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的漫溃到明晰——论《亚当·贝德》和《罗慕拉》中的成长主题

2010-08-15李智彩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哈尔滨150030

名作欣赏 2010年15期
关键词:弗洛海蒂亚瑟

□李智彩(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哈尔滨 150030)

引 言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源于德国“古典文学”背景之下。对于“成长小说”的名称,文艺复兴前后常见的有:“Bildungsroman,Entwicklungsroman,Erziebungsroman,Künstlerroman。”①现今比较通行的名称有:Initiation Story,Growing-up novel,Coming-of-age novel,Novel of youth或Novel of adolescence等等。1960年,莫迪凯·马科斯发表了《什么是成长小说》(W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其中他对Initiation的定义进行了归类。一类是“把成长描绘成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一类是“把成长解释为认知自我身份与价值,并调整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过程”②。在综合了多重定义分析后,他将成长小说定义为“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③。

从古至今,成长小说主要有两大特色:第一,以一个年轻人为体裁,展示一个“完整的人”,选取其生命中的某一阶段,通常从涉世未深到逐渐成熟,着力刻画其性格的发展、完善的进程;第二,为力求“与世相谐”,主人公努力融入社会以期实现自身价值。成长小说最大的共同之处为在主人公走向成熟的路途中,常常碰壁,但经过成长路上的艰辛之后,能够在整体秩序中寻到自身位置并发挥作用。莫迪凯·马科斯认为“在成长中寻找精神家园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共同经历,成长小说也因此是人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建立个人身份、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有力切入点”④。

英国19世纪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亚当·贝德》和《罗慕拉》是典型的成长小说。《亚当·贝德》是一个关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中部乡村的故事,它描述的是勤劳能干的木匠亚当·贝德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农家姑娘海蒂。而海蒂生性虚荣自私,将自己寄予在富绅子弟亚瑟身上,被其诱骗玩弄。在亚瑟从军后,亚当不计前嫌与海蒂订婚。海蒂发现自己怀孕后,孤身前去寻找亚瑟。无奈她途中分娩,将婴儿遗弃路边丛林待人拾去,却导致孩子丧生。海蒂被关入大牢,流放他乡。亚当最终与卫理公会自由传教士黛娜结婚。

《罗慕拉》是以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弗洛伦萨为背景。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身世不明、沉船脱险的希腊穷小子蒂托流浪到异乡弗洛伦萨,凭借自己的英俊与学识结识了知名学者巴尔多,并与其女罗慕拉结婚。而他假戏真做与农家女苔莎同居并育有子女。他吝啬赎金,抛弃养父巴尔达萨雷。巴尔达萨雷来到弗洛伦萨后,策划着自己的复仇。在巴尔多死后,蒂托将巴尔多珍藏的万卷经书和藏品全部转卖,使得愤怒的罗慕拉第一次离家出走。然途中被萨伏纳罗拉修士劝回后,罗慕拉开始皈依新基督教并为深受瘟疫的人们服务。蒂托为了个人野心和利益,在政治宗教派别斗争中充当多方间谍,最后真相暴露,遭人围追堵截,最终被养父巴尔达萨雷双手掐死。而罗慕拉主动承担起抚养苔莎及其两个孩子的责任。

《亚当·贝德》与《罗慕拉》虽然故事发生背景不同、主人公性别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经典成长小说,亚当和罗慕拉在各自的成长路上皆经历了辛酸,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傲气的亚当和罗慕拉:都曾有着骄傲的性格

从小说《亚当·被当》第一章“工场”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亚当是一位性格急躁、骄傲但原则性十分强的青年。亚当·贝德和他的弟弟赛斯都很高大,但“那些懒散的流浪汉,靠得住能在赛斯那儿得到一个铜板的施舍,可他们却很少和亚当说话”⑤,可见亚当并不平易近人,身上折射出一种威严感。当弟弟赛斯认为自己做完门板准备放松时,亚当却发现他忘记上嵌板,便“惊诧地用他那锐利的眼光望着赛斯”,说“什么?你以为你做完工了”,语气相当有威慑力。当彭恩以赛斯开玩笑时,亚当严厉制止彭恩,而彭恩继续开玩笑,亚当狠狠抓住彭恩的右肩猛摇。赛斯也劝彭恩算了,说“你知道亚当的犟性子,他要怎么做就怎么做的”⑥。当一个陌生客人来到卡逊的客店,打听他适才见到的“魁梧的好小伙”是谁时,卡逊先生说“那是亚当·贝德,我敢保证,……乡绅们特别喜欢他……不过他有点自高自大,容易发脾气”,卡逊的回答是人们对亚当普遍的评价。

