——读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求索》1984年第3期。

(12)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第12页。

[1]蒋广学、何卫东:《梁启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花城出版社2009年.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儒家哲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学术史概论梁启超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梁启超的开场白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