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2010-08-15张洋
张 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武术教学研究】
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张 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高校武术课是武术运动传播的重要载体,武术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传播水平的高低。承担武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则是决定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认真审视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知识层面,乃至行为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 武术课 教师 人文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多数高校开始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和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得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契合素质教育实践和学生素质养成的内在需求。在此背景下,武术课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新内容,并逐渐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和青睐,这就深刻反映出武术课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防御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按照武术课教学理论,武术课教师必须系统掌握某一门或几门武术的要领,并能够综合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然而,仅仅传授武术习得要领并没有真正实现武术课教学的内容要求,还需要使得学生明确武术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内涵,这就要求武术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人文素质,例如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气质和人文风度等等。如果将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师实际置于人文素质结构理论中加以审视,可以发现,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不足和提升的空间。本文以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高校武术课教学要求和实际,探讨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结构体系,分析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体系。
1 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结构体系
素质通常被理解为人的素养、资质和品质。[1]作为素质表现形态的一种,人文素质是指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文化理念、价值观、精神风貌、知识水平和修养习惯等。人文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其形成是诸多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外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互动的结果表征。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可以概括为武术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理念、价值观、道德观、文化修养和行为习惯等。它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二是涉及要素及要素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三是各表现层面彼此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关联与协调。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一个精神、知识、行为的共同体,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各层面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各形态表现的有机综合。不论在理论场域,还是在实践领域,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都具有整体性和延展性。对于高校武术课教师而言,任何教学中的态度、心理和行为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文元素,各种人文元素也只有作为关联紧密的整体并得到各种教学场景的境遇时,其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才会表现出来。可以说,人文素质是高校武术课教师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形成的素质形态,具有丰富的构成内容和稳定的结构关系。
按照胡明和郑真江的观点,高校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应该包括基础性人文素质、发展性人文素质和延伸性人文素质。基础性人文素质是指高校武术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该知道和懂得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行为准则,包括道德素质和文史哲素质;发展性人文素质是指高校武术课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体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包括法律素质和科学素质;延展性人文素质是指高校体育课教师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应该追求的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发展背景的素质,包括审美素质和环保素质。[2]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力量,武术课教师应该具有多层面的人文素质要求,既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共有的人文素质,也要具备高校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人文素质,还要具备承担武术课教学任务需要的人文素质。根据学术界已有关于教师人文素质的理论成果,结合高校武术课教学实践,本文将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结构体系划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即精神层、心理层、知识层和行为层。精神层是指高校武术课教师具有的人文意识、认知、理念和价值观等;心理层是指高校武术课教师具有的人文情怀、情趣和气质等;知识层是指高校武术课教师具有的武术文化知识和人文背景知识、武术课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人文经验等;行为层是指高校武术课教师具有的人文修养、习惯、风度和仪表等。
在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结构体系中,精神层具有导控性和指向性作用,对内它有助于促进心理层、知识层和行为层的发展,是心理层、知识层和行为层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集中体现,对外它会对学生的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较为广泛。心理层是一种固定的、内在的和不容易察觉的人文素质,它往往通过武术课教师外在的语言符号和行为来表现。知识层是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基础,是精神层、心理层和行为层人文素质形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知识层的客观存在,精神层、心理层和行为层人文素质就会失去依据。不同的知识层内容会构建出不同的精神层、心理层和行为层内容,武术课教师也可以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重组和创新知识层内容,以满足和适应武术课发展和学生武术学习的需求。行为层是稳定的精神层、隐性的心理层和静态的知识层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心理层和知识层人文素质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动态效应的反映。任何高校武术课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必然伴随着特定的人文精神、人文心理和人文知识。可以说,行为层人文素质是理性的健康的心理层人文素质、精神层人文素质和系统的知识层人文素质的综合反映。精神层、心理层、知识层和行为层之间关系的整体性,要求高校武术课教师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这四个层面之间固有的基本规范结构,任何割裂四个层面之间关系的做法都会弱化人文素质的绩效水平。
2 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扎实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广大学生对武术课兴趣的不断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开始引起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然而,多数高校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与理想的结构模式尚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武术课教师,其人文素质更有待于加强,严重影响着高校武术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武术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2.1 人文理念的淡薄
人文理念是高校武术课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人文现象的理性认识、追求及其形成的人文观念和哲学观点,是高校武术课教师在教学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形成的人文价值取向,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人文认识的观念体系。[3]现实中,一些高校武术课教师在知识结构上,过多偏重于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人文知识的积累,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武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对武术进行文化层面的透析和讲解,使得多数学生只懂得武术技能的要领和方法,而不知道武术的文化价值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在思维模式上,线性思维较为突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效果,重速度轻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可以归结为武术课教师人文理念的淡薄,也正是由于此,一些高校武术课教师没有从人文素养层面提高自身素质,没有从武术文化层面透视武术课程,没有从人文价值关怀层面教育和引导学生。
2.2 人文精神的匮乏
高校武术课教师以传播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和创新人文精神为旨归。高校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精神的价值既表现为高校武术课教师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人文价值追寻,也表现为高校武术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表现为高校武术课教师对社会、学校以及人的文化价值的探求。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武术课教师仅仅禁锢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视野,不仅忽视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和表现的人文判断,而且忽视对教育教学理论渊源的人文考量,以至于对专业知识之外的社会现象、教育问题不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的价值解答,使得武术技能和要领的传授仅仅停留在武术知识和理论的层面,人文精神层面的解答严重不足。
2.3 人文知识的不足
