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010-08-15余志金王伟明唐龙凯徐晓雄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伤员信息系统基地

余志金,韩 雄,王伟明,唐龙凯,张 鑫,徐晓雄

随着我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军队不仅要维护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还要不断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适应联勤卫勤保障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基地医院保障任务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基于我军建立起单兵呼救至总部自动化辅助决策的卫勤系统的设想,综合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制用于平时卫勤战备训练,战时卫勤保障管理的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系统,提高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保障效能[1-2]。

1 设计思路

系统研制根据指挥自动化建设总体技术要求,紧贴基地医院卫勤保障任务需要,实现医院平时与战时信息管理、医疗后送伤员前方信息与后方信息、医疗后送信息与卫勤组织指挥信息三个结合,并与卫勤指挥信息系统、电子伤票和基地医院保障系统互联互通[3-4]。

1.1 平战结合,战训结合 必须坚持平战结合,以作战为主要原则,以战定研,以战定训,战训结合。

1.2 顶层设计,畅通信息 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以伤员流为主线,在联勤指挥体制中,建立统一、精确、高效、通畅的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数字化卫勤保障。

1.3 遵守规范,统一平台 必须遵守指挥自动化建设总体技术要求,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操作界面,实现与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1.4 综合现代技术,探索保障方法 必须坚持技术上先进,综合运用无线网络、视频通讯、移动通信、电子伤票、指纹识别、GPS定位、射频扫描等现代技术,探索平、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保障组织与实施的新方法。

1.5 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必须坚持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既按照总部要求,建立一系列用户标准库,方便用户初始投入使用,方便上报和交换信息,也考虑到卫勤保障的多样性,用户能够自行扩充与修订。

2 开发与设置

采用 Client/Server结构开发模式,前台软件开发工具主要采用了 PowerBuilder 9.0,后台数据存储采用 Oracle 8.17数据库。

2.1 系统运行环境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建议采用Microsoft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版(或更高版本),数据库采用 Oracle 8.17 Enterprise。客户端操作系统建议采用 MicrosoftWindows 2000 Professiona或 XP Professional专业版,数据库采用 Oracle 8.17 Client。另外,文档处理软件采用 Microsoft Offic 2003版,浏览器版本为 IE 6.0,网络协议为 TCP/IP。

2.2 系统分布式安装 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可分为服务器端安装与客户端安装。服务器端安装可分为数据库 Oracle 8.17 Enterp rise的安装、数据库实例(YZWQ)的创建以及系统数据结构的安装。客户端安装可分为数据库 Oracle 8.17Client的安装、应用软件的安装与数据库的连接设置。

2.3 硬件要求 服务器:P4/lG内存/80G HD;PC客户端:P4/128M/40G HD。

3 系统功能

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管理系统共分为七个模块。通过系统管理员分配用户权限,可以实现各模块的功能组合,并与“军卫一号”融为一体。

3.1 卫生战备管理模块 该模块具有抽组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战备设施管理、战备训练管理、预案制度管理、战备物资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基地医院卫生战备“组织、装备、训练、制度”四落实的信息化管理。

3.2 平转战管理模块 该模块具有战备等级转进、待接收任务、在办任务、经办任务、任务模版设置等功能,实现医院由平时工作状态转到战时工作状态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3 战时伤员收治模块 该模块具有伤员收容分科、归转后送、伤情查询以及伤员辅助信息查询等功能,解决了战时收治批量伤员时,不同传递方式和各种存储介质上伤员信息的处理难题,实现了伤员收容、伤员管理、伤员流动和卫生防疫的信息化管理。

3.4 战时医生站 在“军卫一号”工程医生站的基础上,通过扩充与完善功能,融入医疗后送数据链上电子伤票与野战病历等信息,按照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保障任务,实现了伤病员早期治疗和专科治疗为主的临床医疗路径信息化管理。

3.5 战时护理站 在“军卫一号”工程护士站的基础上,通过扩充与完善功能,融入医疗后送数据链上电子伤票与野战病历等信息,以战伤护理为重点,实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信息化管理。

3.6 卫勤综合模块 该模块具有伤员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查询、数据上报管理与文件传输管理等功能。该模块通过收集、整理基地医院各类卫勤信息,可建立卫勤信息资料库,并可实现卫勤数据自动采集上报与接受。

3.7 卫勤系统维护模块 该模块具有卫勤资料管理、用户授权管理与字典数据维护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用户权限角色分配、数据维护与安全管理、系统自动升级维护、系统参数定义以及运行环境设置的信息化管理。

4 应 用

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系统是在“军卫一号”基础上扩展医院卫勤管理功能,开发战备训练、医院平转战、战时卫勤组织和伤病员救治管理等模块,实现平战信息管理相衔接,前方与后方数据相贯通、医疗后送与卫勤指挥一体化。即通过修改与扩充“军卫一号”的卫勤管理功能,实现平时与战时共用一个网络及数据平台,一套操作管理规范;通过网络和电子伤票信息载体,构建完整医疗后送数据链;通过导入一体化平台,实现卫勤指挥与医疗后送信息互联互通。

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基地医院、后方医院。伤员收治模块能够从网络或电子伤票卡中准确及时获取伤员救治信息,对批量伤员进行分类后送处理。伤病员救治管理模块在“军卫一号”工程基础上修改医生、护士工作站,实现与电子伤票、野战病历信息互通,各类救治、检查、手术信息通过专用模块转化为野战病历,实现保障信息数据共享。卫勤指挥模块主要供医院首长机关使用,随时掌握伤员流动和救护信息,进行评残废、镶配管理,上报各类卫勤报表。战备训练和平转战模块主要具备平时医院战备管理功能,实现对人员、装备、制度、方案以及“三室一库”管理,便于平转战训练及组织实施。

基地医院卫勤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卫勤指挥信息系统、电子伤票和基地医院保障系统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在操作习惯上尽量与各医疗救治机构平时使用的“军卫一号”系统相近,医护人员无需专门培训,可迅速掌握其操作方法,提高了保障力生成的效率。人机对话过程中,以选择性操作或字典录入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文字输入,提高大批量伤病员快速分类、救治、后送的效率。系统在研制过程中,结合医院参加的重大活动进行了试验应用,并经过反复改进,能够满足战时基地医院卫勤保障需要。

[1]郝林源,徐 雷.战时卫勤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数据规划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2):87-88.

[2]陈文亮,胡 湖.战时卫勤信息化基本理论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6):501-504.

[3]李 玺.野战医疗所卫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0):758-759.

[4]张宗然,张光志,刘爱兰,等.野战医疗队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39.

猜你喜欢

伤员信息系统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运用
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