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纪新对老舍创作中民族性的探究
2010-08-15陈慕鑫
陈慕鑫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浅析关纪新对老舍创作中民族性的探究
陈慕鑫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在研究老舍创作及作品时,“民族性”这一问题成为关纪新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关纪新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一方面关纪新通过对老舍民族出身及民族心理意识的论析,揭示了对老舍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关纪新对老舍文学作品中民族特质也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对关纪新这一探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说。
民族身份 民族心理意识 民族特质
一、关纪新对老舍民族身份及其民族心理意识的论析
在对“民族性”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对老舍的民族出身及民族心理意识,关纪新给予了恰当的定位,深刻地揭示了民族出身和民族心理意识对老舍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纪新对老舍的满族身世进行了考证,论证了其从自己的民族及父母那里所继承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思想。老舍出生在京城旗族之家,幼年便失去父亲,由母亲带大。身为旗人的父母,既给了老舍生命,也给了他作为一名满族人所特有的性格和品质,而这些也都成为其文学创作道路上取之不尽的源泉。老舍的父亲隶属正红旗,而他出生的小羊圈胡同却已经游离于正红旗的区域之外,属于母亲所隶属的正黄旗范围,关纪新通过对这一坐标点的捕捉,揭示出两点重要的意义,即“第一点,是象征性的,日后的老舍,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主要是姓氏与血脉,还有他那为国尽忠的高尚精神,这很重要。而老舍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却不但有血脉,更包括着一生用之不竭的性情和品质;第二点,则应当说是可以在老舍毕生的多种成就中不难得到印证的,即他的呼吸、他的经历、他的气质、他的感情都是从这里开始生成、放射与升华的,在这里,深扎着他的人生之根、人文之本。”(1)关纪新的这一审视是相当透彻的,从他的这一剖析中不难看出,老舍的文学创作与他惨淡的“人之初”是息息相关的。
此外,关纪新通过资料考据,让我们从多方面看到了老舍民族心理意识的形成乃至人生道路选择的一些根据。在读书阶段,可能是一种本能的民族心理认同,他喜欢和旗人做朋友,从旗人的交往活动中感染着各种风习。同时,关纪新把老舍置于满族这一族籍的背景下,探讨老舍与满族文学的关系,深入考察他的民族心理,指出了老舍那寓庄于谐、雅俗共赏等风格的形成与自清初以来沿袭至今的满族文化是分不开的。满族是一个文化上很富裕的民族,“老舍一生,最流连、最动情、最敏感、最关切的,是文化”。(2)旗人们的传统读物和著名的作家作品吸引了老舍,这就使他的民族心理意识的形成受到了满族作家作品中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的影响,而这样的文化、心理上的认同,对他日后的创作取向影响很大。关纪新还通过对老舍“旗人、北京人、下层穷苦市民”这三种身份的定位,通过对老舍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关系的把握,揭示了老舍的民族出身及其民族心理意识对其后来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意识为老舍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纪新对老舍民族出身及其民族心理意识的探讨是详尽的,为探究老舍文学创作中所蕴含的民族性这一问题首先从根本上做出了阐释。
二、关纪新对老舍文学作品中民族特质的剖析
“所谓文学的民族性或民族特色,是从创作主体特有的认识世界的艺术思维方式中自然产生的。因为任何一个作家或创作主体,毫无例外,都是一定或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当然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那么,他在创作中,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反映和表现出他所承载的那个文化特性……”(3)而关纪新对老舍创作中民族特质独到的剖析,正是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来完成的。关纪新尤其注重对老舍创作中的民族意蕴和民族特征的挖掘。
老舍前期的一些作品,如《老张的哲学》、《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离婚》等,其中的满人族属与其内的情感是不易体察到的,而关纪新对这类作品的民族性剖析是相当成功的。《老张的哲学》里的赵四“一直保持着昔日满族旗兵般的性格”;《牛天赐传》里的赵先生是一个有着极重的旗籍文化人味道的家庭教师;而对《骆驼祥子》里的祥子的分析,关纪新更是分别从祥子喜洁、好义、讲礼貌的性格以及其茕茕孑立的处境等方面剖析了祥子所具有的旗人特征。又如作品《离婚》里曾引起读者争议的丁二爷,关纪新通过三方面的论证,证实了丁二爷有着特定社会历史下的满人形象背景。首先丁二爷被人们视为“废物”,这和晚清至民国间被人目为“废物”的满人以及话剧《龙须沟》里“废物”典型程疯子是同出一辙的;其次,丁二爷在准备去杀小赵之前嘱咐老李的“啊,我那几个黄鸟……”,这是满人对生活小趣味留恋的真实写照;第三,丁二爷的妻子和别人私奔,这个故事经过考证在生活中确有原型,是老舍的一位表哥。关纪新这样细致入微的探析,不得不让人信服。关纪新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举止等的分析,挖掘出了老舍所给予作品中的人物身上的耿直、自尊以及凛然无惧等精神特质,呈现出依稀可辨的满人质感。
《茶馆》和《正红旗下》是老舍晚年的作品,关纪新对这两部作品中的满族意蕴的挖掘是很深入的。在《茶馆》的解读中,关纪新通过对剧中常四爷的评析,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满族人耿介、倔强的脾气以及坚强的性格,深刻揭示出了满族下层旗人忠肝义胆的爱国精神以及存在于旗族文化精神中的淳朴、刚直等质素。同时,关纪新对《正红旗下》的分析更为透彻。他对这部作品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正红旗下》像一部生动异常的历史教科书,‘由心儿里’剖视了清王朝赖为基础的八旗社会,指出清政权已然是落花流水不可收拾,当时满民族的社会分化及精神危机,也已发展到了难以调整、
2、有利于人类生产方式的改进。在当前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保障人类的持续发展,为了生活的更加美好,人类需要对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转变的思维与途径。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应该是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双向的“物质变换”过程。首先,低碳经济是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慎重有度地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其次,低碳经济利用高新技术,实行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循环系统,减少产品的物质消耗,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另外,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实现高耗能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增强我国产业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人类生存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低碳经济要求建立节约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低碳经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是缓解资源压力的一剂良药。
4、有利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生态的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以后,人们的生活观念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节水、节电、节纸、旧物利用、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倡导步行等,都是低碳生活方式的表现,既可以节省开支,也有益于健康,从而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关键是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确立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存,追求一种不同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并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其终极目的。这也正是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价值所在。
[1]林红梅.关于动物解放主义的分析与批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78.
[2]陈剑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3):96.
[3]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N].人民日报,1995-09-28(01).
[4]爱蒂丝·布朗·魏伊丝著:《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汪劲、于方、王鑫海译,法律出版社,2000.
[5]王伟: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
李希(1986-),女,江苏省南京市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云霞(1962-),女,江苏无锡人,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