人文知识是催生人文理念、塑造人文精神、提升人文修养和改进人文心理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武术课教师忽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积累和应用,就极易会造成武术课讲授过程的呆板、枯燥和乏味。这与一些高校武术课教师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相关联,甚至一些教师存在否定武术课的文化价值的错误观念。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名著及其蕴含的思想、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基本了解,造成文化知识元素的不足和文化知识应用的短缺。同时,也诱发了许多教学问题,首先表现为只注重武术技能和要领的简单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武术技巧优化和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次表现为武术课堂缺少人文情感,学生只能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方法习得武术本领,难以发挥无意识教育的作用;最后表现为学生缺少武术形象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能够将相关的武术技能有机综合起来,难以做到自身武术技能的融会贯通和全面发展。
2.4 人文心理的缺失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不断打破高校武术课教师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武术课价值内涵的困顿及其未来发展的迷惘常常使得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动机。由此,便产生了狭隘、落后、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教育教学心理,成为深化武术课程改革和提高武术课绩效水平的心理障碍。加之,一些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知识宽度不足、基础不够,很难形成健康和稳定的人文心理,应用人文理念和方法来正确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也只能成为空话,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武术课教学内容、水平和绩效的提高。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教育问题和课堂难点,多数学生既希望得到老师准确、合理、深入的解答,也希望能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教师的人文理念、意识的特别是人文知识和心理准备的不足,使得多数问题得不到人文层面的终极阐释和关怀,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3 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措施途径
面对上述存在的情况,我们应该根据高校武术课教育的实践要求和教师素质养成的内在规律,对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进行多层面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水平,消除制约高校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养成的负面影响,为确保武术课教育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
3.1 加强高校武术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是高校武术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学水平,增强高校武术课教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高校武术课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武术课持续发展的现实所迫。在保证职业道德基本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有利于提高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内容和方面,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开展。首先,要熟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了解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变化特点和内容,树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经营观、质量观和绩效观;其次,要结合高校武术课教学改革的理论思想和实际要求,以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师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构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管理机制和运作方案;最后,要采取内外相结合、相统筹的方式,全力提升职业道德培养的水平和实效,对内通过积极引导,使得高校武术课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文化素质的必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观;对外通过通过典型塑造和舆论宣传,使得高校武术课教师感受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并主动采取行动加以实施。
3.2 加强高校武术课教师的人文知识学习
高校武术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体育课教师,也承担着其他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属于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基本力量。从整体上看,高校武术课教师对于体育专业知识的了解较多,日常的学习也重点关注体育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动态,而对于人文社科知识的关注则略有忽视,没有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和系统的人文知识体系,在人文知识广度和人文知识深度方面尚存在不足。为此,要开展人文知识学习教育活动,促进武术课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引导高校武术课教师协调好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中各内容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教育教学实践要求,动态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人文社科领域的前沿知识;要开展人文知识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专题教育活动,将人文知识学习纳入到高校武术课教师的知识学习日程之中,全力构造人文知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人文知识学习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武术课教师在人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将评价结果作为武术课教师评定等级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3.3 加强高校武术教师的人文活动开展
人文活动是一个巨大的能动效应场,它往往蕴含着较强的人文辐射力和影响力,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人文效应。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人文活动,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高校内外环境系统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效应。高校武术课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一系列的人文活动,来深化对人文知识学习的认识,提高人文知识学习的实效。人文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在学校层面进行,也可以在院系层面进行,还可以在高校教师层面进行。在学校层面,可以组织大型的人文活动,例如人文活动节、活动周或者活动月,既要加强人文活动节、活动周和活动月的系统管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与合理化,也要注重人文活动水平的整体提升;在院系层面,可以组织相关的研讨活动,既要注重研讨活动的有效组织,使之灵活化、持续化和动态化,也要注重研讨活动内容的记录和相关档案的管理;在教师层面,可以组织相互之间的交流活动,要突出交流活动的绩效评价,使得教师人文知识学习的宝贵经验得到充分交流,促进教师人文知识学习的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通过学校层面、院系层面和教师层面的人文活动开展,全力营造人文活动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3.4 加强高校武术教师的人文心理引导
人文心理是主体对人文现象、人文活动的心理活动,它是主体人文意识、理念、知识和经验的能动反映,是主体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表现。作为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人文心理是树立人文理念、造就人文精神和构建人文知识的基础。没有积极、健康的人文心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文理念、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宽广的人文知识,进而会影响到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目前武术课教师人文心理缺乏的现状,首先要加强人文心理保健理念和技巧的引导,使得高校武术课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人文心理保健理念,并能够主动采取保健技巧对自身的人文心理进行健康态的保持和维护;其次要加强人文心理知识学习的引导,使得高校武术课教师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各种心理问题、困惑和矛盾进行有效分析;最后要加强人文心理问题化解的引导,使得高校武术课教师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应用。人文心理引导是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武术课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难点所在。值得一提的是,人文心理引导的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其绩效的取得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随时关注武术课教师人文心理的表现和问题,并构建人文心理引导的长效机制。
[1]唐宏贵,黄 靖,周细琴,等.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6-19.
[2]胡 明,郑真江.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4):64-69.
[3]泰华伟.从理念到高等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y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University Wushu Class Teacher
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Education,Northeast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Hebei066004)
University Wushu class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for Wushu transmission,and Wushu class teaching quality affects Wushu transmission.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Wushu class teachers,especially the humanistic quality is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Wushu class teaching quality.If gazing at the condition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university Wushu class teachers,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being shortage in spiritual level,knowledge level and behavior level,so adopting effective action to solve those problemsisan important subject.
university Wushu class teacher humanistic quality
G85
A
1004—5643(2010)08—0053—03
张 洋(196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