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师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0-08-15王晓晨乔媛媛

武术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武德基本功套路

王晓晨乔媛媛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广西玉林537000)

对高师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王晓晨乔媛媛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广西玉林537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结合专业实践和对培养效果的观察,对高师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模式、师资方式、教学侧重点、教学内容的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高师院校武术专业培养

高师院校武术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专选武术专业的学生在武术普修的基础上更系统的学习武术理论知识和各专项技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理论和技术,实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顺利完成教育实习并胜任中学武术课的教学、训练和裁判工作。诚然,教学要求非常适合高师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可现实的教学操作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沿袭;师资配备的缺陷;生源质量的下降和教学侧重点的有失偏颇;教学内容的繁杂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高师院校培养的武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低、素质不高、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尴尬。针对这些弊端,笔者根据高师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对武术专选生培养效果的观察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1 教学模式不合时宜

现阶段高师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模式基本上还是按照竞技体育的教育模式而设置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手段。这种重技术轻理论,重业务轻能力,术科在总课时中占很大比重的培养模式基本还是武术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由于生源的武术基础差,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与现阶段高师院校的武术人才培养目标相偏离。社会需要的不再是知识结构为“深井型”的运动员而是“厚基础”、“宽口径”的既懂武术又懂其他的一专多能的通才。换句话说,武术专业教学不仅要学会规定套路,还应对众多的传统流派有相当的认识;不仅要掌握武术竞技内容,还应掌握武术健身养生、娱乐表演和技击格斗的内容;不仅要通晓武术的技术,更要明白武术的深层理论,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所以目前还在沿袭这种竞技教学模式的高师院校要思变,要坚持理论和技术并重的原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深层素质,高师毕竟不是运动学校而是师范类。另要多和社会接触,了解社会最前沿的需要,对武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明确。

2 师资配置缺乏最优化

目前高师院校武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还是由一个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教师来全面负责,从学生的选材、专业理论、基本功、各个套路的教学、散打的学习都是出自同一个教师的能力和风格。其实这种师资配置存在着很大弊端,克服这种弊端应该首先改变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是某个教师的责任而非整个武术教研室的任务的观念。武术专选班的教学工作不应该由某个教师来单独进行而应该由整个教研室来共同完成,学生水平的高低不应该代表某个教师的水平而应该代表整个武术教研室的整体水平。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再高,其能力结构还是存在缺陷的,譬如任何一个武术专业教师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拳种的套路教学上都比同一个教研室的其他任何武术专业教师都强;即使套路强,散打也不一定强,所以动用整个武术教研室的师资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弥补这种缺陷,可以采用对规定的教学内容上谁强谁上的原则,整个教研室统一教学思路,科学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达到人尽其才,进行最优化的师资配置。

3 教学侧重点有失偏颇

3.1 基本功重视不够

现如今有习武经历的学生基本是寥寥无几,尤其在体育术科高考没有专项考试的省份和地区,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更可谓凤毛麟角,其武术功底基本上是零基础,所以要狠抓基本功,在基本功上要舍得花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可现实中,专业教师为了赶教学内容,基本功往往被其无暇顾及或不够重视;加之教育实习又占用一部分课时,时间上也得不到保证,以至于毕业会演时出现步型交待的不清楚、手型做的不规范、腿法的劲力和高度不够,初级难度的跳跃和平衡也完成不了的“现代武舞”“四不像”。所以基本功教学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同时教研室要规划出相对较长的时间作为基本功前期学习的时间保证,后面的每节课也都要有基本功练习,很抠每一个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跳跃、平衡的标准。由于时间关系,大难度的跳跃和腿法动作难掌握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舍本逐末不可取,但难度小的基本功一定要十分规范,小到每个动作的方向、路线、姿态、劲力,大到武术动作的精、气、神。这看似慢其实快,否则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

3.2 套路创编能力培养的忽略

武术套路的创新是现代武术发展的趋势,创编能力是武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可目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和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整堂课乃至整个学期基本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就考试所教授的内容,几乎没有要求或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竞赛规则、拳种的风格、套路的新颖性和科学性、动作的攻防特点、以及场地布局的合理性等要求创编一套属于自己的套路。套路创编能力的忽略会使武术专业人才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缺乏创新,易形成老套照搬的思维模式。

3.3创业鼓励和引导不足

学以致用对今天的武术专业人才来讲,不仅指会用动作的攻防技击特点,还要赋予其新的含义——创业。用自己的所学创业不仅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的激情,而且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丰富创业思维,积累创业经验,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利用武术创业,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譬如鼓励武术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创办并小规模商业运作武术俱乐部、武术协会等组织,假期积极参加社会上会馆、健身房、培训班的教练员工作等学以致用的创业活动,让其得到实惠,进一步刺激其学习和拓展专业的热情。

3.4 人文素质教育强化的缺失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如何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何和谐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完善。针对目前武术专业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比较弱势的就是武礼、武德和武术传统文化的教育。

