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拉话”
2010-08-15山西辛跃清
/[山西]辛跃清 贺 琳
走近“拉话”
/[山西]辛跃清 贺 琳
“拉话”,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为晋中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晋中的舞蹈工作者,早有想要了解和探究原生态舞蹈“拉话”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前几天我的学生贺琳和我谈起“探索民间舞蹈文化”这一话题,抑制不住的激情坚定了我走进“拉话”的决心,于是师生二人立即收拾行装,前往“拉话”的发源地——昔阳县路家峪村,也算是金秋十月的一次采风活动吧。
离开喧闹的市区,两小时后我们到达昔阳县城,稍作休息,便乘车向路家峪村出发。路家峪村离县城十九公里,人口一千一百多。出城没多远就上了盘山路,从车里极目远望,远山近坡,在绿色的背景上点叠着鲜红、粉红、桃红等层次分明,与绿相间的奇丽枫叶,特别是那红枫金叶,实在是太美了,美得彻底,美得醉人心动。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路家峪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牌楼,它以纯石为体,不尚浮华,简洁大方,明净质朴,题词是:“厚德尚贤”四个字,融入沉甸甸的精神内涵,显现出路家峪人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路家峪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村庄,全村同姓,同为王姓,没有杂姓,从牌楼进村,左面是一个千年风雨一幕戏的沉淀历史文化的旧戏台,右面是保留古久痕迹,错落有致,石头砌成的旧居小院。最显眼的三层石楼,高高地凸显在村子的制高点上,这是村委会所在地,是村民跳“拉话”的活动场所。
事先已有联系,我们有幸见到了“拉话”真正的传承人王仁义老人和村里会跳“拉话”的七八个文艺骨干。王老人家先和我们拉起了“拉话”的渊源。路家峪“拉话”源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父亲领着一儿一女一家三口元宵夜去观灯,女儿生得如花似玉,被响马抢走了。为寻找女儿,父亲与儿子历尽艰辛,沿路乞讨,走到路家峪村时,因悲愤痛绝,饥饿难奈,病倒在路旁。有个好心的村民路遇将他们背回家中照料,没过几天父子二人的病就好了。时值正月,父亲就问起你们正月十五怎么闹红火,村民说:“我们没有啥闹的,从不闹元宵”,老人觉得这村子里的人心肠特别好,为了感谢救命恩人,就将“拉话”留给了路家峪,此后,路家峪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正月十五闹元宵就跳起了“拉话”,民间舞蹈“拉话”就这样产生和形成了。
“拉话”,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一起闲坐聊天,说天道地,谈古论今。其原始程式是由八人表演,服饰以古装为主,表演形式为老生、小生、小旦、花脸四种行当。
道具上也有讲究:老生父亲,(手拿讨饭用的)竹板;小生儿子,(手捧讨饭碗)八经鼓;小旦女儿,(手拿自卫棍棒) 旦杠;花脸响马,手持钢鞭。
王仁义老人越讲越激动,他起身将“拉话”的基本舞步一一为我们做了示范表演,我和贺琳努力把王仁义老人表演的“拉话”基本舞步全部学了下来:跺脚、垫脚、跌步、抱脚、斜场跳转身、对舞弓步舞鞭、双腿马步蹲颤、双手舞棍跨腿射雁步、碎步云手这十多种步法是“拉话”的基本步法。它的舞步稳重坚实,舞姿优美大方,并与道具形成了拉鞭、打板、拍鼓、转钱杆、蹲、拉、跌、跳的一套独特的舞蹈动律。队形多以二龙出水,前后穿插变化为主,节奏平缓,音乐浑厚嘹亮,以民乐、打击乐为主奏乐器,歌唱悠扬悦耳,形成舒展流畅,刚中有柔,粗中有细,快慢相间的特殊民间舞蹈韵味。
兴之所至,王仁义老人和七八个村民们为我们表演了不同时期的“拉话”节目,看来,“拉话”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有其形成发展的形态轨迹。
原始传统的“拉话”节目,以歌抒志,以舞宣情。这也是“拉话”的基本特点。《话八仙》《采桑》《下书》《远看西州一座城》《崔虎抢亲》都是弘扬正义,崇尚公德,极富人生哲理的历史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拉话”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多反映喜庆,以热烈、激昂、抒情为主。舞步由原来匀速缓慢,一步一拍的双腿蹲颤步,发展为一跳一拍的单腿颤跳步,把对舞弓箭步,发展为单双腿弹跳步交替运用,并在对舞中发展了排跳形式,这种男女相对的排跳形式颇能起到交流情感传递心灵信息的微妙作用。从此,调整改进后的 “拉话”舞步被认定为是“拉话”中最佳舞步,一直延续至今。《大观灯》《十朵花》《绣花灯》《送情郎》《送闺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影响下,昔阳本土民间舞蹈“拉话”的道具从鞭、棍、板、鼓,改变为镰刀、斧头,节目以崇尚集体意志,格调激昂宏厚为主。《敢叫日月换新天》《劳模会上会亲家》《战天斗地》等节目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60年3月,山西电影制片厂曾把“拉话”搬上荧幕。
改革开放以后,“拉话”拉的是《改革开放奔小康》《话丰收》《咱们村里大变样》《计划生育好》《三个代表鼓舞了我》《农民心里喜洋洋》《老两口去看过六一》等。道具上选用特色鲜明的八角鼓,形成了粗旷豪放、活泼平稳的风格特点。这种以推陈出新的艺术面貌,集民族特色,太行特征于一身的民间艺术,演绎着松溪河畔的风土人情。
人随乐动,神伴心舞。几个钟点的深情演绎,我惊叹了,震撼了!“拉话”是什么?“拉话”是连唱带跳,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拉话”是热爱生活、讴歌时代、歌颂真善美的文化载体,“拉话”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中华儿女的一部精神史……这就是“拉话”,这才是真正的“拉话”!
“拉话”它以朴实无华、格调高雅、韵味憨厚、尤其是那健康向上、紧扣时代脉搏的内容,构成了一种完美的、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艺术形式,经久不衰,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直至如今,路家峪的村风、民风还是那种纯朴、勤劳、善良,生活还是那样幽静安详,其源头莫非就是这里吗?
在我们离开路家峪村时,王仁义老人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今年六十六岁了,你们是真正详细了解‘拉话’的人。以前也有人来过,只是拍几张照片就走了。我今天也是第一次与搞舞蹈的人细说‘拉话’真正的起源与发展。”听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分。我今天得到了原汁原味的“拉话”这一民间舞种的稀世珍宝,也见证了路家峪人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直接创造,又在人民群众中永续传承,如果我不是实地走近,亲身体会,亲眼看见,又哪知路家峪人一代一代对“拉话”境界苦苦追索的精神,我感佩他们!虽然路家峪村不很富有,但我浑然感受到村民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追求,让人感动不已!现如今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媳妇们继续传承着“拉话”,她们拉的是和谐的话,她们拉的是新农村建设奔小康的话,她们拉的是路家峪村明天更美好的话……“拉话”,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
“拉话”,常拉常新!
作 者:辛跃清,导演,创作排导多部作品。
贺琳,山西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多次获国家级专业比赛大奖。
编 辑: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