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科书的抗战历史观
2010-08-15毛春初
台湾教科书的抗战历史观
我们很少关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但近来马英九表示要重新肃清民进党的历史观,让台湾的教科书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八年抗战”这章中台湾版教科书简单地讲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但着墨非常少(四大会战在大陆版本分别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除了这几次重大的战役,台湾版在提及抗战将领时,除了“伟大的蒋委员长”外,只提到吉星文、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其他将领再无涉及,甚至连台儿庄战役中的李宗仁也未提及。大陆不但详细提及,前些年的历史书中还放了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的照片。
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对国军抗战描写都如此之少,更别指望能对共产党抗战有什么描写了,没有平型关大捷,没有百团大战,没有游击战,也没有反“扫荡”。书中把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完全抹杀,贯穿教科书的主题是:中共扰乱抗战。反观大陆教科书,对抗战这一大事,事实重于感情,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有较多的客观描述。
对于外来势力,台湾版教科书有一个小节“中美联合反攻”,讲述美国提供各种援助资助国民党政府打赢抗战。对苏联,它们辟有一节“苏俄的侵略”,历数从辛亥革命以后,苏联对我国东北、外蒙、新疆侵略的历史,不难想象苏联在台湾人心中形象会何等糟糕。
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台湾教科书也完全唱起了另一曲调子。例如,重庆谈判是因为,“抗战期间,美受苏俄及中共的虚伪宣传所惑,误信苏俄与中共无密切关系,以中共为农村改革者。美国主持对华政策的官员,复受左倾分子的影响,希望国民政府容纳中共,组成联合政府。中共则借此为统战手段,利用和谈,牵制国军行动,争取准备叛乱时机。”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由于腐败和搜刮,导致物价飞涨,教科书中竟然把社会动荡的原因归咎于共产党为了动员农民参军,在“平分土地、彻底翻身”的口号下,实行清算斗争,“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吓得跑往城市,结果大量难民涌入城市,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书也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
(注:本文选取的课本分别为:台湾:国立编译馆1996年版本;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本。)
(文/毛春初 据《看世界》)
book=409,ebook=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