在《罗慕拉》的“盲学者和他的女儿”这一章中,我们也可看出罗慕拉是一位骄傲的女子。作者描述罗慕拉的双颊“没有玫瑰的红润”,但“显出一种骄傲的固执和潜在的冲动的表情”⑦。当她失明的老父亲巴尔多吩咐她拿那本农努斯书时,罗慕拉“走的是女王那样的步子”,在她告诉父亲书的位置时,巴尔多“精细的耳朵也许会从她清亮的声音和明晰的话语里察觉出厌烦和习惯的忍耐正在互相斗争的细微意味”⑧。在巴尔多与她谈到抛离他们父女俩的儿子时,罗慕拉重新坐在父亲身边,“把手放上他的膝头——由于太骄傲,不肯迫使自己说些安慰的话,以免看起来似乎是在证明自己的重要”⑨。在内洛引荐蒂托第一次拜访巴尔多家时,罗慕拉对漂亮的蒂托显然是一见倾心,但是她仍保持“对待陌生客人的惯常态度——一种高傲的自恃和决心,不向别人要求任何东西”⑩。在她回敬蒂托对她的鞠躬时,“脸色跟往常一样骄傲而苍白”,巴尔多邀请蒂托与他一起著书,蒂托认为罗慕拉也可以参与,罗慕拉却说她父亲认为她没有做学问所备的天资,她“在做这样贬抑自己的说明的时候,口气并不是焦心的谦虚,而是骄傲的庄重”⑪。尽管罗慕拉是个“使人接近时感到有点儿敬畏的女人”,却不过是一个“对她父亲的书籍之外的世界仍处在单纯和无知状态的少女”⑫。

二、悲苦的亚当和罗慕拉:都经历了父亲的离世,都被深爱的人深深伤害

人生当中最悲伤的时候莫过于亲人的离世以及被所爱的人伤害,亚当和罗慕拉都分别经历了父亲的死亡和被自己深爱的人所伤害。

清晨亚当和赛斯发现了溺水而亡的父亲,立即将尸体拖上岸,两个人都默默地跪着忘记了周遭,很久亚当才先反应过来他应跑回去告诉母亲。在兄弟俩抬起父亲尸体时,亚当是“在一阵宽厚怜悯的心情中”回望着以前。在父亲的尸体下葬时,亚当后悔无比。他悔恨自己令人痛心的缺点——他一向太严厉。他也很清楚自己以前过于骄傲,对父亲爱得不够。他总觉得自己很难抑住自己的意志和脾气,抵制自己的骄傲情绪,可是当意识到这一切时,他却没有补偿的机会了,只能喟叹“子欲孝而亲不在”了。

亚当深爱波赛先生的外甥女海蒂,可是海蒂天性爱慕虚荣,被田庄未来的继承人亚瑟诱惑并与他私下幽会。在亚瑟生日宴会后的舞会上,亚当邀请海蒂跳舞时,挂在海蒂颈上的项链被淘气的陶蒂扯断,项链上挂的亚瑟送给她的金属小盒也掉在了地上。亚当帮海蒂捡小盒时看到了盒子里的两绺不同颜色的头发,心中是一团困惑惊慌,“他只能感到一阵可怕的心痛”。当亚当在林中碰到了在一起幽会的亚瑟和海蒂时,他怒不可遏,和亚瑟在林中大打一场,并让亚瑟许诺再也不要和海蒂来往。亚当和海蒂订婚后不久,海蒂发现自己怀孕,在去寻找亚瑟的途中生下孩子,却抛弃婴儿导致其死亡。面对即将的审判,气愤、伤痛使得亚当变了个人,“一个礼拜他更瘦了,眼睛深陷,好像刚从病床上起来的人一样”⑬,然而亚当依然爱恋着海蒂,并对她充满着关爱同情。在海蒂被宣判“处以绞刑”昏厥的刹那,“亚当惊跳起来,向她伸出双臂,但手臂伸不到她那里”,此时亚当也是撕心裂肺似的痛苦。海蒂与亚当的最后诀别亚当哽塞地原谅了海蒂,他觉得“他遇到海蒂的目光时的那种悲痛,使他的脑子仿佛要炸裂似的”⑭。

在《罗慕拉》中,父亲死前的几个月里,罗慕拉跟父亲孤独地在一起内心感到痛苦,父亲去世后尽管她很伤心,可是父亲永远离去的最初时刻,一种思想却占据了她的头脑,即她认为从此之后她就可以和蒂托“汇成一股热流”,没有什么能够将他们隔开。这种想法又使她内心对父亲十分愧疚,所以她更加渴望早日完成父亲的遗愿——使父亲的藏书以一座修道院的名字命名,永葆“巴尔迪藏书”之名,为弗洛伦萨人所用,这便成了“她神圣的义务”。可是虚伪的蒂托没有征求罗慕拉的意见便将藏书协议出售,罗慕拉十分愤怒痛心。“她的眼睛发亮;她的整个身子似乎充满了一种无法抑制的力量,似乎要跳起来采取什么行动。对自己丈夫完全失望的那种揪心的苦恼,几分钟之前还是她意识中最强烈的部分,现在被剧烈的痛苦完全抹掉了。”⑮她跪在父亲的画像面前啜泣不已。藏书室里所有的书物将近三个星期才包装完毕并运出,罗慕拉带着“对父亲的回忆而产生的痛苦和失望”亲眼目睹藏品一批批地被运走。对丈夫彻底丧失信心,“在她的痛苦中,她觉得一切欢乐都是冷嘲热讽”,今昔之比引起罗慕拉的绞心之痛。于是她决定出走。然而半路上被萨伏纳罗拉修士劝回,她应该履行对丈夫对弗洛伦萨的责任。她皈依了基督教,为饱受瘟疫饥饿之苦的弗洛伦萨人服务。不久罗慕拉接触了巴尔达萨雷,当她被告知她的丈夫还有一妻时,“首先震动罗慕拉的,显然是愤怒”。蒂托还有一个妻子,“是给她骄傲天性的一个最严重的创伤”⑯。当她亲眼见到苔莎与其两个孩子时,罗慕拉双眼空空,对周遭视而不见。她决定坦率与蒂托谈一谈跟他分居,谁知这时教父贝纳尔多的生死将与蒂托挂钩令她不得不放弃谈话。之后她请求神父萨伏纳罗拉为教父求情,萨伏纳罗拉却残酷地予以拒绝。爱情婚姻的破灭、宗教精神上的失望令她绝望至极。

