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真实静穆的朴素——浅谈夏尔丹的绘画艺术
2010-08-15马文艺
马文艺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高贵的真实静穆的朴素
——浅谈夏尔丹的绘画艺术
马文艺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十八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对欧洲传统的风俗画、静物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用淳朴的画笔讲述着下层人民的生活,真实深切地描绘着劳动人民和生活用品。夏尔丹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对现实平民生活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构成了画家独特的艺术特色。
夏尔丹 启蒙运动 朴素 真实 静穆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继文艺复兴之后,经历了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是一个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蓬勃发展的时期,知识受到高度的尊重,而感情上和精神上的功能以及诗意的想象退居到次要地位,启蒙文艺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在思想内容上有较鲜明的民主性和人民性,提倡理性、和谐,回归自然和真实。
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年)是当时最卓越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作品中描述的不再是罗可可式上流社会的风流韵事和享乐生活,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小市民、平民知识分子以及具有高尚品质的仆人等。这种题材的转换反映了启蒙时代新思想的血液,他的绘画艺术在欧洲绘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狄德罗称为现实主义的“大魔术师”。
夏尔丹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细木匠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里,从小就培养了他对绘画职业的勤勉与尊敬。曾师从于学院派画家卡兹,并在美术学院所属学校学习过。29岁时因其静物画出色而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他年轻时作品追求装饰效果和表面趣味,但后来就转为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对象实物,在特定环境中呈现的本质状态和它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索描绘物之精神,借物以传达画家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夏尔丹生性温和,为人忠厚、谦逊。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塞纳大街、福尔大街和公主大街这三条街上度过的。除了有一次去枫丹白露郊野之外,只作过一次旅行——到巴黎的卢浮宫。后来官方授予他勋章,给他以优厚的待遇,他都无动于衷,对这种嘉奖报以冷淡。在他的画面里追求朴实、平凡而又真诚的艺术特点。他一生命运坎坷,遭受丧妻失子之痛,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曾受过重大的打击和折磨,经济困顿、拮据,这使得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画家生活在第三等级中间,终生观察研究下层的人物状貌和生活风俗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平凡中蕴含着真善美。受荷兰画家的影响,夏尔丹的静物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以伟大的静物画家饮誉世界画坛。夏尔丹的静物是以普通市民日常用品为题材,与人们朝夕相伴,因而感到十分亲切,画家以无限深厚的感情去描绘那些平凡而无声的朋友,夏尔丹将它们随意安放在画面上,给人一种自然、生动和活泼的亲切感觉,画家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多样的表现方法统一的色调,运用丰富的、明暗变化柔和的及其反射光所构成的微妙变化,充分表现了物象的形态整体感。他的静物画能引起热爱生活的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
夏尔丹处在法国已经取代了意大利成为欧洲美术中心的年代里。当时的法国由于其社会生活的变化而相伴产生了艺术趣味上的变化。这一时期法国艺术所追求的宏伟繁复的“巴洛克”风格逐渐衰落,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追求纤巧琐细的“罗可可”风格。罗可可美术多选择愉悦、享乐题材,用轻松活泼的情调表现上流社会的生活,特别是青年男女的风流韵事和情爱场面。由于这种风格很适合上流社会的口味,曾得到国王和蓬巴杜夫人的大力资助,使罗可可美术在当时法国画坛占有主导地位。夏尔丹作为资产阶级一分子,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在自己艺术道路的选择上,不随波逐流,以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去勇敢地表现普通城市平民的生活,得到了狄德罗等人的大力赞赏。
