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豫北天门会与中共秘密交通线

2010-08-15张小波

黑龙江史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交通线天门根据地

张小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5)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沦陷。在此期间,华北各地封建会门组织蜂起,纷纷以抗匪保家为旗号,抗击土匪与日伪军,成为华北大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民间武装力量。豫北天门会就是其中一支,它在日军侵略豫北的过程中崛起,在与土匪和日伪军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盘踞豫北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都看到了天门会的潜能而极力争取它。最终在打入其内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争取下,天门会领袖杨贯一在感情上倾向了共产党,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做了不少有利于民族抗战的工作,建立秘密交通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试图通过对史实的梳理,理清天门会与秘密交通线之关系,从中窥视中共在抗战中对会门的政策及其意义。

一、抗战中天门会的崛起

天门会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区农民自发的抗匪保家的自卫组织,是具有浓厚迷信色彩和封建成份的近代农民结社团体。[1]20世纪20年代初它发源于河南林县,作为抗匪保家的自卫组织,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独领风骚。然好景不长,随着蒋介石政府对会门政策的转变,冯玉祥入主河南后,对会门采取了收编、安抚和镇压等手段,河南的枪会运动逐渐被镇压,天门会也不例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11月初,日军沿平汉铁路南犯河南,至次年3月,豫北大部沦陷。在日军侵占豫北,政府军南撤空间,豫北各地土匪趁火打劫,滋扰闾里,民众深受其苦。豫北著匪扈全禄聚众结伙,在浚县一带大肆活动,曾在枋城寨、赵岗村等地,集合村民,刀铡、活剥反抗者,威吓村民。[2]以致浚、滑、汤一带百姓谈扈色变,人人自危。

1938年3月29日,日军攻占浚县城,遂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逐门逐户搜杀,不论男女老幼,一律屠杀。城东街、东后街的100多居民,被日军用刺刀逼进东门里一房子中,洒油焚烧。文治阁周围数百间店铺、房屋被一火烧光,躲藏其内的千余名老弱妇孺全部葬身火海。在南关庙里,8名妇女被兽性般地轮奸后,用火烧死。在日军的屠刀下,整个浚县城尸集成堆,血流成河。[3]

豫北民众素称强悍,民众有着悠久的斗争历史,民国以来,在军阀的压迫剥削下,他们曾作过不少悲壮的斗争。日军在豫北特别是在浚县的暴行,激起了豫北人民反抗的斗志。“奸淫,这在最重节操的北方人心中,是一种和杀父一样重的仇恨,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护他自己的妻女姊妹,他就要丧失他一切做人的品格,他便只有用血来洗涤这种耻辱。”[3]日军随意奸杀妇女,更激起了豫北民众对他们的仇恨。

1938年春,浚县三角村原天门会领袖杨贯一受众托,提出“不打日本国亡,不打土匪家破”的口号,重建天门会。???不久,司华生匪部到屯子乡莲池村抢劫,杨贯一率会众将其击溃。由此,天门会复振,组织迅速扩大。随后,于三角村成立总会,公举杨贯一为总会长。各村设立分会,选举分会长。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宗旨并制定了会规。天门会的宗旨是抗匪、抗官、抗捐税、保卫乡里不受侵犯。会规的主要内容是:不随便杀人,不乱烧房屋,不拿群众东西,不奸淫妇女,不践踏庄稼。[4]1938年麦收时节,日伪军来浚抢粮。杨贯一率几十村会众至余营一带截击,将敌人赶跑,并缴获一批军需物资。此后,天门会声威大振,入会者日众。1939年初,天门会扩及浚、滑、汤300余村,会众达3万余人。

二、沦陷后豫北的形势

华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抗战路线,在华北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不断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共对豫北十分重视,抗战前就曾在濮阳、内黄、滑县、清丰、南乐等县为中心的沙区一带活动。抗战爆发后,中共在豫北活动更加活跃。1938年底八路军一部开到沙区,创建了冀鲁豫根据地,建立了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的第二纵队。中共还在太行山东南端,创建了以皮定均为司令员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七分区。此外,在林县北部建有八路军豫北办事处,在内黄井店建有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在豫北各县普遍建立了县委领导下的县大队等群众武装。中共在豫北还有比较广泛的地方党组织,如豫北地委、卫西工委、延浚汲淇四县工委等。地方党组织和军区一道领导民众抗日,开展对日斗争。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给养不足,被迫改变对华策略,暂时停止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攻,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主要精力集中对付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解除八路军对其占领区的威胁。日军一面对华北各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进行“华北治安战”;一面实行恶毒的“以华制华”政策,扶植伪政权,极力拢络华北的秘密会门武装。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的军情报告中曾建议:“华北地区有许多红枪会、黄枪会、哥老会、青帮及其它宗教团体等农民封建团体。为使这些团体同中共水火不容,同时利用这些势力结成反共战线,加强自治自卫的措施。”[5]日军第一军与第一一0师团在给华北方面军的报告中叙述百团大战的作战教训中也提到“要巧妙的利用民间的秘密帮会(青帮、哥老会等)的联络组织”。[5]日军在占领豫北后,对割据一方的天门会马上采取了怀柔政策。天门会控制区土地肥沃,粮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接壤,日军唯恐共产党与天门会结盟,共同对付自己。因此在对根据地加紧封锁围剿、发动治安强化运动的同时,日本人开始极力笼络杨贯一。

