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疗体会
2010-08-15陈家海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水产畜牧兽医站537000
陈家海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水产畜牧兽医站 537000
1 发病情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某猪场饲养基础母猪90头,存栏1200头,半封闭式饲养,营养状况良好。2009年6月,5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每个猪舍均有3-5头仔猪发病,共40头仔猪发病,发病率30%。发病后3天内共死亡仔猪15头,病死率38%,发病猪均为同群中健壮仔猪。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废食、饮水减少,个别体温升高达41℃。特征症状是头部水肿,脸部、眼睑部水肿尤其明显,有时颈部和腹部皮下也出现水肿。病猪行走时四肢无力、摇摆、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的卧地不起,对外界反应敏感,有的病猪作转圈运动,盲目前进乱撞,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发出呻吟声或嘶哑叫声。随后前肢或后肢、后躯麻痹,不能站立。病程短,死亡极快。
3 剖检变化
特征性病变是胃壁水肿,常见与胃大弯和贲门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胨样水肿。胃内常充盈食物,黏膜潮红,有时出血。胃肠剖检,胃肠黏膜水肿比较明显,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并严重充血,结肠系膜明显水肿,充满黄色水肿液,胸腔各器官明显变化,胸腔积液比较多,呈黄红色,液体有明显异味。
4 细菌学检验
4.1 病原分离
取病死猪肝、心、淋巴结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少量阴性小杆菌。划线接种普通琼脂,平皿上长出边缘整齐、稍隆起圆形、灰白较湿润的小菌落,挑取菌落抹片染色镜检也发现阴性小杆菌。
取肠系膜淋巴结无菌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光滑、湿润的红色圆形菌落,血琼脂培养基上可见β溶血,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4.2 生化试验
取上述典型菌落接种于不同发酵管,30℃培养24小时,可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4.3 血清鉴定
将分离的菌株经121℃处理2小时后制成O抗原,用标准大肠杆菌O抗原抗血清做玻板凝集试验,诊断为O139。
5 诊断
根据发病猪日龄、临床特征(头部水肿、神经症状等)和病理变化(典型的水肿变化等),结合病程短、死亡极快等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再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验可以确诊为溶血性大肠杆菌病,即仔猪水肿病。
6 治疗措施
6.1 立即紧急接种
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苗(齐鲁动物保健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2-5mL/头。
6.2 消毒
用0.5%过氧乙酸对猪场圈舍用具全面喷雾,洗刷浸泡消毒。
6.3 药物治疗
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第一次15mL,第二次10mL。注射仔猪水肿病血清5mL(江苏扬州动物研究所生产),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猪只肌肉注射人用氯丙嗪3mL,猪呈睡眠状态后,耳静脉输入5%葡萄糖100mL、20%甘露醇100mL。对健康猪加喂电解多维混合土霉素粉,加少量糖盐白开水。
7 预防措施
仔猪栏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加强通风和防暑降温。加强仔猪断奶后的饲料管理,少量增加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并适量添加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多喂青饲料,补充含硒添加剂和含维生素多汁饲料。仔猪断奶后,饲料中适量加入抗生素药物,如新诺明或诺必达、土霉素、新霉素类药物,可有效防止水肿病的发生。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的含量,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定期使用维多利饮水。要保持饮水卫生,增加饮水次数,减少猪只对水槽的污染。
8 小结和体会
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即抗菌消炎,强心、利尿、解毒。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所以应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使用强心药能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促进水肿液的排出,减轻心脏的负担。
改善饲养管理,仔猪出生后7天,即应开始使用含蛋白较多的饲料,在吸乳的同时,让其尽早适应人工饲料。所用饲料要求新鲜,少量多次添喂,促进胃肠功能。14-18日龄仔猪注射预防水肿病的多价灭活疫苗,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仔猪断奶或饲养环境突然改变是导致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猪只环境的变化能引起胃肠机能紊乱,加之出栏前大量增加蛋白类和各种精料,而断奶仔猪消化道分泌酸能力差,不能充分消化饲料中的高蛋白或各种精料,使分泌毒素的大肠杆菌大量增加,再加上气候、温度等原因,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外购仔猪或仔猪断乳后的第2天开始,连续2星期日粮中添加1%的柠檬酸或一定量的醋酸,不但能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而且有一定增重作用。
总之,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后仔猪一种过敏性疾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所引起的。预防该病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断奶日龄要适当,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免疫接种。抗仔猪水肿病血清有高效的特异性抗体,给适龄仔猪注射仔猪水肿病血清,对防治仔猪水肿病能起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