三、超脱的亚当和罗慕拉:都得到了精神的升华

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和命运、自然、他人甚至自我的冲突都是成长小说记录成熟过程的一部分。主人公所经历的每一次危机都有利于加深他的自知,增强或者考验他的道德韧性”⑰。亚当和罗慕拉就是这样,在蝉蜕般的成长过程中,叩击内心,寻找自我,经历风雨的历练之后,思想得到超越,最后精神得到了升华。

在小说《亚当·贝德》最后,亚当与亚瑟再次在林中重逢。当亚瑟请求亚当原谅时,亚当又想起已故的父亲,后悔自己曾经对他太严厉,而且对许多人都太严厉。他曾经希望亚瑟更加痛苦能够受到暴力上的惩罚,可是想起自己的缺点,亚当觉得对于做错事的人应该有一颗宽恕的心,留待上帝、留待命运给予他们处罚。亚当认为还是“把我的工作干好,使得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更好一点的地方,让能享受这世界的人过得好一点”,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宁静与慰藉。在亚当向黛娜求爱时,亚当说:“在我看来,爱情与幸福也和悲哀一样——我们愈了解得多,就愈能体会到别人现在的生活和日后的生活,对别人也就会愈加体贴,愿意帮助他们。人的知识愈多,工作就做得愈好,感情也是一种知识。”⑱这正是亚当经历一系列磨难之后所得出的感悟。亚当逐渐成为一个情感温柔、心胸开阔的成熟青年,与精神脱俗的黛娜结了婚,在事业上亚当由原来的受雇于人的木匠变成了独立经营建筑业的自由职业者。

梦醒初时的悲痛,往往昭示着又一回离走的开始。在《罗慕拉》中,绝望的罗慕拉乘上一叶小舟漂离了弗洛伦萨,整整一夜,她任其漂流,待其漂向死亡。可是第二天清晨的到来她才意识到,小船“并不是将她带向死亡,而是成了新的生活柔和地摇动着的摇篮”⑲。一个孩子的哭喊好似新的生命在呼唤着,她跳上了岸,发现整个村子被瘟疫所折磨。罗慕拉留下来救死扶伤。她在这个山谷的经验使她好似得到了人生的洗礼,在一切稳定下来之后,罗慕拉在这个宁静的山谷重新审视评判自己。她认为自己“曾经是急躁的,冲动的,总是对别人不够好表示不满,而她自己并不真正按照自己灵魂认为最好的那样去做”⑳。对自己的出走她又谴责自己,觉得“这是怯懦的自顾自的行为”,还是弗洛伦萨的土地更真实、更深沉。对弗洛伦萨的责任又一次召唤她返回了自己的故土。在得知蒂托死后,她主动承担起抚养苔莎及其教育两个子女的责任,开始了自在而又自为的生活。小说最后出现了一幅罗慕拉谆谆教诲苔莎的孩子的温馨画面,罗慕拉已成为了一位内心沉静、面容温和的母亲。

结 语

亚当和罗慕拉的性格都经历了从骄傲到平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他们都曾遭受精神的漫溃、痛苦的困厄,虽然成长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亚当和罗慕拉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在一次次的痛苦遭遇中进行一次次的内省,逐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完成了美丽的成长,获得了内心的平衡与心灵的宁谧。

①②③⑰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⑥⑬⑭⑱乔治·艾略特:《亚当·贝德》,周定之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⑦⑧⑨⑩⑪⑫⑮⑯⑲⑳ 乔治·艾略特:《罗慕拉》,原名《仇与情》,王乐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④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⑤杜隽:《乔治·艾略特小说的伦理批评》,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弗洛海蒂亚瑟
教唆子女杀父,巴西前女议员被判50年
一个小忙
亚瑟·艾里克森:东西方建筑的区别,取决于人在世界中的位置
海蒂和爷爷(中)
亚瑟,收拾房间
海蒂和爷爷
亚瑟的孝刑
海蒂·霍尼曼的纪录视界
好视力
风筝终于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