1940年春,日军在屯子集召集各枪会首领开会,指定要杨贯一发言。杨贯一以喉疾推辞,遭日军扣押。天门会闻讯,聚集千余会众包围会场,日军被迫释放杨贯一。事后,在浚县伪县长的说和下,杨贯一提出与日商谈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日军撤出天门会总部所属的屯子集;(二)日军永不驻进屯子集。[1]日军为拉拢伪化天门会,同意了杨贯一的要求。后又通过浚县伪县长,日军与杨贯一商定:允许天门会保留部分武装,在属区内征收钱粮;天门会负责维护浚滑汤地区治安。此后,天门会在形式上伪化了。

三、中共对天门会的团结争取

中共对豫北天门会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其共同抗日。

抗战爆发后,对拥有武装的秘密会门,中共特别重视。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关于发展平原游击战争问题致电朱德等曾特别提到:“对于会门、土匪采取慎重的态度去应付,依据具体可能条件去改造他们。”[6]5月,中共北方局书记彭真指出:“红枪会、天门会、大刀会等秘密会社,在冀南豫北是极普遍复杂的一些农村群众的旧式组织。它不仅包括着最大多数农民,而且拥有极大数量的新式武器。这是一支极雄大的群众抗日武装力量。但如不善于团结他们,就会使抗日力量受到不必要的损失。”[7]随后,冀鲁豫根据地对冀南豫北的会门作了细致的调查后,把其分为四类:1.公开投敌与被汉奸秘密操纵的会门;2.被顽固分子利用的会门;3.欺弄乡里招摇撞骗,诈财自肥的会门;4.具有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反抗敌伪的会门。天门会被划入第四类。中共认为“天门会群众在不断的斗争中,提高了抗日情绪”,这样的组织,“起阻碍与破坏敌秩序的作用——革命的作用,至少客观上是革命的。从党的立场、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来说……应该争取与团结它”。[8]

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冀鲁豫军区积极开展了对天门会的工作。1939年春,抗日进步青年胡紫青、傅凌云经裴庄绅士常仙甫介绍进入天门会。1940年10月,军区敌工部派黄友若到天门会辖区,重点做团结争取工作。黄友若带着杨得志司令员的信,会见了杨贯一,向其讲明了党的政策,劝告天门会不要跟日伪军扫荡根据地;不要向根据地发展;保障根据地人员在天门会地区的安全。[2]杨贯一素有民族正义感,虽迫于形势对日妥协,但内心对日军颇为不满。此次经黄友若的劝说,欣然表示愿意合作。1941年,冀鲁豫军区成立浚滑汤淇四县工作团,黄友若为团长,胡紫青为副团长,与卫西工委配合,加强了对天门会的争取。工作团先后派胡亮俦、鲍鸿兵、宋再明、郑建国、胡寿乔等10余名中共党员进入天门会。1942年秋,冀鲁豫军区敌工部干事岳肖峡带着中共冀鲁豫二地委书记赵紫阳的信到卫西,以杨得志司令员代表的身份会见了杨贯一。在讲明国内外形势后指出,天门会要保持独立,坚持斗争,应付敌人,等待时机。杨贯一赞成中共的主张,表示要抗战到底。为进一步团结天门会,在其困难时,中共组织尽力给予帮助。1942年大灾荒,天门会经费困难,中共组织借给其伪钞5000元。在天门会与扈全禄部战斗时,支援其手榴弹600枚。[2]在杨贯一的配合下,中共组织在天门会内部逐渐发展。在其常备武装队伍中,中队、小队干部大部已换成共产党员或党组织的关系人,由中共党员直接控制的武装达600余人。党组织的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使天门会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抗匪保家驱向抗日救国;由封建迷信的群众组织,转变为中共掌握下的人民武装团体。

四、秘密交通线的建立和贡献

冀鲁豫根据地地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华北、华东、华中等根据地通向延安,都须经过这一地区,其西部突出于平汉铁路东侧,对日军的交通命脉威胁甚大。日军为确保铁路交通安全,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1938年,日军驻淇顾问后藤确郎,按照石家庄日军师团长李西“从石家庄至黄河北岸挖一条长达千里的封锁沟,以切断共产党晋冀豫、冀鲁豫两区的联系”的命令,强迫全县民工挖了三条南北长50公里,宽1丈至1.8丈,深1丈至1.5丈的封锁沟。?9?日军又先后在平汉路接近冀鲁豫根据地的地段两侧,各挖了两条300余里长,深宽各2丈的封锁沟,沟边设两道铁丝网,在封锁沟两侧重要路口建有碉堡,在公路、铁路两侧强建“爱路村”,并责令距铁路300—500米内不准种植高秆作物,铁路上有日军装甲车巡逻,各重要路口有日伪军严守。这就基本切断了晋鲁豫根据地与晋冀豫根据地太行区的联系。在此情况下,如需通过平汉路,只能靠武装护送,这不仅需要较多的武装部队,而且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如1940年8月,冀鲁豫一分区政委闻允志奉命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在强度卫河时,遭日军汽艇袭击,闻允志同志牺牲;新四旅旅长徐进成带部队前往太行,在平汉路遭日军铁甲车扫射,未能穿过平汉路,徐本人也负伤。[1]为打破日军封锁,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华东—太行—延安”秘密交通线。天门会所在的浚、滑、汤地区,处在冀鲁豫与太行抗日根据地之间,在该区建立交通线,沟通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对革命事业的发展关系重大。