3.4.1 武礼武德教育的弱化

武礼武德教育是武术专业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武礼的到位与否、武德的厚薄是衡量习武之人的人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历来武师传艺,总是以标准武礼、崇高武德谆谆告诫学生。但现在高师院校武术专业教师的重技术轻武礼武德教育的做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不说是个缺憾;有的教师对武礼武德的教育只是泛泛提及,而没有时时刻刻的强调,让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一种习武之人时刻注意的道德和行为标准,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结合今天和谐社会的发展特点和武术专业学生的表现,目前武术专业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最应该强调的应该是“学艺先学礼”和“尚德不尚力”。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素,行则彬彬有礼,是我国武术的传统美德。可今天高师院校武术专业学生无论是在表演还是在考试前后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习武之人最应该表达的抱拳礼都做得不够规范或干脆遗忘和忽略。小小的抱拳礼是习武之人思想上的进取、性格上的涵蓄和精神上的谦让的最基本的体现,就连武校的学生也比这些大学生做的好,不能不说是一种退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对武德教育有提醒和促进作用的武礼的强调还远远不够。“尚德不尚力”是说明练武之人道德比武功重要,武功的用途用于强身和自卫,为国家抵御强敌。可今天武术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里有着动辄就以武力解决一切的想法,甚至有暴力倾向,尤其是散打课程修完以后,武术成为他们强加自己意志于别人的武器;打架斗殴,违犯校纪和法律是其真实表现,为武术带来了很恶劣的负面影响。其实,炫耀武技,好勇斗狠,一向为武术界所切忌,因此尚德不尚力的武德教育在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3.4.2 武德内容的重新审视

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德的内容丰富多彩,也不可避免地有历史的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吐故纳新。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意志也随之呈下降趋势。而武术的修炼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示范动作,必须有非常勤奋刻苦的精神,所以传统的武德内容忠、义、仁、勇、礼、信”应该增加“苦”这一内容。这点对当今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能吃苦的精神不仅贯穿于武术训练的过程还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唯其于此,武术专业的人才才能不仅在功夫上技高一筹,而且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顶得住工作的压力,胜任艰巨的任务。

3.4.3 武术传统文化的忽视

目前,高师院校武术专业理论课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武术的概述、笼统的武术史、竞技武术的内容、教学与训练、比赛的组织和裁判等比较“现代”的理论知识,而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学习几乎是个盲点,学生只知现在而不知过去,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其实学习武术传统文化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拳种的风格,把握动作的攻防含义、技击的应用以及拳种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学生从对武术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中提高武德修养,培养专业自信,从而达到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譬如学习太极拳不仅要学习规范的动作,“还要了解和掌握它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积淀的中国文哲之学的精华和祖国医学、养生学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在质的方面有个深层次的要求,对学生的素质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学会一门健身技术可能会受益终身,而掌握和洞见其传统文化则可以完善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境界。”甚至还有武术专业学生对散打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他们也认为散打的技术存在着“舶来成分”,就是“拳击加腿”,认为泰拳比散打厉害,这些错误概念的形成是因为缺乏武术传统文化底蕴的挖掘和理论支撑。“其实散打的沿革有悠久的历史,古称“手搏”、“白打”等,早在汉代就有“手搏六篇”,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也有精彩描写。故没有武术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不能正确树立专业自信,言行之中底气不足,深厚的武德、良好的人文素质也成无本之木。

武礼的强化,谦虚内敛、吃苦耐劳的武德要求,以及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加强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素质,在以后的教学中亟待加强和提高。

4 教学内容亟待简化

纵观高师院校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单单从技术的内容和学时来看,一百六七十个学时要完成十几个套路和散打教程的学习;加之学生的基本功差,强化基本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时间又受教育实习的冲击,所以综合下来基础薄弱、教学时数不充裕、教学内容繁杂,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能是个口号。出现教师为了赶完所有的教学内容就不得不少练基本功,花大量的时间来夯实基本功就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局面实属正常。其实就目前武术专业学生的武术基础,结合高师的培养目标,在总体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规定为必修课。初级的长拳、太极拳和初级器械套路、散打教程可以规定必修,至于规定长拳和规定器械、南拳、竞赛太极拳或太极剑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师的建议选修一至两套,从而简化教学内容,腾出时间苦练基本功才是正道.因为养之有素的基本功才是以后再学习的根本。

5 结语

高师武术人才培养走到今天虽硕果累累,但也存在着诸多缺陷,要与时俱进就要改革,所以高师院校要从其培养目标的切实定位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以人性化和科学化安排教学,实事求是地从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社会需要的武术专业人才的角度提高教学效果。

[1]郭志禹,等.试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2]郭守靖,等.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3]赵先卿,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4]蔡仲林,等.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On the Special Talent Cultivation of Wushu in Normal Universities

Wang XiaochenQiao Yuanyuan
(P.E.Department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Guangxi 537000)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analysis and summary,the paper combined with major practice and cultivation effects observing to think over the status of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focus and teaching content about Wushu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

normal universitiesWushu majorcultiv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2—0062—03

1.王晓晨(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武德基本功套路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Airbnb上的套路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