夏尔丹对静物画和生活风俗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用单纯、自然、抒情而又写实的手法着力表现城市平民的形象和生活。他的作品构图简洁、色彩坚实而饱满,画风自然朴素,具有高雅的情操,开创了一代新风,对以后的静物画、风俗画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从他的作品《家庭女老师》可以看出画家是以敬仰的心情描绘了教育子女的母亲与女教师的形象,她们不但关心孩子的智慧,而且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画中渗透着一种温暖、友好、亲善的感情。在《市场归来》一画中,画家以朴素的色调准确地描绘出这位家庭主妇劳动时的体态以及周围略显寒碜、简陋的环境,生动而真实地传达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其朴实勤劳的美德。《有铜水箱的静物》和《厨桌》描绘的是常见的厨房用品,但他对任何一个细部的描绘都显示了高度的写实技巧,赋予器物一种生命感。似乎每一件东西都可以从画中拿出来,似乎可以拧开铜水壶的阀门流出茶水来。画面简洁朴素、构图均衡稳定、色彩丰富而具有表现力。他18世纪60年代的静物画和30年代粗犷有力的风格相比更显得细致安详,如1760年所作《有瓶装橄榄的静物》,画中各种器物安排在一条横线上。他60岁以后所作的《有烟斗的静物》以其舒展的构图、高雅的色彩见长,充分刻画出果肉的柔软、金属的坚固。夏尔丹的出现将十八世纪的静物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为当时法国画坛注入了充满朝气的生机。
首先,夏尔丹的艺术是真实的。夏尔丹的静物画弥漫着平和安宁的生活气息,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他的风俗画题材大都表现富有诗意的日常家庭生活情景。作品中的主人常常是妇女和儿童,并赋予人物以特有的情趣,如勤快的女主人、慈爱的母亲、操心的女教师、天真烂漫的孩子。他的作品名称就很有特点,差不多把画中的故事情节完全揭示出来。他的画和画中的人物给人初步印象是那么相似,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细腻的感情色彩和丰富而微妙的变化。夏尔丹的静物画以概括、洗练的手法着意追求静物画意境,突破了17世纪以来欧洲静物画的一般表现形式。他描绘的都是日常用品,如炊具、食品、艺术品等。荷兰画家力求准确地再现对象的外部特征,特别是对于物体的细部描绘称得上极尽精细,与夏尔丹概括、简约而富有诗意的画风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到他的静物画,欣赏者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谁是这些东西的主人,猜测到主人的性格、习惯和地位。
从夏尔丹的艺术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朴素情怀。狄德罗说:“我有这样的感觉,即看别的画家的作品,我必须瞪大眼睛仔细看;而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脑子里保留着实物的印象,好好回忆一下便行了”,夏尔丹打动人们的是他真诚的艺术态度,不仅仅是调色板上的灵动油彩。他对于静物的刻画并没有进行过分的精雕细刻,而是朴朴素素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平凡琐物,其中又不缺乏深情。夏尔丹固然受到以静物画著称的弗兰德斯和十七世纪的荷兰静物画前辈们的影响,但是二者又截然不同。后者强调各种餐具、用具的形式和质感之间的对比,不仅静物题材多样,大多描绘精致的金银器皿、瓷器、玻璃器、布、陶碗、烟斗以及各种食品和野味——华丽、精美、质感极强,均显得极为逼真。相比较之下,夏尔丹的静物显得更加朴实与平易近人,且总是带有饱满的感情和生命力。这应该就是他与荷兰静物画派的区别。他厌恶以蓬巴度夫人倡导的宫廷浮华奢靡、繁冗艳俗的画风,他所描绘的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陶罐、铜壶、烟杆、瓜桃李蔬等再普通不过的事物,深受大众。他反映的是“第三等级”的生活状态和平民的生活趣味,刻画了他们的善良、纯朴和单纯。这反映了启蒙运动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于画家的影响与熏陶。更重要的是这是夏尔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通过现实主义题材把自己真挚真诚的艺术感情表达出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夏尔丹赋予静物以真实的“生命力”。
其次,夏尔丹的杰出成就还突出表现在画家厚实的色彩运用。在色彩方面,夏尔丹运用了“厚涂法”,这是伦勃朗等大师经常采用的手段,他把一层又一层的油彩叠在一起,笔触的大胆奔放,在画面上留下了画笔的痕迹。他还惯于运用“晕涂法”,即把一种不透明的色彩,薄薄地涂在另一种色彩之上,使底下的色彩部份被盖住,但仍隐约可见。他这样艰辛繁复的着色,与多数同时代的洛可可画家挥舞画笔、迅速着色的方式是极不相同的,其所获得的艺术效果当然也不相同,他的画坚实有力,与任何画家相比显得独特不凡,这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他懂得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刻画物体的立体感,尽可能地表现出物体的内在“质地”,且物象暗部用厚涂,尤其是从铜壶下面的碗和细颈瓶,更可看出其卓越的效果。夏尔丹的《铜水罐》、《烟具箱与饮水瓶》、《水果》等静物作品都采用了厚涂法,色彩沉稳而朴实。