在掌握天门会武装后,冀鲁豫军区敌工部及区党委六地委研究决定,立即在天门会辖区内开辟秘密交通线,利用天门会的合法身份,掩护交通线的畅通。1941年,交通线正式建立,此交通线东起内黄县井店,西经浚县聂村、小齐村、胡村,至老关嘴渡卫河,再经裴庄、乔庄、原厚、李黄庄、于汤阴县三里屯越平汉铁路,经冷泉进入太行根据地。[2]在这条交通线上,平汉路东侧是天门会的地盘,为保障交通线的安全畅通,每10里设一交通站,有交通员若干。屯子乡设一联络站,配备一个武装分队,着天门会服装,驻李黄庄,直属地委领导,专门负责护送。据杨贯一回忆,1941年胡紫青曾向他交底:“地下党交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天门会,建立常备武装的同时,一定要搞好根据地到延安的交通线,任何时候不能断,任何情况下保安全。”[10]秘密交通线的主要任务就是护送来往各根据地和延安之间的军政干部。交通线从建立到1945年,先后护送了2000余名军政人员安全过境。

1941年8月3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吕正操、政委黄敬率部千余人经此交通线过境,拟在浚县休息一天,次日夜过平汉路。为保证部队安全通过,卫西工委事先作了周密安排,经天门会积极配合,部队顺利进驻屯子镇以北、三角村以东、裴庄以南、卫河以西一带村庄,天门会武装负责警戒。次日,杨贯一按预定方案,带随从进城,蒙蔽日伪头目,声称有八路军主力包围了天门会,要打浚县城。日军顾问上田和伪县长潘景阳惊恐万状,急令紧闭城门,全城戒严。过境人员安全休息一天,傍晚集合西行,顺利通过平汉铁路封锁线。[2]1943年5月初,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自冀鲁豫赴太行根据地。沙区办事处主任王乐亭作了周密安排,邓小平和夫人化妆后,由秘密交通科科长马赛组织护送,晚上从井店出发,通过孙步月匪部控制区,于老官嘴过卫河,进入天门会辖区,由中共地下党员傅凌云负责接护,在屯子乡乔村停留一天。次日夜,从宜沟集穿过封锁线西行,顺利到达了目的地。[11]

天门会辖区内的秘密交通线,由于其条件特殊,安全可靠,所以不仅护送了大量的来往干部,而且在传送文件、运输物资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1年以来,中共中央、八路军前方总部、北方局、太行分局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机关,对冀南、冀鲁豫及华中、山东各个抗日根据地送发的文件和《新华日报》,多经过此交通线传递。

根据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示,豫北办事处利用秘密交通线,同沦陷区的商人疏通关系,互通有无,把土特产运输到安阳县,转销北京、天津、开封等大中城市,换回军需和民用物品。如印刷机、电池、法币、黄金、枪枝弹药、纸张、钢材、医药品、棉布、食盐等。太行根据地印刷的冀钞,也通过此交通线运往冀南区、冀鲁豫区等地。

秘密交通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抗战胜利后,秘密交通线完成了历史使命,随之撤销。

抗战时期的混乱局面,使得天门会乘机崛起,但其毕竟是一封建落后组织,无确切的政治目标,在日伪、国、共三种势力夹缝中的杨贯一对三方都保持着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抓住机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积极做天门会杨贯一的工作,使杨从感情上倾向共产党,接受了中共党组织的改造,也使天门会这一以封建迷信思想为基础的地方农民武装转变为由党掌握的人民武装团体。秘密交通线正是在此种情况下运作起来的。天门会辖区内的秘密交通线安全可靠,成为连接冀鲁豫与太行根据地的最要渠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乔培华.天门会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199.

[2]浚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浚县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751-753.

[3]鹤壁烽火三十年[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24.

[4]新华日报[N].北京图书馆,1963年影印本,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5]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参考资料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358-378.

[6]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127-261.

[7]彭真.论冀鲁豫红枪会工作:第一卷[J].群众,1939,(22):377.

[8]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2辑(上)[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141.

[9]淇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淇县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207.

[10]浚县党史征编办公室资料[Z],B422-52.

[11]林县志[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34.

猜你喜欢

交通线天门根据地
洞开天门
观《绝密使命》感言
中央红色交通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天门石
天门石
异想天开
轨道交通 “风景”独好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