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历史学科史料应用研究型教学可行性探析

2010-08-15吴晓莉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研究型史料应用型

吴晓莉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高校历史学科史料应用研究型教学可行性探析的教改实践,主要是在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S)专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思想史”、“中外关系史”等课程中进行,并结合教学具体情况,在相关课程中拓展。本课题在各门课程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论证了在历史学专业的范围内,开展以史料应用为主的研究型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历史学专业培养出更多的能听、能说、愿读、会写、善思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历史学科史料应用研究型教学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教改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们明晰了高校历史学科史料应用研究型教学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1、研究的意义

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规定了高等教育中的历史教学不能失去史料的导读、史实的调研、史迹的观摩。对当下历史专业学生而言,历史是一门与他们人生经验无关联的学科,如果教师单一采用课堂讲授而不辅以史料导读,学生便难以与历史对话,难以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难以构建历史观念。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目前高校历史教学中史料阅读与课堂讲授相联系情况不尽如人意。建立在史料阅读基础上的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成教学境界的重要前提。高校历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对史实的认知、对史料的感悟为前提,同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实施教学。依据史料和借助前人研究成果叙述历史成为社会传承历史和学校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而言,如果缺失原始资料的主动阅读,仅靠接受教师对史料的感悟和史实陈述,恐难以建构学习者自己的史实认知和历史感觉。

目前,我校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史料阅读与史实学习相分离的现象。一段历史学习完结,学习者对其中的基本史料尚不曾接触。这样的教学往往只给学生留下当下研究的某学结论,难以使学习者在学习基础历史课中受到史学研究规律的熏陶,养成“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研究习惯。只能靠强行记忆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学习者对课堂教学难以保持注意并逐步丧失参与兴趣的原因所在。

怎样有效缓解和解决上述情况,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本校由综合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化,做好前期基础筹备。这是本课题立题目的和意义所在。

2、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为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它适用于各个层次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

高校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部分课程内容与中学重复较多,教师念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师生的学术活动层次浅,与专业学习结合不紧,不能有效带动专业学习。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教学模式的封闭性、统一性。而现今时代要求我们要以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创造研究型学习、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平台。

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和集体交流,修正完善评价体系。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活动能力和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会查找使用资料。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学习原始史料“就是要使过去活现出来”。

大学历史教学同中学历史教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破除传统教学方法。改变接受传承为主迁移到主动的发现意义为主的学习模式使大学生从一个单纯的好奇的求知者成为一个走向成熟的研究者。

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很多。在介绍和讲解某一问题时,我们既阐述问题争议的焦点,又兼顾各家论点,并介绍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武断,不强加于人,尽量把学生融入到宽松的学术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的乐趣和魅力,提高学生献身历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此种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具体教学过程中,贯彻研讨式教学方法,采用把书本知识转换为直观形象知识的手段,贯彻历史的解读可以是多样的理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并督促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教师在阅读前的指导和检查阅读要给予学生阅读交流的平台。强化的历史地域特色;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改进沟通方式,深化交流程度,有助于历史资料的情景再现功能的实现。达到构建主题互动式教学体系的目的,这是当代教育改革实验的主导课题。

以上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在研究中我们根据本课题的具体内容予以借鉴,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二、充分运用高校开展研究型学习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规定了高等教育中的历史教学不能失去史料的导读、史实的调研。要充分运用高校开展研究型学习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改革。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层次的提高,高等院校改革的需要,佳木斯大学逐步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当说这种定位是比较贴合实际的,但是当前的“应用型人才”概念过于狭隘,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错位,已经不足以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应当只是“应用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习方式提出的要求,它不专属于任何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人文社科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以此为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各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新路子,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其可行路径之一就是倡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2、高校历史课程设置及其配套设施适宜开展研究型学习

高校课程结构和设置要有利于广泛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高校历史课程类型较多,有必修课、限制型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之分。从考核方法看,有考试课、考查课之不同。课时多少不一,教师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同,特别是选修课,其灵活性较强,开展研究型学习更为方便。这些课程应具备动脑的内容较多,利于发挥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探索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允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学术观点进行争鸣和探索,并在内容上尽可能多地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其二是在强调系统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因而,高校历史课程适宜开展研究型学习。

查找研究资料的渠道多且技术成熟。在大学环境里,搜寻材料的渠道较多,不仅有学校图书馆、资料室,还有校园网。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型学习资料来源的渠道。具备开展合作和讨论的条件。

3、高校历史教师具备开展教学改革掌控课堂的能力

佳木斯大学在建设发展规划中要求专任教师要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历史专业任课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同时,尽快完成从片面的“教学型”向全面的“教科研型”教师角色的转换,以更好地胜任新的教学模式下赋予教师的职责,达到历史教师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教有所得,教有所长。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逐步深化历史专业知识,同时保持敏感的教学研究意识完善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历史教学活动保持一种探索的习惯,以形成与研究型学习相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以实现由教学型向教科研型教师的转化,从而适应研究型学习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任教该课程的教师一般具备条件: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擅长交互式的师生交往,有合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对一到两门研究型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以研究型学习为开端,历史任课教师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作为“研究型学习”的指导教师,把握自身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4、历史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研究能力

大学四年,是作为“研究者”的大学生在从一个单纯的、好奇的求知者成为一个走向成熟研究者的历程。师范专业历史系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理解、对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观察、研究人类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最科学的方法。结合历史专业自身的特点来看,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应包括:

(1)史料的辨伪能力。历史资料浩瀚繁杂、真伪不一,作为史学工作者,必须具有最基本的辨伪能力,即辨别古书的真伪和清洗史料的能力。这是对治史材料所做的外部鉴别的功夫。

(2)史料的考证能力。考证即在广集史料的基础上,为了证明某一个历史问题而提供确实可靠史料根据的研究方法。我们要培养历史工作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正确运用考证方法,揭示历史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3)运用历史的分折方法的能力。即严格地遵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把研究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科技、民族、外文等等问题置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运动的自然过程和规律。

在佳木斯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住宿大部分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在一起,有利于按寝室划分成若干个研究型学习小组,形成一个个团队,这种形式适合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和研讨,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上述能力,作为求知者的学生在能力储备上略显不足,而作为研究者的学生,对于知识则是理性和审视的态度,对于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是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三、主题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贯彻是研究型学习模式践行的保证

历史学科研究型学习模式构建需要历史教师与学生同时完成各自角色定位的转换。新角色的适应需在教学实践中完成。它依赖于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良性互动。因而,主题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贯彻就尤为必要。

研究型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教师的角色需要调整。一方面是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也受到动摇,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学生的角色需要转换。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仅仅是作为“配角”而存在的。我们虽然强调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一直都处于事实上的受支配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体现。而在研究型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可以单独或以群体的形式来进行自己所喜欢的主题学习活动,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教师的职责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在研究型学习中得到彻底认同。

综上,史料应用于教学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历史课堂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史料教学中,师生双方互相触动,将文本和搜集的史料引入学习,通过史料的媒介作用,让学生能更清晰、真实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对史料分析归纳理性化的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史观。史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感悟和研究的能力和意识,而不是作为历史教学的装饰品。在此基础上,建立史料搜集、解析、应用的完整教学环节。

[1]张华,仲建维.研究型学习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教育科学研究,2004,(3).

[2]张华.研究型学习与生活[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3]吴永军.关于研究型学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4]霍益萍.研究型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5]张肇丰.试论研究型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猜你喜欢

研究型史料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