提香、鲁本斯、伦勃朗等艺术大师都善于运用这种笔法,夏尔丹在在表现作品色彩时借鉴了大师们的优秀成果,并且影响到了后期印象派中的雷诺阿。正如画家自己说的那样:“一般人对这种神妙的技术一窍不通。这种技术就是把厚厚的颜料一层又一层涂上去,让效果自然地从下面透到上面来。颜色有时像吹到画布上的一缕轻烟;有时又像甩上去的一层薄薄的泡沫。关于这方面的技巧,鲁本斯、贝格哈姆、格勒兹和博卢盖尔解释的比我好得多;他们所表现的效果你们可以用眼睛亲自领略。他们的画如果近看,一切似乎模糊不清,没有立体感,什么也看不出来,远看才觉得玲珑浮凸,万象纷呈”。他的这种色彩笔法的运用对于19世纪的印象派色彩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承接作用。而这种沉稳的色调更易于表达出画家平静、真实的情感,也是夏尔丹作品被人们所称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三,夏尔丹另一个突出亮点在于构图技巧的独特性。他作品中人物都不是很多,且构图形式鲜明,以风俗画《餐前祈祷》为例。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厨房内景,圆形餐桌旁两个准备用餐的孩子和一个女人正在餐桌上摆放餐具和食物,三个人物构成稳定的一个三角形,看上去非常的安宁和谐,女人红色的上衣带动了画面温暖的色调,画家以这一色调展开了生活的主题;而蓝色的衬裙则配合色彩关系和冷暖变化,淡然地抹出沉着持重的视觉效果;画面的整体意境在于突出餐前的神圣氛围,轴心人物的眼光牵动着我们的视线,于是我们就留意到画面左下角的孩子以及那双手合拢的祈祷,其中母亲头部的方向转向背祷文的孩子,这就强化了构图的力量感和完整化,后面的背景通过深褐色到黑色产生纵深感,画中构图简洁完整、节奏明晰。平凡的构图形式中蕴含着夏尔丹对于普通人民生活的热爱和歌颂,并宣扬家庭的和睦、道德和责任感。
他的静物画的构图形式更是一目了然,他多运用典型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形式,如《饮食与厨房》、《兔子与猎具》等等。在他的构图中也隐约包含了构成因素,如位于《鳐鱼》画面中心的倒挂的鳐鱼本身构成一个三角形,并且打破了桌面造成的横线,在整个构图中的营造出均衡的横竖对比。与蔬菜、牡蛎同处桌面左角的还有几只牡蛎,牡蛎已掰开,从而引来了贪腥的小猫,它们又构成一个小的等边三角形。而桌角右侧摆设的厨房瓶罐同桌面边缘又构成了另一个不规则三角形,使作品更加生动、稳固,而且这种构图的动感给人一种心理错觉,感觉小猫即将偷食厨房中的海鲜,而无人觉察。夏尔丹这种简洁几何体的组合颇有立体主义的味道,但是不论他这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偶得天成,都是艺术家经过长期精心研习的成果。
夏尔丹是十八世纪法国画坛的杰出代表,更是卓越的世界艺术大师。他不但用先进开化的思想武装自己,更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独辟蹊径,他艺术上的成就应该说和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内在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真诚的热爱之情。夏尔丹的艺术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尔后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印象派等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们都从夏尔丹那里学到了如何对自然对艺术袒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夏尔丹与华托、西班牙的戈雅都是十八世纪欧洲画坛上举足轻重的画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都真实的再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夏尔丹这位伟大的“静物画家”通过赋予静物以生命则使他的艺术更加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他善于逆流而上,成为艺术史上的真正勇士。
[1][英]诺曼·布列逊.词语与图像——旧王朝时期的法国绘画[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
[2][法]狄德罗.狄德罗美术论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高天民.法国美术史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世界美术.关于夏尔丹与弗拉戈纳尔的风俗画,1992.
[5]迟柯.西方美术史话[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马文艺(1984—),女,江苏宿迁人,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西方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